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省齋

曾省齋

曾省齋(1869~1952) 老同盟會員,四川反清起義首領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省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基本信息,生平事跡,

基本信息

曾省齋(1869~1952) 化名吳從周,筠連縣城人。早年參加科舉考試,中秀才。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參加中國同盟會。
曾省齋

生平事跡

江安管驛門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與佘英潛伏敘瀘一帶,密謀革命,計畫分八路舉義,謀於9月在瀘州、江安發難。江安管驛門起義事敗後,同年11~12月,曾省齋往返於敘瀘之間,竭力籌謀敘府起義。策動在府中帶領堂勇的劉紹峰,縣中掌文案的詹樹棠,擬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月舉義。事泄,知府宋聯奎捕殺詹、劉二人。曾省齋等又疏散外地。
川南起義
時隆昌郭衛華擁有槍械若干,聯合成都起義未果被遣散的會黨數百人,迎曾省齋與之共舉義事。曾省齋奔至隆昌,因衛華所部多不能統馭,事有敗露,槍械全被收繳,川南起義即告中止。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2月,曾省齋與佘英、熊克武、謝持等會集富順。曾省齋等人則主張:多增槍彈,以增強民黨勢力;大力宣傳誘導,爭取民眾擁助;多方與新軍聯絡等謀策,其灼見頗得黨人支持。於是眾人分道活動,曾省齋被派赴川北。
己酉起義
曾後又召集上川南同志赴下川東,圖謀襲取清政府過境槍枝未果。宣統元年(1909年)農曆二月初十又與熊克武、佘英等謀奪廣安,未獲成功(即廣安“己酉起義”)。但曾省齋雖累遭失敗而“志氣益勵”,繼續留在川北,時常往來於大竹等地。
宣統三年(1911年),省城保路風潮興起,川中各地紛紛起義。9月6日,曾省齋於墊江小沙河招集民軍數百,於10月27日攻下墊江,知縣逃遁。乃懸旗募兵,民眾踴躍參加,得精兵2000餘人(《廣安縣誌》記為3000餘),編為一團二營,由曾省齋和張雅南(廣安人)率領。10月中旬誓師出發,連克大竹、鄰水,再從鄰水入廣安天池。又從落鴻渡渡渠江,駐軍官盛鄉。於11月20日按與廣安同盟會領導的民軍約走時間逼近縣城南門,其時,北門已由胡孟輝等率領民軍攻占。廣安州知州李藩只得投降,曾省齋等率軍占領廣安。
大漢蜀北軍政府都督
11月21日,在廣安召開各地代表大會,成立大漢蜀北軍政府,推舉了曾省齋為都督。張雅南為副都督。蜀北軍政府成為當時川東、川北率先推翻清王朝統治建立的第一個新政權機構。軍政府成立後,招募新兵三千人,隨即派軍三路出征:一路攻克岳池、射洪、蓬溪等縣城;一路攻克渠縣、達縣、蓬安;一路攻克營山。征途中,曾省齋受傷,赴渝就醫,於是由張雅南代理都督。不久,曾自請解職,從此,未返廣安。此前,曾以都督吳從走名義向參加廣安起義者頒發勳章。
民國建立,曾省齋目睹軍閥惡鬥,痛感革命尚未成功,鼓勵縣中青年劉幼甫、蘇慕韓、陳道熹等投身國民革命,報考黃埔軍校,並贈送川費。抗日軍興,曾省齋應省政當局之邀,出任四川省臨時參議會議員後又任參議會議員、省黨部監察員,後又任常務監察。凡遇徵兵、納糧、派捐等事,無不悉心干預,以不苛民為己任。
1949年,成都臨近解放,國民黨在川黨政要員,勸其走避台灣。曾省齋以年老多病拒之。1952年舊病驟發,於成都斌升街34號寓所病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