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頂紀念園

曹頂紀念園於1996年正式建立,位於江蘇省通州市平潮鎮204國道東側、電視轉播台邊。該紀念園是為紀念明代嘉靖年間余西場鹽民、抗倭英雄曹頂而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頂紀念園
  • 時間:1996年
  • 地點江蘇省通州市
  • 類型:紀念園
民國時期,歷史發展,

民國時期

民國十年,南通修築公路,北貫平潮。平潮人認為,如果在數百年前就有這樣寬坦的道路,曹公就不會蹶塹遇難了。雖然曹公墓葬在南通,建有曹公祠,但平潮是曹公殉難的地方,也應有個標識。於是集資建亭、塑像、勒石於鎮北公路西側,與曹公祠遙相輝映。亭高10尺,占地48平方尺,亭中立曹頂跨馬提刀像(與曹頂墓的塑像相同,乃出自一人之手)。石碑碑文《曹公亭記》是費范九撰、束日王官書、方訓謀鐫。亭建成後,費師洪徵得張謇、梁啓超、韓國鈞和流亡南通的朝鮮愛國詩人金滄江等44人題詠共53首,集為《南通平潮市曹公亭詩》印行。
日寇侵華期間,曹公像被毀,亭亦殘破。1957年,為紀念曹公殉難四百周年,平潮人申請縣人民政府撥款新修了曹公亭、重塑起曹公像。清末舉人薛穆清先生為之賦詩:
成仁因殺敵,義勇祀曹公。
碧血千秋烈,丹心萬古雄。
霜鋒刀映月,寶勒馬嘶風。
遺像深瞻仰,英名奕世崇。
“文化大革命”期間,亭、像皆毀,所幸碑記被附近農民保存,後被南通市博物苑收藏。1984年秋,政府再次撥款,就原址重建曹公亭,並將石碑取回安置亭中。事有巧合,10月15日修復竣工之際,在齎志橋遺址以北建造商品房的工人挖牆基時,發現古戰刀兩把。兩刀出土前,距地表約70厘米,呈“卜”字形擺布,左刀脊朝上,右刀平放。刀長59厘米,寬4厘米,刃端微翹,脊厚0.7厘米,柄長12厘米,柄部3個附屬檔案皆全,柄木已朽爛。從出土地點和出土前的情況分析,應是被殲倭寇遺物。兩刀出土,使曹公偕通州人衛國保鄉英勇抗倭的戰績益加彰顯於世。平潮鎮人民政府派員將兩刀送存南通市博物苑展出。南通紫琅吟社社長、80高齡的盧心竹先生為此賦詩:
造像於茲事已遙,復亭掘土現倭刀。
足征抗敵雄風烈,更證當時寇焰高。
赫赫曹亭經幾劫,輝輝單店有餘驕。
我今直欲持雙柄,來揖英靈齎志橋。
亭重建後,旋因公路改道,亭偏一隅,塑像延宕未決。經政協人士提議、縣鎮兩級政府決定,紀念亭不動,另在穿鎮而過的通榆公路東側廣場樹立曹公銅像。1992年秋建成,今移入曹頂紀念園中。

歷史發展

1996年,平潮鎮進行舊城改造時,在204國道東側、電視轉播台毗鄰處闢地近200平方米,建成“曹頂紀念園”,並將原塑在平潮汽車站門前廣場上的曹公銅像南移置於園中。碑文《曹頂紀念園志》,採用豎寫格式,除題目和落款外,版面400格排滿文字,“曹頂”兩字起首,“立”字頓底,以示民族英雄“頂天立地”之意。曹公塑像高4米,座基高2米,躍馬提刀,顯示出中華民族不可凌侮之正氣。6月上旬,時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的平潮人陳煥友為之題寫園名,製成金色立體字貼上於門楣。當你途經204國道平潮段時,於鎮區南端就能看到綠茵滿地、樹木蔥蘢,景觀壯麗的曹頂紀念園,古色古香的園門,雄偉的塑像,使你遙想起當年曹頂浴血奮戰的場面,從而體現到人們對民族英雄的崇敬。此景此情,不由不引發你的“思古之幽情”。
提起曹公,在我們南通地區可謂家喻戶曉。狼山北麓公路西側有曹公祠,東南側有倭子墳。曹公是抗擊倭寇的民族英雄,倭子墳是被殲倭寇的叢葬處。
曹公名頂,原是明代嘉靖年間余西場鹽民,他生性豪爽,膂力過人。其時我國沿海地區倭寇為患,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曹頂應募御倭。翌年,有三千倭寇進犯通州城,曹頂率領五百水兵與倭激戰二十餘日,衝鋒陷陣斬倭首幾百餘級,身被數十創(《清光緒通州志·人物誌·忠節傳》)。朝廷論功行賞,他辭官不受,解甲回鄉以做刀切面為生。他退伍不退志,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倭寇再犯通州,曹頂偕守軍與倭寇在城北五十里作戰,乘勝追擊至單家店(今平潮鎮),因天雨泥淖,馬蹶壕塹遇難於齎志橋畔,時年4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