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聰慧

曹植聰慧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詩人、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劇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劇客觀上促成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卓越成就。曹植的創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如《白馬篇》讚賞幽并遊俠兒的高超武藝和愛國精神,寄託了詩人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和憧憬;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如《贈白馬王彪》在抒情中穿插以敘事寫景,將詩人備受迫害的感情凝聚起來,痛斥小人挑撥曹丕與他們的手足之情,對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的悼念。《七哀》則以思婦自喻,切切哀慮兄弟異路之情,命意曲折,感情淒婉,含蓄蘊藉。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他現存詩歌九十餘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詩。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這是一個時代的事業,卻通過了曹植才獲得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植
  • 別名:曹子建、陳思王
  • 國籍:魏
  • 出生日期:公元192年
  • 逝世日期:公元232年
  • 代表作品:《七步詩》
典故出處,原文,譯文,注釋,人物背景,

典故出處

原文

曹植年十歲余,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鄴銅雀台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譯文

曹植十多歲的時候,能誦讀《詩經》、《論語》及詩詞歌賦十幾萬字,善於寫文章。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對曹植說:“你請人代筆寫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說:“話說出來是言論,落筆寫下來成文章了,您只要當面考我,我怎么會請人代寫呢?”當時鄴地銅雀台新建成,曹操帶領所有的兒子登上銅雀台,讓他們各自作一篇賦文。曹植提筆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曹操對曹植的才華感到十分詫異。

注釋

1.《詩》《論》:指《詩經》和《論語》。
2.賦:古代的一種文體。
3.屬文:寫文章。
4.太祖:指曹操
5.顧:充當副詞,意思為只是,不過。
6.奈何:①怎么辦 (無可奈何); ②為什麼 怎么會(表示反問)。
7.鄴(ye):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
8.悉:都。
9. 使:派,讓 ;命令。
10.援:提,拿。
11.可觀:值得一看。
12.異:對.......感到驚異。
13.諸子:自己的兒子。
14.立成:立刻完成。
15.善:擅長。
16.尚:崇尚。
17.嘗:曾經。
曹植聰慧
18.為:作。
19.論:觀點,主張。
20.銅雀台:曹操在鄴城所建亭台。
21.新:副詞,剛剛,才。
22.將:帶領。
23.論:議論。
24.邪:通“耶”,語氣詞。
在國中文言文中,“及” 的解釋主要有四種。一是和,與,跟。如選文中“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二是等到。如:“及日中則如盤盂”(《兩小兒辯日》),“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三是到達。如:“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四是比得上,能與相比。

人物背景

文學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他從小穎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多,而且文章也寫得不錯了。因富於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於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稱帝後,曹植更受猜忌,鬱郁而死。他的詩歌多為五言,前期少數詩歌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自己的抱負,後期則表現自己的苦悶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