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萬鐘

曾萬鐘

曾萬鐘(1894—1968),字鼎銘,雲南大關人。雲南講武堂將校班畢業後,參加反清革命。辛亥革命後,參加護國、護法等運動。歷任滇軍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並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35年以後,升中將。任西北“剿匪”總司令部第三軍第七師師長兼第一縱隊司令、第三軍軍長。抗日戰爭時期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1942年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1945年5月退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萬鐘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雲南大關
  • 出生日期:1894
  • 逝世日期:1968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雲南陸軍講武堂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護國、護法運動
    參加抗日戰爭
    參與創建雲南省民革
人物簡介,國內革命,抗日戰爭,七七事變,中原會戰,豫中會戰,河南會戰,治軍鬆散,部隊軍官,

人物簡介

曾萬鐘(1894—1968),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字鼎銘,雲南大關人。雲南陸軍講武堂第3期畢業。早年在滇軍任職,1924年任滇軍第1旅旅長,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3軍7師19團團長,1927年任第3軍9師師長,1932年任第3軍12師師長,1933年3月調任第3軍7師師長,1936年11月任第3軍代軍長兼7師師長,12月兼任西北剿匪總部第1縱隊代司令官,1937年8月任第3軍軍長兼鄭州警備司令,1938年7月任第35軍團軍團長,1939年2月任第5集團軍總司令,1942年3月任第1戰區副司令長官,1945年5月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同年退役回滇,參與創建雲南省民革。後曾任雲南省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團結委員。

國內革命

1932~1933年,因劉湘、劉文輝互相傾軋,矛盾激化而發生的“二劉之戰”,曾萬鐘率部下一萬餘人進攻劉文輝防區。在劉文輝的千里岷江防線被突破後,李家鈺部乘勢追進,將劉文輝部師長陳光藻、旅長石肇武俘獲。石肇武系土匪出身,被劉文輝招安後收為乾兒子,駐防成都時姦淫估霸,無惡不作。李家鈺將石肇武處死,首級運到成都,在少城公園示眾三天,人心稱快。
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進入川北,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10月,劉湘任命李家鈺為四川剿匪第三路總指揮,曾萬鐘夥同羅澤洲部組成三萬多人的兵力進攻川陝蘇區。1934年1月,李家鈺、羅澤洲部進抵儀隴,先後在城郊五里墩、鼎山一帶,遭紅九軍二十七師重創,被子殲八百餘人。同年7月,李家鈺協同楊森、潘文華部在飛機掩護下,輪番進攻通江縣北紅軍陣地,被紅軍全殲其一個營,李家鈺部渡梁永河潰逃。13日,紅三十軍在巴中以東的右埡口大破李家鈺軍,殲其四個團後收復巴中,把圍剿的川軍逐出了蘇區。
1934年底,曾萬鐘督飭所部兩團及工兵兩連人力,修成蒲江至新津全長四十五公里的簡易公路,即現今蒲江至成都公路蒲新段原路基。同時,曾萬鐘還委派邛、蒲公路局長錢文軒,鳩工修築蒲、邛公路,完成蒲江北門至西崍板橋鋪路基二十餘公里。
1935年,紅四方面軍長徵到達茂縣土門。曾萬鐘奉令轉移灌縣堵截。所部在進至汶川、威州道上的板橋溝,被紅九軍突破防線,曾萬鐘部營長耿伯萍跳泯江淹死,全營覆滅。旋紅九軍又在理番嶺崗山奇襲並重創李家鈺部第二混成旅第四團,團長龔彬戰敗隻身脫逃。戰後,李家鈺受蔣中正嚴斥,李家鈺為泄怒將龔彬槍決。10月,蔣中正縮編川軍,任李為陸軍整編一○四師師長兼四川第一綏靖區司令官,令其遠戍西昌。11月13日,紅軍進逼名山、雅安,李家鈺受命率四個旅兵力至百丈一線同紅軍接火,李家鈺部又傷亡、被俘八百餘人。1936年2月,紅軍勝利完成反堵截、追尾任務,揮師北上。川軍各部追堵失敗,李家鈺只得率部就防西昌。事後川軍再次整編,李家鈺任四十七軍軍長。

抗日戰爭

七七事變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寇大舉入侵,國勢垂危。曾萬鐘出自民族義憤,通電請纓殺敵。蔣中正迫於全國民革命軍民抗日聲勢,同時達到他排斥、削弱異己的目的,於同年8月密令李家鈺等部川軍出川抗戰。李家鈺接電令於9月初率四十七軍一○四、一七八兩師約一萬八千人從西昌出發,部隊單衣草鞋,行程一千五百餘公里,12月始抵達晉東南抗日前線,布防於太行山區之長治、長子、黎城、潞城一帶。李家鈺在抗日前線,深受全民團結救亡高潮和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和鼓舞,對過去積極從事內戰的罪愆有所悔悟,幡然致力於國共合作,殺敵致果。李家鈺部駐防長治,與八路軍炮兵部隊聯防守城,雙方關係融洽。八路軍一二九師劉伯承師長因公經長治,李家鈺曾敦請他向四十七軍營以上軍官講授抗日游擊戰術。李家鈺並先後派遣幾位營長,到八路軍總部抗日游擊戰術訓練班學習。
1938年春,曾萬鐘在國共合組的“第二戰區東路軍”總、副指揮朱德、彭德懷統一指揮下,率部在東陽關、長治一帶同裝備精良的日寇入侵部隊一○八師團一○四旅團下原熊彌部(一萬多人兵力)激戰兩役。長治保衛戰中,李家鈺軍一○四師三一二旅六二四團據城死守兩晝夜,在日寇飛機、大炮輪番轟擊下,北門陷落,官兵奮勇對敵展開肉搏巷戰,斃傷敵寇一千餘人。此役李家鈺部營長楊岳岷、連長楊顯謨、夏撫濤、陳紹虞、黃高翼等壯烈殉國,副團長杜長松負重傷。東陽關之戰,營長周策勛殉國(以上傷亡者除楊岳岷、夏撫濤兩人外,皆蒲江縣人)。李家鈺部對日寇初戰雖挫敵凶焰,然官兵傷亡亦逾千人。後黎城縣政府在東陽關建“川軍抗日死難紀念碑”,以撫慰忠魂。同年3至5月,李家鈺奉命率四十七軍,在八路軍和抗日游擊隊配合下,連續猛攻並收復了被日寇侵占的晉南平陸、芮城安邑等縣城及原八路軍據點多處,戰績卓著。
1939年冬,曾萬鐘積功升任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統轄十四、十七、四十七等三個軍七個師兵力。1940年春,李家鈺得悉八路軍朱德總司令由武鄉赴洛陽開會途經其駐地時,曾派兵一個連前往迎接並設宴款待。當晚,朱德就團結禦侮,抗日及民主等問題,同李家鈺促膝磋談至深夜。次晨,朱德一行跨越晉(城)博(愛)公路日寇封鎖線時,李家鈺為安全計,增派一個加強連里,掩護朱德順利過境。
1940年4月,曾萬鐘指揮四十七軍及三支抗日游擊隊,在晉城以南天井關一線,予進犯日、偽軍以重大殺傷,斃傷敵一千多人。所部一○四師曾一度克復陵川縣城。

中原會戰

1940~1944年春,曾萬鐘部擔負河南陝縣、澠池、靈寶閿鄉一帶黃河防務。此期,李家鈺曾多次派出部隊配合八路軍及抗日游擊隊,渡河北擊晉南一帶日寇,毀堡斃敵,奪獲武器裝備多件。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前線慰勞團來靈寶縣李部駐地勞軍,李家鈺親字書字幅:“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十四個字,以明為國報效之心志。時已喪失戰爭主動權的日寇,為配合其東南亞戰場作戰,實施“打通大陸交通線”戰略,乃於1941年初在晉豫戰場集糜集四個師團(包括一個坦克師團)、四個獨立旅團、一個騎兵團共十四萬人的重兵,對我發動“中原會戰”。這一敵情,我方雖早偵知,但身為前敵主帥的第一站區長官蔣鼎文,遲至3月中旬,才在洛陽開了一個毫無意義要領和部署的軍事會議。日寇攻勢伊始,蔣鼎文即率先棄守洛陽東躲西避。原集結在洛陽附近待命會戰的李家鈺、高樹勛、孫蔚如等七個集團軍零三個軍達四十萬人的部隊頓失指揮,只得紛向豫西撤退,日寇乃乘勢追擊。在新安、繩池一帶後撤各部將領會上,李家鈺表示顧全大局,自願為各部殿後,承擔犧牲。5月,李家鈺率部掩護友軍後撤中,以一○四師吳長林團一團兵力在雲夢山發起阻擊戰,重創進犯日寇,卒為後撤部隊贏得了時間。而吳團因仰攻山頭,戰鬥慘烈,官兵傷亡達九百餘人。李家鈺部撤至新安以南,已四面受敵,李家鈺便派一七八師五三二團團長彭仕復(蒲江人)率部打開鐵門一帶通路,掩護友鄰部隊孫蔚如第四集團軍安全後撤。彭仕復在執行任務中,於河上溝與日寇激戰陣亡。

豫中會戰

聲勢浩大的“豫中會戰”,四十萬中國民革命軍隊在十萬日寇面前一觸即潰,民國政府的嫡系部隊及雜牌軍們緊急撤向豫西。1944年5月21日上午,1944年5月21日上午,陝縣東姚院的山路上,第三十六集團軍總部正在行軍。此時的李家鈺在混亂而倉皇的西撤中,心境可想而知。他1937年9月領軍出川,從1939年冬天起奉令駐防河南孟津以西、新安以北、澠池以東黃河一線。四年駐豫,與日寇戰鬥不斷,他對河南西部溝壑縱橫的丘陵地早已熟稔於胸,而於天府之國的膏腴肥美恐怕已有些生分。始於月前的河南戰事,在這位集團軍總司令的胸中應該是鬱結難釋的。

河南會戰

1944年4月18日拂曉,日寇第十二軍第三十七師團在位於鄭州與開封之間的中牟一帶渡過黃河,向此處的中國民革命軍隊發起猛攻,被日寇稱為“河南會戰”、中國稱為“豫中會戰”的春季戰事打響。1944年,隨著太平洋戰場的失敗,日寇在整個戰事中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然而,由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指揮的八個集團軍四十萬部隊,卻在豫中會戰中迅速潰敗下來,到5月25日洛陽陷落,三十七天時間裡中國民革命軍隊丟失城池三十八座,可謂日失一城。
會戰之初,中國民革命軍隊已經偵知敵人將要發動攻勢,在3月份的洛陽軍事會議上,李家鈺即向蔣鼎文建議,“與其等敵來攻,不如先發制人,使用飛機轟炸邙山頭(日寇在黃河鐵橋南端的陣地),並繼之以佯渡,以牽制之”。但這個建議並未被司令長官採納。日寇渡河後,僅兩天,即在4月20日占領鄭州。李家鈺顯然對戰事前景抱有憂慮,他向手下的軍官們傳達會議情況時說,“這次戰事發動後,洛陽危險得很。我們兵力雖是強大,但在配備上沒有重點。而且一切部署,都要經過決定後才敢行動。這樣遙控部署,就失去了靈活性,將來也難免有膠柱之虞。”然而,更讓他擔心的是,洛陽會議“不但沒有決定如何對付敵人,而且對部署也沒有絲毫變更或加強,只談了將各軍軍官眷屬及笨重行李、重要檔案向後方轉移”。
事實上,李家鈺的憤懣是有來由的。早在1942年,十四軍軍長陳鐵曾對李家鈺說,像湯恩伯、胡宗南這樣的蔣氏嫡系,要錢有錢,要武器有武器,而我們這樣的部隊,辦法就很少。此後,李家鈺經常把這段話講給下屬們聽,認定自己是一支雜牌隊伍,只好當戲中的配角。然而,配角很快就發現自己不得不唱起大戲,因為主角蔣鼎文和湯恩伯已經西逃。失去了總指揮的各路大軍也紛紛西撤。5月17日,李家鈺、劉戡、張際鵬、胡伯翰先後抵達山中小集鎮翟涯。在白天參加的一個臨時會議上,將領們一致認為大隊人馬爭先恐後搶路走不是辦法,如遇日寇襲擊,將損失慘重,並推李家鈺作總指揮。李家鈺慨然說:“如果明天繼續西進,竊願殿後,以免擠在一起,彼此都不好辦”。
第三十六集團軍總部隊伍行進到了陝縣張家河,這是一處谷底,天將晌午。自5月18日早晨各路大軍分道揚鑣、皆向西行之後,李家鈺的部隊就擔負起了掩護友軍撤退的任務。在此後的三天裡,接獲的情報顯示,日寇越追越近了。在到達張家河前,由於遭敵人炮擊,李家鈺變更了行軍路線,改走趙家坡頭-西坡-雙廟到南寺院這條路。這一改變,使李家鈺和三十六集團軍總部走到死亡的邊緣。5月21日,參謀長張仲雷發現行軍路線不妥,便向李家鈺說:“總司令,我們看看再走”。李家鈺的回答出乎張的意料:“不必看,聽命”。張發覺總司令的語調氣沖沖的。說話間,後面響起了步槍聲,不久,前面西南方向的山坡上也傳來了密集的機槍聲。張仲雷打算派兩排士兵先占領坡頂,然後總部人員再上去,但李家鈺說“不要不要”,旋即又說:“派一個班的步兵上去,如果遇到敵人,只準打步槍,不準打手槍,若打手槍敵人必知我為高級司令部”。就這樣,來到了谷底張家河。

治軍鬆散

第五集團軍因為長期駐紮在晉南多年,總司令曾萬鐘治軍亦不甚嚴謹,以至於軍紀鬆弛。
當時有人形容,軍營如市場,說的就是曾萬鐘的第五集團軍,當時因為中條山被日軍封鎖,只能靠著黃河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渡口維持起碼的補給,因此各部的物資都十分的緊缺,曾部因為駐紮日久,頗有點地頭蛇的味道,因此中層軍官則打著部隊家屬的幌子,搞起了“物資流通”先是小小的販賣一下糧食,之後就有槍彈,最後甚至搞起了鴉片生意,這樣一來,軍營中那些個小商販,大買主那是川流不息。這個師長能賣,那個團長就不行么?這個團長可以,那個營長豈能幹看著,於是生意是越做越大,軍紀也是越來越壞,日軍特務甚至可以自由的進出。
當時的日本特高課聲稱,只要一個小時,就可以癱瘓第五集團軍所有的指揮系統,果不其然,在中條山戰役打響不到一個小時,日軍小股部隊在漢奸特務的配合之下,炸毀了軍火庫,焚毀醫院、割斷電線,對各軍、師指揮機關進行襲擾,使得曾萬鐘和部隊的通訊指揮系統完全失靈。

部隊軍官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 第5集團軍總司令曾萬鐘
第3軍唐淮源 第7師李世龍 第12師寸性奇
第34師公秉藩 第17軍高桂滋 第84師高桂滋(兼)
新編第21師金憲章 第一戰區游擊第1縱隊魏鳳樓
第14集團軍總司令劉茂恩 第43軍趙世鈴
第70師陳慶華 暫編第47師孫瑞昆 第64師姚北辰
第65師邢清忠 第98軍武士敏 第42師王克敬
第169師郭景唐 第93軍之第10師陳牧農
第一戰區游擊第6縱隊畢梅軒 第80軍孔令恂
第165師王治岐 新編第27師王峻 河北民軍喬明禧
游擊第4、第8縱隊 第9軍裴昌會 第47師郭貼珩
第54師王晉 新編第24師張東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