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遇

曹志遇

曹志遇出身於官宦之家,興國州永城裡(今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鋪鎮)人,生於1561年10月,號“二箕”,兄弟八人中排行第六,父親曹璇曾任山東清吏司主事等職。

曹志遇自幼聰穎好學,21歲中舉人,37歲入進士,先後任北京戶部主司、六米倉尉、廣東惠州府知府、高州府知府、四川重慶府知府,後又任羅定道兵備副使及廣東按察使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志遇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鋪
  • 出生日期:公元1561年
  • 逝世日期:公元1627年
  • 職業:廣東按察使、高州知府
  • 主要成就:歷任惠州府、重慶府知府等官職,
    主持纂修《高州府志》十卷。
  • 代表作品:著有《萬蕉亭》
  • :二箕
人物生平,傳奇故事,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曹志遇,字二箕,又字知我,生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1年),大冶大箕鋪曹六房村人。他出身於一個官宦之家,父親曹璇曾任山東清吏司主事等職,兄弟八人,他排行第六。
曹志遇自幼聰穎好學,21歲中舉,37歲中進士(萬曆二十六年),先後任北京戶部主司、六米倉尉、廣東惠州府知府、高州府知府、四川重慶府知府,後又任羅定道兵備副使及廣東按察使等職。據載,曹志遇的才學深得當朝皇帝的器重,並將義女陳氏許配他為妻,族譜記載“續娶明皇義女陳氏”。1587年,曹志遇生下長子曹景參。有意思的是,曹景參卻以大箕山為號,稱“大箕”。
父二箕,子大箕,不知道的人以為人倫顛倒,實際上父“箕”與子“箕”同字不同義。
明神宗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51歲的曹志遇以尚書郎身份接替同鄉吳國倫出任廣東高州府知府。他“丰神岳立,凜不可犯”。到職後“豪民蠢吏屏跡,平民百姓擁戴”。重建郡學,並擴大其規模;用公帑購買田地,作為郡學資產,出租所得,用以資助貧苦寒士讀書膏火之費。郡學竣工後,他親自為書院題額,將原來吳國倫興建的“南山書院”改成“筆山書院”。並親自主持纂修《高州府志》十卷。

傳奇故事

據說,他飽讀詩書,才華橫溢,深得皇帝喜愛,在“鄉試崇禎辛未進士時”,殿試二甲第一,按朝廷規定前三名將分配各省,明皇為了將其留在朝廷,竟將其成績降為第四名,初任禮部精善事主司、北京員外郎、授諫議大夫、京殿傳臚。後人為之驕傲,做了一塊“父子進士”金字大匾以紀念之。
相傳,有一年,曹景參回到武昌,與學友遊覽東坡赤壁,由於時間太晚,城門緊閉不能入城,他在城門下感慨萬千,寫了一首詩,詩曰:“才到江頭日已遲,故人邀我醉金卮。因觀赤壁兩篇賦,不覺黃州半夜時。城上將軍原有令,舟中遊子本無知。賢侯若問真訊息,曾有功名在鳳池。”表達此時此地的心境。據了解,《陽新古韻》共收錄了曹景參6首詩詞。

史料記載

明萬曆43年,知府曹志遇還將高州新南門遺址鏟去,廢防敵城樓27所,恢復城池原貌。曹志遇在高州任知府時,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當地人為了感謝他,在“府城內十王殿側建廟祀之”。曹志遇“不避權勢”,狀告朝廷內一名違法的宦官兒子,朝廷各官員紛紛稱讚他“不為私腹而忠君報國為民也”。
曹志遇告老還鄉後,在家鄉修建了“大美堂”,並由兒子曹景參親筆書寫“大美堂”三個遒勁的大字。相傳,這“大美堂”是得到皇上御批的。從此曹志遇過上“課子訓孫,飲酒賦詩”的生活,並著有《萬蕉亭》一書,至1627年去世。曹景參老年還鄉後,在家鄉安度晚年,於1646年(即順治丙戌年)去世。父子倆分別葬於“大美堂”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