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包門

書包門

2010年10月15日,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為整頓學風,該學院推出新規———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大學生背上書包就能進入學習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包門
  • 外文名:Bag door
  • 全稱:書包門事件
  • 發生時間:2010年10月15日
  • 地點: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 目的:整頓學風
詞條定義,事件詳細始末,錦城學院頒新規,學院部長有話說,規章雷倒輔導員,媒體相繼來報導,關於錦城學院,事件後繼發展,書包門後又有“晨跑門”,晨跑門後還有“紅歌門”,民眾相關質疑,如此龐大學生群體,校方是否涉嫌傾銷,雷人規定接踵而至,學校是否涉嫌炒作,校方是否剛愎自用,強加學生自身意志,學風校風建設是否要靠背書包、晨跑來提升,輿論壓力下,校方是否會叫停相關規章,媒體相關評論,范佳富:提升教育不能光靠“書包門”,張劍:還要將大學精神誤讀到幾時?,鳳凰教育:我們的高校管理可謂“世界末流”,

詞條定義

書包門,又稱書包門事件,是指2010年10月,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的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頒布校規,規定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在校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後經《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鳳凰衛視》相繼報導,引發媒體、教育界、廣大學生及普通民眾激烈討論的事件。

事件詳細始末

錦城學院頒新規

夾兩本書,邁開步伐走進課堂。眾高校里的這一道風景線,2010年10月18日起將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消失。該學院日前規定,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學院學工部部長馮正廣說,要求學生背書包進課堂是學風建設中的一部分,希望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們更在狀態。

學院部長有話說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學生工作部部長馮正廣:“一甩一甩來上課,很沒學生樣。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學生工作部部長馮正廣說,作為全日制大學生,讀書、上學和聽課是他們的職責,要求學生背書包上課是學校進行學風建設的內容。本周還處在宣教階段,下周起就會正式執行。 “以前,一些學生夾一本書,不帶筆記本和筆,一甩一甩地就來上課,很沒有學生的樣子,完全不在學習狀態。”他說。 馮正廣還希望通過華西都市報澄清學校此舉是為了賣書包的說法。他說,如果學生已有書包,可以繼續使用,“不管背LV還是提紙袋子,只要不捧著書進教室都不算違規”;如果沒有書包,校方準備了兩款供學生選擇,學生們也可到校外購買。對於貧困學生,校方可考慮免費贈送。 如果學生沒背書包,校方會不會對其進行處罰呢?“不會,但會批評教育。”馮正廣說。 針對有學生提出“這是形式主義”的質疑,馮正廣坦承,學生們背上書包了是否就在狀態,還不好說。但校方希望先通過改變外在形象,逐步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規章雷倒輔導員

王老師是錦城學院的輔導員,帶著200多名大三學生,第一次聽到學校這條新規時,他簡直覺得不可思議,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啊!可轉念一想,學風建設是學校建設的主要命脈,即使背書包只是一個形式,他也理解校方的初衷。於是某晚點名時,李老師宣布了新規。

媒體相繼來報導

《華西都市報》2010-10-14 頭條:《川大錦城學院要求大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
搜狐教育2010-10-14 :《川大一學院要求上課必須背書包 不背沒學生樣》。
鳳凰衛視:2010年10月14進行了相關報導。

關於錦城學院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區西源大道1號,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第二批獨立學院,學院現設有工商管理系、財務會計系、金融系、文學與傳媒系、藝術系、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系、土木與建築工程系、外國語系、電子信息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共29個專業,其專業涵蓋了文、理、工、商、藝術等多個領域,是一所民辦性質的普通高等學校。

事件後繼發展

書包門後又有“晨跑門”

繼雷人的書包門事件後,網友相繼爆出錦城學院“怪規矩“不是一般的多:“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我要去晨跑,刷卡不遲到;跑跑跑,這樣才能德智體美勞…………”近日,多年前的一首兒歌經改編後在錦城學院學生中傳唱。一名學生透露,繼“書包門”之後,學校又出台了晨跑新規,“大一上學期20次晨跑,下學期跑30次,刷卡驗證……體育成績將有半壁江山划過去,不跑體育別想及格……”這名同學說,新規18日正式實施。每人要認領一顆樹,給它澆水施肥拔草,還要去農場工作,否則就沒學分。

晨跑門後還有“紅歌門”

昨天,錦城學院學工部部長馮正廣向成都商報記者證實,學校確實將要求大一新生每周至少晨跑2次,每次2公里,用飯卡刷卡,不參加晨跑者算作體育成績不合格。目的是避免學生睡懶覺,提高身體素質。學校共青團目前也在推行學生“唱紅歌”活動,每周晚點名時唱紅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創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背書包上課,刷飯卡晨跑,晚點名唱紅歌……面對學校接連推出的一連串新規,有同學表示質疑:這會不會是校方的炒作手段?昨天下午,學院常務副院長王亞利表示,背書包上課只是學校一個很正常的內部規定,絕非炒作。“你上課總不能讀‘望天書’吧?”王亞利稱,在他讀大學的上世紀70年代,每個學生的書包里都裝著厚重的書本,幾乎沒有握書甩手進課堂的現象,一個學生要翻教材,要記筆記,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此外,學校推出的其他規定都是學校在素質教育和學風建設上的創新舉措,最終目的是培養“知書達理、做人第一”的人才。

民眾相關質疑

如此龐大學生群體,校方是否涉嫌傾銷

對於龐大的學生全體,校方此舉是否是有向學生傾銷商品的考量呢?對此,筆者調查後證實校方無此意圖。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學生工作部部長馮正廣說,作為全日制大學生,讀書、上學和聽課是他們的職責,要求學生背書包上課是學校進行學風建設的內容。本周還處在宣教階段,下周起就會正式執行。
“以前,一些學生夾一本書,不帶筆記本和筆,一甩一甩地就來上課,很沒有學生的樣子,完全不在學習狀態。”他說。
馮正廣還希望通過華西都市報澄清學校此舉是為了賣書包的說法。他說,如果學生已有書包,可以繼續使用,“不管背LV還是提紙袋子,只要不捧著書進教室都不算違規”;如果沒有書包,校方準備了兩款供學生選擇,學生們也可到校外購買。對於貧困學生,校方可考慮免費贈送。
筆者了解到,錦城學院可以自發定製書包,對於定製書包不便的學生,可以考慮購買學校提供的書包,學校提供的書包雙肩背包16元,單肩挎包8元,對於相較低廉的價格,校方涉嫌傾銷的說法有欠考量。

雷人規定接踵而至,學校是否涉嫌炒作

為整頓學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推出新規———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成都商報昨日報導)大學生背上書包就能進入學習狀態?“書包門”事件引起的熱議尚未平息,昨日,該校又有新規爆出:大一新生每周至少兩次晨跑,與體育成績掛鈎;學生每周晚點名時,集體唱紅歌……
無疑,這一輪又一輪的規章頒布與媒體報導,使得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以下簡稱“錦城”)的知名度不斷擴大,在鳳凰衛視報導此事件後,有人(疑為錦城在校學生)就半無奈,半不平的說“看看,連人家香港人都知道了,學校現在高興了吧!”。
經記者證實,錦城作為川大的戰略延伸,是充分整合了川大豐富的教學資源,加上自身的辦學理念而成立的,是一所民辦性質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所有學生學費為令人咋舌的1.5萬元,是普通公辦大學的3-4倍。由於學校民辦的辦學性質,學校的主要辦學收入都來自針對學生的相關收費。
所以,有人質疑學校是為了提升知名度,增加生源已達到增加辦學收入的目的,而人為地炒作,對此,記者專門聯繫了校方王亞利副院長,但校方予以否認,並表示“背書包上課只是學校一個很正常的內部規定”,“絕非炒作”。

校方是否剛愎自用,強加學生自身意志

對與校方這種做法,很多網友表示,硬性規定大學生上課背書包,在古今中外,都是絕無僅有的,鳳凰網教育頻道發表評論道:“管理者喜歡看見校園裡滿眼都是背書包的學生,於是要將個人喜好變成所有學生的喜好;管理者認為背書包進課堂是個至關重要的學風問題,於是就將個人意志強加給所有學生。自以為是、剛愎自用、沒事找事、漠視學生意願、壓制學生個性自由,這些正是高校管理者的普遍“癖好”,他們不知道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結果是該管的事情不管或沒管好,卻在不該管的事情上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想像,如果學校管理者動輒自以為是、剛愎自用,那么其培養出來的學生難免不是如此;如果學校管理者習慣於將個人意志強加於人,那么其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可能沾染這種習氣”

學風校風建設是否要靠背書包、晨跑來提升

事件出現後,四川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游永恆認為,加強大學生管理是應該的,但管理方法必須符合大學生特點,而錦城學院採取的“背書包”、“晨跑”等方式的必要性不大。他表示,鼓勵學生鍛鍊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鍛鍊的形式、時間都應該由學生自己決定,如果在這些方面做了規定,就顯得“有些死板”。
四川省社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鬍光偉也表示了相同的意見,他認為要求學生“背書包”、“晨跑”的目的性並不明確。就算是背書包,學生也可能根據個人喜好“花樣百出”,也不見得能達到“整頓學風”的效果,這些涉及到學生生活方式上的問題,應該“多元化”。
而對於“唱紅歌”,胡光偉表示了支持,他告訴記者,每周一次的紅歌演唱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是對優秀傳統的發揚,這就顯得很有必要。

輿論壓力下,校方是否會叫停相關規章

自從書包們事件出現,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校領導儼然已經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而面對如此大的輿論壓力,學校的相關校規是否會被校方叫停呢?
對此筆者在聯繫校方後證實,學校表示“背書包上課只是學校一個很正常的內部規定”,不但不會叫停該校規,還會出台相應校規,規定大一新生每周兩次的晨跑鍛鍊並計入期末體育成績;校方還向學生髮出通知,18日晚便會檢查書包相關規章落實情況。

媒體相關評論

范佳富:提升教育不能光靠“書包門”

夾兩本書,邁開步伐走進課堂。眾高校里的這一道風景線,下周起將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消失。該學院日前規定,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學院學工部部長馮正廣說,要求學生背書包進課堂是學風建設中的一部分,希望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們更在狀態。(10月14日《華西都市報》)
四川大學關於大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的新規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怎能光靠“書包門”,畢竟“書包門”只是表象的東西,外在的形式,並不能真正地讓莘莘學子珍惜韶光,好好學習。只有營造厚重的人文氣息,塑造大學精神,提升大學文化品位,才能從本質上營造高雅的校園人文環境。
一些學生夾一本書,不帶筆記本和筆,一甩一甩地去上課似乎已成為一種習慣,上課期間邊吃東西邊聽課的也不在少數,睡覺的、玩手機的、甚至翹課的也見怪不怪,晚上遊戲人生,白天精神萎靡不振的學子也習空見慣……課堂百態,讓人汗顏。這等學生,虛度年華,不思進取,還談什麼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呢?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時代,大學生就業難,甚至淪為弱勢群體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者,高校功利主義泛濫,“官”念盛行……從某種程度上講,大學培養的更多的是工具化的人,而非綜合能力強,人文素養高的學子。前不久,復旦大學校長還曾痛批教育功利化:學生走捷徑教師誇誇其談。這也是不少高校大學樓越來越高,而人文精神越來越矮的重要原因。
四川大學此舉可以讓大學生憶起中學時代挑燈夜戰,刻苦學習的歲月,可以激起莘莘學子的學習熱情,可以讓整個校園籠罩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之中。但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能光靠“書包門”,“書包門”只是權宜之計,更重要的是提升校園文化品味,塑造大學精神,因為大學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更是一種精神存在。(作者:范佳富)

張劍:還要將大學精神誤讀到幾時?

夾兩本書,邁開步伐走進課堂。眾高校里的這一道風景線,下周起將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消失。該學院日前規定,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學院學工部部長馮正廣說,要求學生背書包進課堂是學風建設中的一部分,希望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們更在狀態。(《華西都市報10月14日報導》)
相對於那些只夾一本書,不帶筆記本和筆,一甩一甩就來上課的學生,這可能是教育的進步。但該校對背書包與營造學習氛圍的膚淺理解,與其說是在調整學生學習狀態,不如說是在誤讀大學精神。
眾所周知,一所大學學習氛圍是否濃厚、大學精神內涵是否豐富,並不取決於該校學生穿什麼樣的衣服、背什麼樣的書包,或是吃什麼樣的飯。相反,她注重的是學生讀什麼樣的書、與什麼樣的人交往、有什麼樣的大學精神在支撐?這樣淺顯的道理,學校不會不懂!然而,該校卻把背書包與營造學習氛圍強加聯繫,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
縱觀當今大學,學費越來越貴、面積越來越大、教授學者越來越多,而本應與其同步發展的大學精神卻越來越少。物質的功利,使我們忘掉了陳寅恪先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諄諄教誨,也忽略了梅貽琦校長“身教重於言教”的教育精神。教育的警鐘一遍遍敲響,可我們卻在“浮躁”的精神鴉片裡,自娛自樂,不能自拔。
學習氛圍究竟該怎樣營造?是拘泥於背書包這浮華的形式,還是注重書包里書本內容的具體實際?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多年來,我們始終沒有讀懂教育欠賬的提醒,對我們的教育理念缺乏深入的反思,對教育質量的檢測仍停留在硬體配套、教育評估這掩耳盜鈴的遊戲中,以至於出現營造學習氛圍用背書包來實現的黑色幽默。
蔡元培先生曾說過“教育乃養成人格之事業,使僅僅為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以人類也”。由此看來,大學精神才是一所大學發展前進的關鍵之所在,如果一所大學捨本逐末,忘記了發展的根本,在表面上大做文章,無異於丟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豈不痛哉!
毫無疑問,川大錦城學院為了提升學習氛圍而要求學生背書包是抓反了方向,誤讀了大學精神。真正的學習氛圍,還需要師生共同營造、還需要社會各界讀懂真正的大學精神,拋棄浮華,這才是其走向強大的必由之路。(作者:張劍)

鳳凰教育:我們的高校管理可謂“世界末流”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規定,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把書、筆、筆記本裝進書包內,不準夾著幾本書進課堂,學校將安排人員到教學樓檢查,凡沒遵守規定的學生將被批評教育。學院方面表示,要求學生背書包進課堂是學風建設的一部分,希望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10月14日《華西都市報》)
學生背不背書包進課堂,既無關教育方針、教育目標,也無關學校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只關乎學生的自由選擇與管理者的個人喜好。管理者喜歡看見校園裡滿眼都是背書包的學生,於是要將個人喜好變成所有學生的喜好;管理者認為背書包進課堂是個至關重要的學風問題,於是就將個人意志強加給所有學生。自以為是、剛愎自用、沒事找事、漠視學生意願、壓制學生個性自由,這些正是高校管理者的普遍“癖好”,他們不知道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結果是該管的事情不管或沒管好,卻在不該管的事情上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大學校園應該是最寬容個性自由的地方,也是最應該講求科學管理的地方,因為學校的管理方式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示範效應。可以想像,如果學校管理者動輒自以為是、剛愎自用,那么其培養出來的學生難免不是如此;如果學校管理者習慣於將個人意志強加於人,那么其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可能沾染這種習氣;如果學校管理動輒沒事找事,那么其培養出來的學生若是做官,恐怕也習慣於拍腦袋、瞎折騰;如果一所高校漠視學生的正當權利,那么其“薰陶”出來的學生也可能視他人權利如無物……這就是背不背書包進課堂之類的小事背後的大問題。我們很難想像,不尊重學生的高校能夠培養出尊重他人的學生,同樣,正當權利經常被踐踏的學生,將來怎么可能擁有平等、互助、理解、寬容等優秀品質?
從這個角度看,各種社會問題特別是國民素質問題,大多可從學校教育那裡找到根源——為什麼社會上有那么多濫用權力的官員,那么多侵犯他人權利的事情,那么多缺乏尊重和平等意識的人,看看各級學校的管理水平就可知一二。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國民,有什麼樣的管理就有什麼樣的教育。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首先不是取決於教學質量,更不是取決於硬體設施,而是取決於學校的管理水平。
我們一直聲稱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但是,沒有一流的高校管理,怎么可能造就一流的高等院校?從沒聽說過哪所世界一流大學會出台學生上課必須背書包之類的規定,若是讓國外同行看到,豈不要笑掉大牙!這樣的高校管理水平,不要說離“世界一流”有多遠,還是看看離“世界末流”有多遠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