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澤集

曾紀澤集

《曾紀澤集》(精):曾紀澤(1839-1890),字劫剛,湖南湘鄉人,晚清大臣曾國藩的次子。《清史稿》上有傳,稱他“少負雋才”。從他的《遺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當時中國在打破閉關自守的局面以後,在列強環伺、中國日益半殖民地化的形勢下,應如何吸取西方有價值的東西,以振興積弱的中國,有一定的認識和見解。他在《倫敦致丁雨生中丞》一函中說:“紀澤自履歐洲,目睹遠人政教之有緒,富強之有本,艷羨之極,憤懣隨之。”他自己就努力學習西學,廣泛涉獵過近代西方的數學、物理、化學,並能著文介紹推廣。他三十二歲才開始學習外文,卻能用英語交談,以英文寫作和核改外交檔案,這在當時士大夫鄙夷西學、保守氣氛濃厚的環境下,是很不容易的。在他出使期間,除刻苦學習英語、法語外,還廣泛了解各國歷史和民情風俗,考察其工商各業,研究國際公法,以求通過外交途徑,努力維護國家權益,希望學習西方的長處,致國家於富強。所有這些,都在他的《遺集》里有所反映,也都說明他後來在外交上取得成就,決不是偶然的。正因為這樣,我們認為有必要將他的這部傳世不多的《遺集》,校點出版。《曾紀澤集》原名《曾惠敏公遺集》,共十七卷,其中奏疏六卷,文集五卷,詩集四卷,日記二卷。曾紀澤死於光緒十六年(1890)庚寅,四年之後,到光緒十九年(1893)癸巳,他的這部《遺集》就由江南製造總局刊印出來了,應該說保存的資料是比較完整的。

基本介紹

  • 書名:曾紀澤集
  • 出版社:嶽麓出版社
  • 頁數:374頁
  • 開本:16
  • 品牌:嶽麓書社
  • 作者:曾紀澤 喻岳衡
  • 出版日期:2008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610557
圖書目錄,&nbsp,&nbsp,&nbsp,&nbsp,

圖書目錄

奏疏
卷一
奏抵上海隨帶人員疏
恭報開用關防日期片
補授太常寺少卿謝恩疏
恭報出洋日期疏
恭報抵法呈遞國書日期疏
請賞法蘭亭寶星片
派員駐法片
恭報抵英接印日期謝恩疏
繳呈木質關防片
派員駐英片
謁見英主呈遞國書日期疏

&nbsp

曾紀澤,晚清名臣曾國藩之子。曾出任駐英、法公使。後又兼充駐俄公使,與沙俄談判修改《里瓦幾亞條約》,經過艱難曲折的鬥爭,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收回了伊犁南境特克斯河地區部分中國領土。本書原名《曾惠敏公遺集》,共十七卷,其中奏疏六卷,文集五卷,詩集四卷,日記二卷。現經點校,改名《曾紀澤集》出版。本書對了解和研究中國近代史及曾氏家族,都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nbsp

書摘
卷一
起戊寅十月初六日
訖庚辰三月初一日
奏抵上海隨帶人員疏戊寅十月初六日-
奏為微臣行抵上海,謹將隨帶人員繕具清單,恭折馳陳,仰祈聖鑒事。
竊臣於八月二十八日蒙恩召對,訓誨周詳,跪聆之餘,莫名欽悚。臣謹
遵旨,與總理衙門王大臣討論一切。旋於九月初四日出都,過天津時,又與
直隸督臣李鴻章面商諸務,即附輪船之便,於九月二十日離津,二十三日行
抵上海。所有隨帶員弁,或自京城同行,或在津、瀘陸續增添,均經再四審
詳,不敢稍涉輕率。
前據總理衙門咨到奏定出使章程,內開隨帶人員有參贊、領事,翻譯、
隨員、供事、武弁、學生諸名目,固將以備諮詢、供職事、育人材也。臣奉
命出使英國、法國,應於倫敦、巴黎兩處分時駐紮,方能兼顧,而該兩國交
涉事件,均須隨到隨辦,若必俟微臣駐紮該國之時,再行核辦,誠恐積壓之
余,致生枝節。且有時使館虛無一人,亦復不成事體。擬請於英國、法國各
置二等參贊一員,為該館諸員弁之領袖,其三等參贊、翻譯、隨員等人,即
隨該參贊分別駐紮,遇有交涉事件,值臣駐英,則法國應由參贊稟報;值臣
駐法,則英國應由參贊稟報。庶臣得以隨時核辦,既免鞭長莫及之虞,亦無
案擱不行之弊。
惟查郭嵩燾隨帶人數本屬無多,即所奏請酌定參贊二員,實止隨帶一員
。其英文翻譯官德明,近又經崇厚調赴俄國,現在人員實已不敷分派。其法
國使館甫經增設,布置尚未周備,此次更須添派人員,以供差遣,臣仍慎之
又慎,不敢濫用多人,誠以外洋交涉,關係匪輕,其誠實可信而又通曉洋務
者,一時實難其選,一人偕往,歲費且數千金,如其不能得力,非僅虛糜款
項,更恐貽誤事機。茲謹擇素所深知及同文館學習有年者,酌帶二等參贊、
三等參贊各一員,英文翻譯二員,法文翻譯一員,醫官一員,隨員四人,供
事二人,武弁四人,學生三人。但使員弁足資辦公,官生實堪造就,即可無
須添調。如到該國後察看情形,事浮於人,不敷差遣,臣當函商總理衙門王
大臣等再行添派。
至於微臣分別駐紮之期,及各該員應如何分駐之處,應俟接印之後,與
臣郭嵩燾熟商具奏,除供事、武弁、學生及臣私帶工役人數,由臣咨明總理
衙門查照外,所有隨帶出洋參贊、翻譯、隨員、醫官等項,謹繕折具陳,伏
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謹奏。
P9-10

&nbsp

奏疏六卷
文集五卷
詩集四卷
日記二卷

&nbsp

曾紀澤(1839—1890),字劫剛,湖南湘鄉人,晚清大臣曾國藩的次子。《清史稿》上有傳,稱他“少負雋才”。從他的《遺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當時中國在打破閉關自守的局面以後,在列強環伺、中國日益半殖民地化的形勢下,應如何吸取西方有價值的東西,以振興積弱的中國,有一定的認識和見解。他在《倫敦致丁雨生中丞》一函中說:“紀澤自履歐洲,目睹遠人政教之有緒,富強之有本,艷羨之極,憤懣隨之。”他自己就努力學習西學,廣泛涉獵過近代西方的數學、物理、仁學,並能著文介紹推廣。他三十二歲才開始學習外文,卻能用英辱交談,以英文寫作和核改外交檔案,這在當時士大夫鄙夷西學、保守氣氛濃厚的環境下,是很不容易的。在他出使期間,除刻苦學習英語、法語外,還廣泛了解各國歷史和民情風俗,考察其工商各業,研究國際公法,以求通過外交途徑,努力維護國家權益,希望學習西方的長處,致國家於富強。所有這些,都在他的《遺集》里有所反映,也都說明他後來在外交上取得成就,決不是偶然的。正因為這樣,我們認為有必要將他的這部傳世不多的《遺集》,校點出版。
他曾任出使英、法大臣,後又兼任使俄大臣,前後總計八年之久(1878 —1885)。在此期間,他經辦的最大一件事,是為收回伊犁而與俄國談判,終於在1881年2月(清光緒七年正月)改訂新約,以代替崇厚原來所訂的《還付伊犁條約》。原約規定將伊犁地區南境特克斯河兩岸地區割讓給沙皇俄國;償付軍費五百萬盧布;俄商不但在蒙古和新疆全境可以免稅,而且還能通過西北地區到天津、漢口等地貿易;這是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曾紀澤使俄後,同俄國人進行了歷時一年的談判,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經過艱難曲折的複雜鬥爭,終於重訂新約,對俄賠款增至九百萬盧布;爭回了伊犁南境特克斯河兩岸寬二百餘里、長四百里的廣大地區。這段地區是伊犁的屏障,曾紀澤特以全力爭之,但經過爭辯,仍不得不割去了霍爾果斯河以西的廣大地區,以交換被俄所侵占的伊犁;原約所給予俄國的貿易權利也規定了某些限制。雖然新約仍然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但在半殖民地中國的外交史上,這種“虎口索食”的鬥爭和在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卻是絕無僅有的事。雖然俄國的同意改約,主要是由於俄土戰爭剛結束不久,不想又挑起新的戰爭;同時英俄間的矛盾很尖銳,俄國不想在這地區加劇同英國的對抗;加以左宗棠的大軍迅速收復新疆,為了表示抗俄的決心,他在出 目錄 奏疏六卷
文集五卷
詩集四卷
日記二卷 文摘 書摘
卷一
起戊寅十月初六日
訖庚辰三月初一日
奏抵上海隨帶人員疏戊寅十月初六日-
奏為微臣行抵上海,謹將隨帶人員繕具清單,恭折馳陳,仰祈聖鑒事。
竊臣於八月二十八日蒙恩召對,訓誨周詳,跪聆之餘,莫名欽悚。臣謹
遵旨,與總理衙門王大臣討論一切。旋於九月初四日出都,過天津時,又與
直隸督臣李鴻章面商諸務,即附輪船之便,於九月二十日離津,二十三日行
抵上海。所有隨帶員弁,或自京城同行,或在津、瀘陸續增添,均經再四審
詳,不敢稍涉輕率。
前據總理衙門咨到奏定出使章程,內開隨帶人員有參贊、領事,翻譯、
隨員、供事、武弁、學生諸名目,固將以備諮詢、供職事、育人材也。臣奉
命出使英國、法國,應於倫敦、巴黎兩處分時駐紮,方能兼顧,而該兩國交
涉事件,均須隨到隨辦,若必俟微臣駐紮該國之時,再行核辦,誠恐積壓之
余,致生枝節。且有時使館虛無一人,亦復不成事體。擬請於英國、法國各
置二等參贊一員,為該館諸員弁之領袖,其三等參贊、翻譯、隨員等人,即
隨該參贊分別駐紮,遇有交涉事件,值臣駐英,則法國應由參贊稟報;值臣
駐法,則英國應由參贊稟報。庶臣得以隨時核辦,既免鞭長莫及之虞,亦無
案擱不行之弊。
惟查郭嵩燾隨帶人數本屬無多,即所奏請酌定參贊二員,實止隨帶一員
。其英文翻譯官德明,近又經崇厚調赴俄國,現在人員實已不敷分派。其法
國使館甫經增設,布置尚未周備,此次更須添派人員,以供差遣,臣仍慎之
又慎,不敢濫用多人,誠以外洋交涉,關係匪輕,其誠實可信而又通曉洋務
者,一時實難其選,一人偕往,歲費且數千金,如其不能得力,非僅虛糜款
項,更恐貽誤事機。茲謹擇素所深知及同文館學習有年者,酌帶二等參贊、
三等參贊各一員,英文翻譯二員,法文翻譯一員,醫官一員,隨員四人,供
事二人,武弁四人,學生三人。但使員弁足資辦公,官生實堪造就,即可無
須添調。如到該國後察看情形,事浮於人,不敷差遣,臣當函商總理衙門王
大臣等再行添派。
至於微臣分別駐紮之期,及各該員應如何分駐之處,應俟接印之後,與
臣郭嵩燾熟商具奏,除供事、武弁、學生及臣私帶工役人數,由臣咨明總理
衙門查照外,所有隨帶出洋參贊、翻譯、隨員、醫官等項,謹繕折具陳,伏
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謹奏。
P9-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