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如臨邑至㟙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

暫如臨邑至鵲山湖亭奉李員外率而成興一般指本詞條

《暫如臨邑至㟙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當時杜甫欲離濟南前往臨邑探望弟弟杜穎,行前先到鵲山湖亭告別李之芳,適逢李之芳已往青州,因而感懷。此詩描繪了鵲山湖的雄奇景象,表達了對李之芳的思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暫如臨邑至㟙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 作品別名:暫如臨邑至鵲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暫如臨邑至㟙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1
野亭逼湖水2,歇馬高林間3
鼉吼風奔浪4,魚跳日映山。
暫游阻詞伯5,卻望懷青關6
靄靄生雲霧7,唯應促駕還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臨邑:在齊州北百五十里。鵲山湖在州北二十里。去臨邑當經過山湖。歷城東門外有歷水流入此湖。題註:鵲山湖在歷城東門外,㟙疑鵲之誤。
  2. 野亭: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
  3. 歇馬:休息的馬。
  4. 鼉(tuó):鱷魚,俗稱豬婆龍。一名土龍,其聲如鼓(《續博物志》)。
  5. 詞伯:稱譽擅長文詞的大家,猶詞宗。
  6. 卻望:回頭遠看,退望。青關:或雲即徐州穆陵關,未知是否。
  7. 靄靄:雲煙密集貌。
  8. 促駕:催車速行。

白話譯文

曠野中的員外新亭靠近鵲山湖水,我便在這高大的林間駐馬休息。
湖中的鱷魚聲振如鼓,大風掀起的巨浪奔瀉而下,魚兒躍出水面,斜陽輝映鵲山。
因看望弟弟暫去臨邑,特來告別詞伯李員外,回首遙望李員外所去往的青州城。
眼看著天色已晚,山水間雲霧密布,只盼員外您早些歸還。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當時杜甫的弟弟杜穎在臨邑做主簿,這次他暫離齊州去臨邑,當是去探望杜穎,行前先到鵲山湖亭告別李之芳,適逢李之芳已往青州,因而感懷。

作品鑑賞

此詩首聯說在湖邊“野亭”“高林間”下馬暫歇。頷聯寫湖上景象。“詞伯”指“李員外”之芳。“青關”即青州穆陵關。頸聯說李之芳暫不同游,令他不覺極目遠望而懷念青關可見李之芳這時正在青州。所以尾聯有盼他早歸齊州之意。案杜甫《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題下原注說:“時李之芳自尚書郎出齊州制此亭。”首二句“新亭結構罷,隱見清湖陰”其下原注說:“亭對鵲山湖。”既說“隱見”,李邕《登歷下古城員外孫新亭》也說“巨壑眇雲莊”(“巨壑”指山湖,“眇雲莊”謂遠跳湖邊莊舍渺在雲間),可見築在“歷下古城”的“新亭”離州北二十里的鵲山湖很遠。再看這詩,題中明明說是“㟙(鵲)山湖亭”而非“對鵲山湖”之亭。詩中又明明說這“野亭”(沒稱官場中人所築“新亭”為“野亭”的),“通湖水”而非“隱見清湖陰”,所寫之景“吼風奔浪,魚跳日映山”是近在眼前而非“巨壑眇雲莊”那樣遠在天邊。可見舊注以為“野亭”即“新亭”,並從而推斷杜甫“暫如臨邑,先至湖亭別李員外之芳,李适往青州,因而奉懷”(盧元昌注),或說“疑公將往臨邑,中道抵歷下登新亭,因懷李之芳”(王道俊《杜詩博議》),都不可信。不妨作這樣的想像杜甫往臨邑去看望弟弟,跨馬出了齊州城,走了二十多里,來到鵲山湖畔,見有“高林”“野亭”,便停下來稍稍休息一下。想到當日登臨“新亭”,此湖僅隱約可見。今日對此一派湖山壯麗景致,可惜李員外遠在青州,不能同來游賞,“率爾成興”,便寫了這詩,抒發懷念之情,並盼他早日歸來。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與李白並稱“李杜”。宋以後被尊為“詩聖”。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