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棟

曾憲棟

曾憲棟,字敬之,生於貴州興義,1909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2年夏任雲南講武堂教務長,1950年任蔣介石戰略顧問委員會主席,兼任國民黨中央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憲棟
  • 別名:字敬之
  • 出生地:貴州興義
  • 性別:男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890年4月2日
  • 去世年月:1987年10月21日
  • 職業:軍事 軍官
  • 畢業院校:日本士官學校
  • 政黨:國民黨
人物介紹,人物生平,

人物介紹

曾憲棟(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字敬之。生於貴州興義。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1909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在黔軍歷任營長、團長、旅長、軍參謀長等職。1922年夏任雲南講武堂教務長。1924年春任廣州孫中山元帥府參謀。不久,任黃埔軍校少將總教官,後兼教導一團團長,成為蔣介石的親信。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參加平定商團叛亂、劉楊叛亂和兩次東征陳炯明。1926年任第一軍軍長兼黃埔軍校教育長。同年7月率第一軍參加北伐。1929年任國民黨海陸空司令部參謀長。在國民黨“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30年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長。後任“剿共”軍前線指揮。參與對中央蘇區的一、二、四次軍事“圍剿”。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主張對日本帝國主義妥協投降,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特別事務委員會委員。1933年任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與日本簽訂出賣國家主權的《溏沽協定》、《何梅協定》。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暫代總司令職,主張“武力付伐”張楊。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1938年任軍事委員會參謀長,負責戰時的軍制、計畫和指揮。1941年和蔣介石一起策劃了皖南事變。1944年任中國陸軍總司令,指揮了長衡會戰和湘西反攻戰。1945年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1946年任重慶行營主任,後赴美任聯合國軍事參謀委員會中國政府代表。1948年回國,支持蔣介石發動反革命內戰,任國防部長。1949年初,蔣介石“下野”時,一度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旋即辭職。後去台灣。1950年任蔣介石戰略顧問委員會主席,兼任國民黨中央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在中華民族的宏偉版圖上,興義地處黔西南的一隅,不但邊遠,而且偏僻。然而,在這塊昔日貧瘠的土地上,卻意外地湧現出一批叱吒風雲的人物,在中國的近代史上,堪稱一代梟雄。何應欽,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人物生平

黔軍作將領被逐走昆明
曾憲棟應欽在日本振武學校讀書時,蔣介石以“蔣志清”之名就讀於該校,只比何高一級。何在學習期間。一面接受軍事教育,一面留心日本文化,並開始接觸到反清革命思想。當時留日學生中,加入孫中山創辦的“同盟會”者達數百人,何也加入了這一革命組織。
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的訊息傳到日本後,何與其他同盟會員回國,與蔣介石同在駐節上海的陳英士(陳其美)的滬軍都督府任職,先後任科員、連長、營長。討袁失敗後,何再次東渡日本,繼續學習。結業後轉入日本士官學校27期步科。
曾憲棟
1916年秋,曾憲棟在士官學校畢業後,正逢貴州督軍劉顯世創辦講武學堂,劉電囑其子劉燧昌(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聘任何等數人回貴陽,為劉訓練新軍。何經劉顯世和任黔軍總司令的王文華(電輪)的保薦,任黔軍第一師第四團團長兼學生營營長。何回黔後不久,即取得王文華信任,引入心腹。其原因是王之妹王文湘尚未與人訂婚。王氏家人原屬意於李毓華,但何與劉顯世親侄、王文華之妻弟劉愨昌關係很好,又是少年時同學,因之劉愨昌於王文華之母(劉愨昌之姑母)前,經常說何好話,使之一家對何有好感;再加上何在王文華麾下辦事勤謹,無煙、酒、賭博及女色之愛好,家庭也是有根基人家,遂決意與何議婚。何應欽因此遂與劉顯世之甥女、王文華之胞妹王文湘於1917年4月在貴陽結婚。在當時興義系軍閥內部,以王文華為首的“新派”與劉顯世為首的“舊派”內訌中,何成了“新派”的骨幹。當時貴州政局中,由於王掌握了軍隊,實力雄厚,何在短短的近兩年時間裡先後當上了貴州講武學校校長、省會警察廳廳長、全省警務處處長、第五混成旅旅長等要職。何善抓機遇,在“五四”前後的新文化運動中,他組織了“少年貴州會”宣傳民主與科學;“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又發起召開貴州國民大會,支持學生愛國運動,抵制日貨,反對巴黎和會及北洋賣國政府。
1920年11月,曾憲棟參與和直接指揮了“民九事變”,與王文華一起迫使劉顯世交出了貴州大權。1921年3月,王文華在上海被仇家刺殺身亡,黔軍5個旅長各自為政,何旅兵弱,遂被二旅旅長、安順人谷正倫、警衛團團長、興義人孫劍鋒逐出貴州,於1921年底奔赴昆明,滇軍總司令顧品珍聘何為高等軍事顧問。因劉顯世被逐出貴陽,對何異常寒心,在昆明囑其子侄收買刺客用槍將何應欽胸部和腿部打傷,何隨身副官救護入法國人辦的醫院搶救脫險,休養半年後離雲南赴上海,在其內兄王伯群(王文華之兄)家中繼續養傷、賦閒。
黃埔當教官得志上青雲
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國民黨經過改組,出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局面。孫中山命廖仲愷、蔣介石等籌辦黃埔軍校,四處延攬人才。孫中山由廣州派人到上海,經王伯群等人介紹,徵求何應欽意見,何表示願赴廣州。來人電告孫中山,孫復電錶示歡迎。何遂束裝赴粵,在孫的元帥府任參議。何因與蔣介石既有“同學”、“同事”的關係,又在貴州辦講武學校頗有名氣,於是被蔣看中,因之參與軍校籌建工作。到6月12日,黃埔軍校成立,何被孫中山授以少將軍銜,任命為黃埔軍校總教官。何工作勤勉,待人隨和,有標準軍人風範,對蔣恭順,因此頗受蔣賞識。
何在任教官時,參與討平廣州商團叛亂。9月初,軍校學生編為兩個教導團,10月12日蔣委託何兼本校第一教導團團長;次日,廖仲愷、蔣介石又任命何為軍校教務處代理處長。廣東軍閥陳炯明叛亂,蔣介石率兩個教導團討伐。何帶的第一團連戰皆捷。陳部所屬林虎,勾結滇桂軍閥襲擊何團。何當時癲癇病發作剛過,即親率團部勤雜人員向敵衝鋒。蔣與蘇聯顧問加倫將軍在高處觀戰,見何奮不顧身,對何備加讚賞。
此役勝利後,加倫即將列寧贈給他的佩劍轉贈何作紀念。後兩個團合編為第一旅,何升任旅長。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何任軍事委員會委員。軍委會將所屬軍隊編成國民革命軍,黃埔學生軍編入第一軍,蔣介石任軍長,何應欽任師長(周恩來為該師黨代表),9月,陳炯明再次兵變時,國民政府派兵第二次東征。蔣為總指揮,後分三路,何應欽、李濟深、程潛分任各路指揮。何部多有建樹,深受國民政府讚賞。何於11月5日出任潮汕善後督辦;12月10日,升任第一軍軍長兼潮梅綏靖委員、軍校潮梅分校校長。在反共的“中山艦事件”後,又出任黃埔軍校教育長。
1926年7月國共聯合北伐,何任第一軍軍長,何的一部分實力保廣東根據地,大部分兵力向閩浙攻擊。9月,北伐軍全力在湖南初戰告捷,東向長江下游5省。10月,福建都督周蔭人傾巢西移,企圖竄犯潮梅,何乘機率部襲擊周總部駐地永定,取得全勝後揮師繞道,兵分5路,在鬆口攻周軍主力,俘敵師長以下4000餘人,蔣去電嘉勉,電匯銀元2萬犒勞將士,升何為國民革命軍東路總指揮。12月占福州,進閩北,控制福建全省,何任該省臨時政治會議主席,又乘勝進軍浙江,攻克杭州,後在南京外圍迂迴作戰,等到二、六軍去強攻南京後開入城內,搶占有利地勢。
蔣介石為消滅共產黨,4月2日在東路軍指揮部召開反共會議,研究反共方案。何在會上極力支持,主張消滅共產黨。4月9日,何在南京直接調兵解除了林祖涵(林伯渠)所率的第六軍3個主力團武裝,包圍江蘇省黨部和省總工會,逮捕了部分革命者。次日何又令軍警強行解散南京共產黨支部,逮捕全體共產黨幹部。4月12日,何的東路軍26軍在上海對工人糾察隊進行突襲,這就是震動全國的“四一二”慘案。這年5月,繼續北伐,由蔣和李宗仁、何應欽分任各路部隊指揮官。何於5月19日北渡長江,遭到張宗昌、孫傳芳直魯聯軍反攻,何、李遵蔣之命,退到長江沿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