最小諾卡氏菌

最小諾卡氏菌是一种放線菌,對青黴素敏感,對溶菌酶不敏感。耐5% NaCl。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最小諾卡氏菌
  • :細菌界
  • :放線菌門 Actinobacteria
  • 亞門:放線菌亞門
  • :放線菌綱 Actinobacteria
  • 亞綱:放線菌亞綱(Actinobacteridae)
  • :放線菌目 Actinomycetales
  • 亞目:棒桿菌亞目(Corynebacterineae)
  • :諾卡氏菌科 Nocardiaceae
  • :諾卡氏菌屬 Nocardia
  • 分布:土壤
菌體形態,營養類型,

菌體形態

球菌狀和桿菌狀細胞伸長並產生芽管。96小時後開始從菌落中央斷裂,產生長桿菌,隨菌齡增長越來越短,最後為類球菌和球桿菌所組成。形態Ⅱ組。部分抗酸。

營養類型

營養瓊脂:少量微白色氣絲,在菌落邊緣。基絲隆起、皺,邊緣不整齊,粉黃色至橙色,後變微褐色。馬鈴薯塊:氣絲稀疏,白色。基絲不規則,珊瑚色至橙色。從D—葡萄糖、D—果糖、甘露糖、麥芽糖、糊精、甘油、石蠟、丁酸鈉、丙酸鈉、丙酮酸鈉琥珀酸鈉產酸。水解七葉樹素、吐溫20、40、60和尿素。還原硝酸鹽。不水解明膠。生長溫度10—45℃,最適28℃。生長pH6.5—9,最適pH7.5。對青黴素敏感,對溶菌酶不敏感。耐5%NaC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