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紙紮

曹縣紙紮

清末民初,曹縣紙紮頗為盛行,大的集鎮均有專業扎紙藝人。主要扎制冥器,其次是匾額、燈籠等。每逢節日也常扎制彩門或過街牌坊。冥器種類繁多,多以高粱秸做骨架,糊上彩紙或綢緞。

做棺材的罩子有紙罩與布罩、秫秸架與木池罩之分。木池罩往往價值千元,多為官宦、士紳所用。燈籠亦式樣繁多,尤其明代的“雪花燈”獨具一格。舊志載:“……曹縣尚雪花燈,淨白連絲紙剪成,一歲之力只成一燈,外標雪花,內行連環,細錯,有三層四層,極其工致。當年唯楊氏燈至七層。每逢佳節,戶懸此燈,一望皓素繽紛,如同雪幕。”現雪花燈製作工藝已失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縣職工俱樂部年年均舉行燈展,有走馬燈、魚燈、羊抵頭、荷花燈、龍燈等。
風箏多以竹篾為骨架,糊紙貼紙花,有八角、六角、蝌蚪、蝴蝶、飛馬等形式。曹縣風箏往往還帶有“摧子”和“響弓”。摧子長4寸,寬5寸,樣子像蝴蝶,放時展開,上墜爆竹,卡在拉風箏的線上,可隨風沿線而上,爆竹響後,即閉合而下。響弓是把一段用蛋清漿過的絲製花邊緊繃在勒制的4寸小弓上,放時將弓系在風箏適當處,即發出嗡嗡響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