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乃謙作品:最後的村莊

曹乃謙作品:最後的村莊

《最後的村莊》精選了曹乃謙19篇短篇小說作品,包括《野酸棗》、《沙蓬球》、《最後的村莊》、《齋齋苗》、《親圪蛋》等。這些小說中,曹乃謙採用一貫簡潔、質樸的語言風格,用自己的口語毫無遮攔地直抒胸臆。每篇小說都是來自那塊貧瘠洪荒的土地的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這裡有活在不可思議的卑微中卻被作者以其神性與創造力升華了的宛若“地母與女神”的痛苦的女性;也有猥瑣、卑微、需索人性慾望的小人物……作者在不動聲色的敘述中衷心地發出對生命的嘆息以及對於“人”的溫暖和愛眷。

基本介紹

  • 書名:曹乃謙作品:最後的村莊
  • 作者:曹乃謙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457365, 7540457368
  • 外文名:The Last Village
  •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品牌:湖南文藝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最後的村莊》編輯推薦:小人物的親切、卑微與無奈構成的獨特人文畫卷,人類心靈旅行的最後村莊。《最後的村莊》被深圳《深圳商報》評選為年度全國十大好書。(其中,《山丹丹》、《山藥蛋》均被美國的《世界日報》轉載。)

作者簡介

曹乃謙,山西省應縣下馬峪村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于山西省大同市公安局。出版有長篇小說《到黑夜想你沒辦法》、散文集《我的人生筆記——你變成狐子我變成狼》、短篇小說集《最後的村莊》、中篇小說集《佛的孤獨》等。曹乃謙的作品在海內外擁有廣泛的影響,作品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瑞典文等多種文字出版。諾貝爾文學獎評審馬悅然稱之為“中國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之一”。2012年,曹乃謙進入諾貝爾文學獎複評名單。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他(曹乃謙)的書寫成為文學的活化石,也成為生活的化石。
——《南方周末》

名人推薦

在我看來曹乃謙是中國最一流作家之一,他和李銳、莫言一樣都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我覺得曹乃謙是個天才的作家,我自己認為他的文學藝術成就非常高。
——馬悅然(瑞典皇家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審、著名漢學家)
曹乃謙是一位類似於汪曾祺的短篇小說家。
——劉心武
曹乃謙的某些小說精緻卻天衣無縫,平白如話又諱莫如深,鄉情鬱郁古風淳淳,將小說做到了極處。
——王安憶
這是我所能看到的最精練、最簡約的文學語言。
曹乃謙的小說展現了最偏遠、最貧窮的生活形態,用的是最文學幾乎是最精到的文學構思來寫生活的原態,展示開一副副不僅僅是震撼,而且是令人驚悸的生活圖象。
——陳忠實
乃謙的小說,和他喜歡的民歌有著十分相像的風格:簡潔,質樸,用自己的口語毫無遮攔地直抒胸臆,既沒有虛假的粉飾、浪漫,也沒有刻意的形式翻新,一切都直截了當,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都可以入歌、入唱。他們之所以歌唱不是為了取悅別人的耳朵,而是衷心地發自生命的嘆息,發自那塊貧瘠洪荒的土地。
——李銳
曹乃謙的小說是當下中國不可多得的好小說。幾乎每一篇讀完之後都讓你無法輕鬆地掩卷放手。他書中的景象和人物在腦海里向放電影一樣不斷地湧現,讓你回味,揮之不去。他惜字如金,用詞精準,短短的幾筆就勾勒出鮮活的人物形象,力透紙背地描繪出中國北方農民人性中最本質的東西和靈魂中最深邃的一面。
曹乃謙無疑是當今大量充斥著浮躁、虛假、矯情和淺薄作品的文學界中的另類,是中國文壇一道最閃亮的希望之光。
——李楊(著名導演,電影《盲井》獲柏林銀熊大獎)
曹乃謙繼承了沈從文、汪曾祺等人中國小說的傳統,專注於地方特色和描寫卑微小人物的無奈,顯現了不可忽視的小說能量。
——初安民(台灣著名文學編輯)
曹乃謙的小說極善於使用對話和白描手法,用不多的語言,使人物神態畢現。
——董大中(著名評論家)

圖書目錄

序:一個真正的鄉巴佬
野酸棗
沙蓬球
最後的村莊
齋齋苗兒
親圪蛋
黃花燈
英雄之死
小寡婦
老漢
懺海難言
小精靈
不可難聞
山藥蛋
山丹丹
豆豆
根根
蕎麥
苦杏仁兒
老汪東北蒙難記
跋:眾神的花園——讀曹乃謙的小說

後記

二○○七年三月在斯德哥爾摩現代美術館看了美國現代藝術家Robert Rauschenberg(註:羅伯特·勞森伯格,戰後美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的大型回顧展,我這才發現,他在現代藝術史上最有名的一件作品——一隻看起來真實的羊半身穿過一個輪胎的那件作品,原來是於五十年前在斯德哥爾摩現代美術館首先展出的,然後美國才開始承認他的才氣、成就,承認他是一位卓越的藝術大師。
看著那隻羊,我想到曹乃謙與他的小說。
曹乃謙最出名的小說作品《到黑夜想你沒辦法——溫家窯風景》。台灣對這本書的反映出奇的好,《中天書坊》電視節目主持人陳浩寫道:“一遍就讀傻了。性感到了極處,悲涼也到了極處。”台灣最好的作家之一駱以軍寫道:“這是一本……強光烈焰大爆炸之書。當讀者的胸膛被這些故事的極限之境炸得四分五裂,你仍能遍拾一地,如紅火餘燼——這個作者對於‘人’的溫暖和愛眷。”
初次閱讀《到黑夜想你設辦法——溫家窯風景》,我暗自揣測,小說家內心的風景好像通過一道非常漫長幽暗的隧道,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能安然度過那些淡漠無光的日子,同時還能得知人性黑暗的另一面將有來自不同方向的微光,指引他覓得到達彼岸的出口。我在《最後的村莊》里尋線追索,得到不少令自己高興的答案。
《最後的村莊》這篇小說,故事乍看有一點簡單。一個叫二十一的村子裡的村民,出外挖煤礦去了,村民富起來以後,一個接一個將老人、小孩、所有能活的家禽牲畜全都接走了,只剩下一個孤寡的老女人跟條老狗羅漢留在村莊。故事一開始的影像感非常濃烈,老女人跟狗站在山坡上嘹望,回憶最後一戶人家離開村莊的情景……“看著那輛破馬車一陣一陣地慢了,一陣一陣地小了,臨後像個沒了翅膀的蒼蠅爬進了邊牆的豁口,就看不見了。”作者描繪了老女人為整個世界所遺棄的荒蕪圖畫。
老女人成為一個地母,獨力耕耘,拯救村莊的土地。
《最後的村莊》的老女人似乎是曹乃謙小說里地母力量的原型。不過這本小說里的地母不純然是逆來順受的,作者以寓言的方式,讓老女人意外栽種出反噬了人群世界的毒物,於是,隔絕孤立於人類之外的她,得以回返人群,並且也自我滅絕了。
有地母也就有女神。那些帶著草根名字的女子——《野酸棗》《沙蓬球》《齋齋苗兒》里——宛如作者的愛情女神繆斯,主人公在眼神流轉、言語顧盼間,使我們看見了民歌要飯調里那些情慾自然流動的女子。她們性感極了,悲哀極了;有時候,她們的行為也恐怖極了。
捆在一張門板上,面朝天的少女“酸棗”,上炕的媳婦入土了的“草葉”,初夜死在丈夫身子底下的“蕎麥”。
曹乃謙對於“死亡”的祭儀的想像,有所不同於《最後的村莊》這樣的寓言小說表現。他在這本書的後半段展開另一種風格的演練,如《黃花燈》,繁華景致的民俗夜燈里,暗藏一起謀殺事件;《山丹丹》,一名山村裡的女同性戀者殺了下鄉的女幹部,女人殺女人,而後兇手自己也死於山之巔。恐怖得。1人顫慄的是《根根》,主人公根根殺死了兩個孩子以後,心裡所獲得的是安逸的平靜。
我最欣賞的一篇——《山藥蛋》描述乘麵包車旅途中的兩個光棍,作者要表達內心風景的暴力感,使我想起余華早期的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值得注意的是《山藥蛋》的文字,作者對於方言的使用已有點鐵成金的能耐。語言學家馬悅然曾指出,有些作者能使用一些方言的辭彙,曹乃謙不僅止於使用雁北的詞語上“能”,他是能把整套詞語系統都轉換到自己的小說語言裡。 曹乃謙在這部短篇小說集子裡,展現一個寫作者的複雜情緒,他有時想要為那些為生活所欺騙的人們復仇。那出現在《英雄之死》狗兒的復仇能殺死人這樣的故事,就不奇怪了。他苦思寫作青春期的出口,表面上好像沒有結果,就像《山丹丹》中二豁子站在山坡上,“嘹嘹嘹的,他就唱了句麻煩調:‘山丹丹開花六瓣瓣紅。’他就唱了這么一句,沒有再往下唱”。即使是如此,這本書的下半部還是有峰迴路轉的演出。《老汪東北蒙難記》,那個跑遍大江南北就為了賣衛生筷子的老汪,為一貨櫃的筷子,一路倒像是給人挾持了,轉來轉去,最後真給人搶了,讀來讓人哭笑不得。
我以為是乃謙使用雁北語言的藝術加工的能力,使他身為作者的靈魂得到了自由。有一回馬悅然在台北接受《中天書坊》訪問說:“曹乃謙小說使用雁北人民的語言最要緊的是‘沉默’,那些對話里,因為‘沉默’所帶來的藝術上的‘留白’是非常動人的!”
我讀了《最後的村莊》這本書以後,忽然懂得乃謙對於人有著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他的人物落在一塊土地上,一個村莊裡,猶如神祗在他們自己的聖堂里,過自己理想的生活,雖然那種“理想”是根植於一種異常的痛苦。如若不是這樣的痛苦,又怎能升華為神祗?
《到黑夜想你沒辦法——溫家窯風景》的那些教人尊敬的婦女,那些奇異的對自己的性慾有自己主張的女人:溫孩家的、黑女,不一定需要肉體之愛,對愛情有自己的主見;奴奴、金蘭,都宛如眾神花園裡的女神。而可憐的光棍,想要好好吃上一頓又想要跟女人“做那個啥”,愣二、福牛、醜幫、狗子、玉茭,這些猥瑣的卑微的需索人性慾望的光棍,他們的身形也在乃謙的塑造下,鍍出一個又一個的金身。可貴的是那幾個老人家:貴舉老漢、老銀銀、鍋扣大爺,更不要說那幾個地母女神__二黑女、板女、三寡婦了。
乃謙對於猥瑣的小人物也賦予濃烈的愛,像《不可難聞》那個在“文革”里揭發別人打倒別人的“不可難聞”,自己其實是個可憐蟲。
對於這些可憐的小人物,對於他們身處的悲哀的世界,乃謙跟那些主人公一樣,有時竟也不覺得悲哀。他曾經在他的小說青春期里激動過、憤怒過,而後用自己冷靜的辦法來升華,則將所有可憐之人鍍成金身,一具接一具,樹立在他的小說聖堂,在他眾神的花園裡。
(本文作者為作家、書評家,現任職瑞典中國藝術公司)

序言

我一九九○年代初,在一個雜誌上找到了曹乃謙的幾篇很短的短篇小說,題名為《溫家窯風景》。我一看就發現他是一個很特殊的、很值得翻譯的作家。一九九三年我的瑞文譯文發表在一本瑞典的文學雜誌上。我給我的老朋友李銳寫信,問他能不能告訴我曹乃謙是誰?李銳回答說他跟乃謙很熟,也告訴我,他是大同市的一個警察。
去年八月底,我有機會跟李銳和陳文芬到呂梁山去,在李銳“文革”時期插隊的山村邸家河住了難忘的幾天。回到太原以後,我們跟曹乃謙見面,大家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一頓飯。乃謙那時把《到黑夜想你沒辦法——溫家窯風景》交給我,一共三十篇。我已經把那三十篇翻成瑞文,希望今年秋天會出版。
……
沈從文是五四運動以來我最欽佩的作家。我沒有跟乃謙談過沈從文的作品。他既然很欣賞汪曾祺的小說,我相信他也會欣賞沈老的著作。在我的散文集《另一種鄉愁》里我把沈從文說成是“鄉巴佬、作家與學者”。而乃謙是一個真正的鄉巴佬,我知道乃謙會同意我的這個看法。
他在本書台灣版的《自序》里說:“我之所以關心這些饑渴的農民,是因為我出生在農民的家庭。可以說我是半個農民。最起碼我身上流著有農民的血液,腦子裡存在著農民的種種意識,行為中有許多農民的習慣。比如說,我不喜歡吃單炒菜,就喜歡大燴菜。我不好坐在寫字檯前寫字,就喜歡盤腿兒坐在床上扒在蓋窩垛寫。再比如,儘管我住在樓房的中層,可每當室外下大雨,我總要不耐抬頭看看房頂是否漏進了水,看看大雨里是否夾雜能把莊稼打壞的冷蛋。每次當我睡覺鋪床時,我總是輕手輕腳,怕把床頭柜上的檯燈讓被子扇起的風給吹滅。還有別的,還有別的。總之,我是個穿著警服的農民。”
二○○五年三月於斯德哥爾摩
(本文作者為漢學家、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