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棍洞

曼棍洞

“曼棍洞”又稱“將軍洞”。位於雲南麻栗坡縣中越邊境的老山腳下,是1984年老山戰役的師部指揮所。高級將領傅全有、廖錫龍等當年曾經在此洞中指揮老山作戰,“將軍洞”由此得名。洞口只能單人通過,洞內卻能容納上千人。八十年代老山作戰期間,師野戰醫院在洞外的右下邊,另外還有通信、工兵、防化等部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曼棍洞
  • 年代:八十年代
  • 中洞直線:4000餘米
  • :60米
曼棍洞洞體呈南西向展布,內有溪水流淌,洞為地下水流動而成,洞分中洞、上洞和下洞,中洞內又岔洞三個,形成洞中有洞,洞中有廳,洞中有水。中洞直線4000餘米,洞體高1.5--20米,寬3--25米,景觀呈現密集型沿溪流分布,以次生碳酸鈣沉積最甚,次以洞壁水蝕石景(基岩)為輔。基岩水蝕岩景以200--1500米段最為壯觀,200米處暗河兩側壁高1米至1.7米,分布著兩條帶狀石齧,長60米,寬2--4米,分布著吶狀石齧,凹部呈不規則弧形,凸部平整,排列整齊、優美,北側帶狀石齧面上發育有部分鵝管和低矮石幔,千絲百條綴滿岩面,如此景觀,實屬罕見。約1000米處分布著"五彩石",面積近200平方米,由青、赤、黃、黑、白五色構成,色彩斑斕,岩面有疏密有序排列岩鱗片狀溶痕,有的群集類似綿鍛的波紋和石刺。其它基岩或潔白或碧綠或斑斕,如同一幅幅天然山水畫。約250米至500米處兩山頂部還分布著天鍋、天沖、吊岩等奇觀。次生碳酸鈣沉積物分布較為密集,分布著石鐘乳、石筍、石柱、石旗、石幔布等多種類型。形態萬千,有如簾幕的、有如靈芝的、有如飛瀑的、的雪白開放的石花……琳琅滿目。漫遊其中,步移景異,有的象恐龍長嘶、象猛虎怒嘯,洞底溪水潺潺,空氣新鮮。洞外兩側為懸崖陡壁,山勢峻秀。此洞原為對越防禦作戰期間輪戰部隊前進指揮所所在地,並有多位將軍在此駐過,修有石階路通往洞口,並在洞口壁岩上刻有"曼棍洞"三個大字,書寫者為原47軍139師司令部作訓科參謀李凱軒,保護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