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陵墓何在

曹操陵墓何在

2009年12月27日,國家文物局認定,經考古發掘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其就是曹操墓。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葬在鄴城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曹操陵墓
  • 出土地點:河南安陽
  • 所屬年代:曹魏時期
  • 至今歷史:約1800年

古往今來的帝王將相,生前各有建樹,死後也常有不同的歸宿。古埃及的法老把自己藏在金字塔中,墳上的雄獅象徵著法老生前的威嚴;中國的秦始皇將陵墓依山而築,數不清的兵馬俑伴隨著他不甘寂寞的靈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喜歡身後隱匿,命人將他的葬身之地仍然踏成一片草原。生前雖未稱帝,死後被追尊為魏武帝的曹操,他的葬地又在何處呢?
曹操是個薄葬論者,《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三年(218)六月,曹操下詔令對身後事作出安排:“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兩年後,這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病逝於洛陽,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的遺囑,將其遺體運回鄴(治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安葬。晉陸機的《吊魏武帝文·遺令》中,有“葬於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一語,可見曹操的歸宿,如其身前所願。然而,由於西門豹是個除暴安良的歷史人物,黃河流域包括鄴地居民慣以建立西門豹詞避禍禳災,臨漳一帶有多處西門豹祠,哪一個西門豹祠附近有曹操陵墓呢?而且,曹操遺令為“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陸機所書則為“葬於鄴之西崗上”,兩處地點大相逕庭,是誤還是詐?不得而知,遂使曹操陵墓所在,成為後世爭訟不休的懸案。
一說據陸機之文,認為曹操墓在今臨漳縣西面的豐樂鎮西門豹祠一帶。但豐樂鎮西門豹祠建於北齊天保五年(554年),死於公元220年的曹操,怎么遺令安葬於此祠之旁?
一說據《輿圖備考》、《方輿紀要》等史籍記載,認為曹操生前曾設七十二疑冢,使人真偽難辨,難掘其墳。這些疑冢分布於從臨漳三台村以西八里的講武城至磁州之間,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明朝俞應符《七十二疑冢》及清朝陳大玠《疑冢記》,均持此說。然而從晚清至民國,這些疑冢大多被人盜發,從墓誌上看,墓主大多為北魏、北齊時代的王公要人。史家認為,這是曹操“種樹”,後人“乘涼”。為迷惑世人而設的曹操疑冢,讓北朝的王公貴族“坐享其成”,曹操真墓卻始終不知所在。
魏文帝曾下《止臨菑侯植求祭先王詔》,其中有“欲祭先王於河上,覽省上下,悲傷感切”之句。有人因此認為,曹操陵墓是別出心裁地修建在漳河河底。清代沈松《全健筆錄》引用《堅瓠續集》的一段記載,說順治初年漳河乾涸,一漁夫見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以為內中多魚,乃由隙入,只見石板下有石門,門內儘是美女遺骸,一石床上臥一人,冠服如王者,碑文明記此乃曹操。因以水銀斂,肌膚不朽,眾人磔裂其屍而出。這則傳奇故事實不能看作信史。但1983年,當地農民曾在漳河大橋河床挖到過銀元寶、銀鍬等,因而又有人重提此說。據考古學家推斷,漳河大橋下出土的文物,是明代皇宮的船隊在此翻船遺落的,與曹操墓無關。
近年,有學者根據《魏武紀》、《述異記》、《鄴乘》、《彰德府志》以及《通典》、《太平寰宇記》中的有關資料,結合1975年在臨漳習文村發現的東漢晚期墓葬實物,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曹操陵墓位於今河南安陽靈芝村與今河北臨漳習文村一帶的結論。理由是:一,今靈芝村、習文村一帶,恰好在仁壽里西門豹祠之西六、七里,周圍是平原,與曹操遺令所指的“西原”相合。二,靈芝村、習文村一帶是當年鄴的中心地區,曹操為自己選墓地,不可能偏於鄴地一隅。三,今距習文村北四里、靈芝村西北約六里處有東太平村,原名馳村,是銅馳村的簡稱。史載曹操陵墓有銅馳,馳村恐怕就是因此特徵而得名。
上述諸說,或因缺乏實物佐證而不能斷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認,曹操陵墓究竟何在仍是個未解之謎。難怪人們要感嘆:奸雄生前欺人,死後亦欺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