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城漢代遺址

曬書城漢代遺址位於山東省肥城市桃園鎮西里村至龍陽村一帶。曬書城城址已毀壞,大成殿以及歷代重修曬書城碑記早已湮沒。1970年,駐軍在“曬書城”遺址處建營房。部隊移防後1987年改建為桃園鎮第二初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曬書城漢代遺址
  • 位於:桃園鎮西里村至龍陽村一帶
  • 文獻:《肥城縣誌》
  • 出土:漢墓畫像
歷史背景,歷史故事,發掘歷程,考證,證據反應,書院歷程,

歷史背景

歷史故事

相傳,孔子帶弟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東里村北鳳凰山下遇雨,書被雨淋,在此曬書。世人仰思聖德,建祠塑像祀之。又因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所以一同祀之。匾曰“曬書城”。

發掘歷程

1966年,修建“楊顧李”水庫時,發現斷崖有文化堆積層。
70年代,農田基本建設中,西里村東曾發現幾座漢墓。出土的一塊漢墓畫像石高0.73米,長1.34米,記載年號是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 年)。畫像石上刻人物或坐或站,馬車兩架,朱雀、白虎等。
此壁畫陰紋淺刻,線條簡單,粗陋。經專家考證,是東漢初年墓葬畫的代表作,現存放肥城市文化館。這一帶還出土有漢陶罐、銅戈、鐵刀等。水庫的斷崖上可看到灰土、瓦礫、燒制陶器的窯址等。曾揀到漢灰陶盆、陶製紡輪等物。

考證

證據反應

反映出古時本區域是東漢政治、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一個地區。 元代,有僧棲曬書城,改塑佛像於中,左塑老子,右塑孔子,遂更名為“三教堂”。

書院歷程

明正德年間,知縣劉贊遷佛像移老子擴建大成殿3間,東西廂房各5間,大門一座。將孔子安在中間,旁配4賢哲,匾曰“大成書院”。配專人掌管禮儀。
後知縣林成立裁掉2祭者,書院漸衰敗。
明萬曆年間,同川公李邦珍將裁者復之,又鐫碑以傳永久。
清康熙九年,知縣尹任因廟宇破壞,遂進行修整,使之煥然如新。 古時,曬書城占地面積40餘畝。大成殿(大成書院)內外基地長120步,東西闊80步,占地面積14畝。
清康熙十一年《肥城縣誌》將其列為肥城八大景觀之一,曰“書院秋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