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家堂古鎮

書家堂古鎮

在湘西鳳凰縣,有一座古老、奇妙的城堡——書家堂古鎮。聯合國有關人士2000年7月到此考察時說:“我沒有見過比書家堂更古老、更完整、更幽靜的古城堡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家堂古鎮
  • 地點:湘西鳳凰縣
  • 特點:古樸而秀美
  • 城牆總長:1500餘米
結構,景觀,歷史,

結構

書家堂位於鳳凰縣黃合鄉,地處湘黔渝交界處。據考證,唐末即有人住。北宋楊家將楊六郎第三子楊再思(又名楊懷玉、楊文惠)奉旨赴平南時,見其地勢險要,便在此安營紮寨,書家堂逐漸成為軍事重地——屯兵之營。戰事平息後,此地又躍為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明朝萬曆年間,南方苗民起義,當地政府為鎮壓起義軍,特撥白銀萬餘兩,驅趕周圍民眾近6000人,費時四載,重新築固書家堂古鎮及周圍的王坡屯、亭子關等古營盤。

景觀

書家堂是在雙鳳山下建兵營,在雙鳳山頂建連環屯。古城堡有兩個特色。一是古老而奇妙。古城堡周圍有構築恢宏的古城牆環繞,總觀略呈圓形,古城牆總長1500餘米,高6至8米,厚2米,上下分兩層,可供行人走或跑馬,每隔3米有一個哨口。牆身由雕鑿的大塊青石粘石灰糯米漿砌而成,最重塊石達750千克。牆形勾折曲直,極富變化。全城共設三個大門,雄踞東、南、北三方,其中以東大門規模最大。此門分兩進,上有閣樓供護城衛士守護,岩石堅固整齊,門寬3米,高2.7米,栓長4米,易守難攻,其餘2門規模雖小,但建築牢固。雖經千百年風風雨雨,殘敗發黑,但卻更顯一種深沉蒼涼之美!古城還完好地保存了兩本古蹟斑斑、字型工整的《楊氏族譜》,這是歷史的見證。古城堡建築規劃合理,巷道錯落有致,多為丁字型,距離不等地通往全城上、中、下寨。城中巷道全部用一色青石板鋪就,樣式呈間隔式循環,每隔一段,有一處與上段的一處相似,頗有“迷宮”之韻味。房舍布局巧妙,巷院深深,走在青石板上有嗡嗡回聲。其房屋構建也略現了古中國高層次的皇家氣派與民俗文化,特別是湘西多民族獨特的人文氛圍。其門窗雕刻工藝非凡,有“姜太公釣魚”、“喜鵲造梅”等。城中現存13個石大門,全是整塊條石建造,門匾上各有題詞,如:“禮重師嚴”、“克勤養德”、“模範修嚴”、“清白家聲”等。這些題詞字型多樣,筆法嚴謹,內涵深遠。這13座石門現保存完好,字跡清晰可辨,有一種濃濃的古味,能令人真實體會到古城的神韻。
二是古樸而秀美。書家堂古城東、南、西三面有山溪環繞,溪流清澈見底;還有諸多池塘圍城,與山溪混為一體形成天然防線。據老人回憶,早年這裡有48口塘,塘內魚肥鱉圓,水藻叢生。東有清鹹豐年間的鳳凰三大秀井之一——“活堂井”,水質上乘,現經化驗,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是真正的地下泉水。南去1000米有一山銀杏,一到秋天,秋葉泛金,果實纍纍,極為悅目。
古城往東去1000米有一座高山,名王坡,冠壓群山,爬上山頂到了南長城的古營盤(名王坡屯)。其城牆氣勢磅礴,呈紡錘形,南北長150米,東西寬50米,高4米,牆身厚2.5米,城牆上可以跑馬。共有三個門,僅北門因坡勢稍平緩,可以步入,其餘兩門陡峭如懸,守門者只需用石頭做武器,即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奇妙的是營盤內有兩條20餘米長的岩石,褶皺蜿蜒,恰似兩條巨龍雄臥山頂,頭朝東方;距離石龍3米處又有一塊大石形如巨鳳,翼足栩栩如生,似欲向東北方向展翅騰飛。書家堂古堡是我去過的惟一一個還保持原始狀態的古村寨。史料顯示,書家堂為楊家將楊六郎之子楊再思所建,是當年朝廷設在湘西的防禦重鎮。這個村子的絕大部分居民皆為楊姓,與那個聞名遐邇的楊氏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

歷史

雖然書家堂地處偏僻,但從鳳凰過去還算方便,鳳凰的計程車司機都知道書家堂所在。古堡隱匿在鳳凰縣阿拉鎮的一座山坳里,公共汽車只通到阿拉,接下來的路程只有打車或者徒步。我們包租的微型通過阿拉的一個集市之後,不久就望到了書家堂的輪廓。最初我還懷疑自己的選擇,因為最先進入視野的竟然是幾座刺眼的白色水泥房子。數分鐘之後,顧慮解除。那些白色建築還在古堡外圍,真正的古堡躲在人們的視線之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