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茶宴

曲水茶宴

曲水茶宴乃沿承古代“曲水流觴”的格局加以修改而成,其中受到唐人呂溫遺留下來的《三月三日茶宴序》一文之啟而將名稱訂為“曲水茶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曲水茶宴
  • 起源:魏晉
  • 作用:文人聚會,吟詩作對
  • 代表作:蘭亭集等
曲水茶宴的緣起,曲水茶宴的形式,

曲水茶宴的緣起

晉代書法大師王羲之所寫的《蘭亭序》,不但文章內容描述了當時人們參加曲水流觴的情形,其墨跡亦成了後代學習書法的範本。現將本文內容抄錄如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到了唐朝,呂溫一行,他們也在農曆三月三日“修禊日”(民俗節日)之時舉辦曲水流觴,但他們不善喝酒,於是相約以茶代酒,並將活動稱為“曲水茶宴”。呂溫為此茶宴寫了一篇《三月三日茶宴序》

曲水茶宴的形式

在一景色宜人的庭院、林園或者是山野,利用現有的水道,或引進一條坡度不大的曲水。可資利用的曲水長度60~100米左右,寬度1~5米左右。水流速度不大,以可以從容從小船上拿取物品為原則。水面與岸邊的高度也不要太大,讓坐在岸邊的人彎腰就可以拾取小船上的物品。如果尚在水邊安排一些石塊,高度僅比水平面高一些,坐在岸上的人可以將腳踏放在石塊上。
曲水茶宴
曲水茶宴
仿紹興蘭亭曲水流觴,水引梁山,瀑流唐山,清水石上流,佳茗曲水漂,雅士溪石坐,蘭亭飄樂音,品佳茗,聽雅樂,吟茶詩,以茶代酒,以茶會友,是現代版的曲水茶宴文人茶。
曲水流觴源於古代文人流行飲酒或飲茶賦詩的一種雅事。活動時,先把酒或茶倒入羽觴(一種酒杯)內,羽觴通常小而輕巧,可浮於水上,然後把它放置於彎彎曲曲的小溪流水之上,眾人環溪而坐,杯隨水流,若停在某人面前,誰就得賦詩。若才疏學淺一時無詩,就得受罰。歷史上以東晉書聖王羲之與其友人在浙江紹興蘭亭聚會舉辦的曲水流觴最為著名,王羲之在曲水流觴盡興之後寫下著名的《蘭亭序》成為行書的千古典範。博物院在建設構思時,借用紹興蘭亭的創意,在唐山旁構建蘭亭,引梁峰龍泉為流觴曲水,更添天福茶博物院的生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