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輪軌道

暈輪軌道

航天動力學三體問題中,暈輪軌道是一種靠近L1, L2 or L3 拉格朗日點周期性的三維軌道。雖然拉格朗日點只是虛空的太空中的一個點,但奇怪的是能圍繞它旋轉。暈輪軌道被看作是兩個行星性物體的引力、科氏力離心力互相作用於太空飛行器的結果。暈輪軌道存在於任意一個三體系統中,如日-地系統和地-月系統。每一個拉格朗日點都同時存在北暈輪軌道和南暈輪軌道。由於暈輪軌道傾向於不穩定狀態,需要軌道位置固定技術將衛星保持在軌道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暈輪軌道
  • 類型:三維軌道
羅伯特·威拉德·法夸爾率先將“暈輪軌道”這一名稱用於他的1968年博士論文中。法夸爾支持在阿波羅任務中,在地月系統L2點使用太空飛行器用作通訊中繼站。在這樣的一條暈輪軌道上的太空飛行器將會連續地看到地球和月球的遠端。最後,在阿波羅以往的月球背面登月任務中,通信中繼衛星或阿波羅聯合任務都沒有停泊在L2
法夸爾使用解析表達式表達暈輪軌道,但凱瑟琳·豪威爾表示能用數值計算出更明確的軌跡。
暈輪軌道的第一個套用的任務是1978年發射的國際彗星探測器。它行進至日地L1點,在那裡逗留了數年時間。暈輪軌道套用的第二次任務是太陽和太陽圈探測器(SOHO),歐空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究太陽的聯合任務,1996年,它抵達日地L1點。它使用一條與國際彗星探測器相似的軌道。雖然從那以後的數個其他任務曾行進到過拉格朗日點,但是它們一貫使用非周期性變化的利薩如軌道,而非真實的暈輪軌道。如2001年發射的起源號探測器,該探測器是動態系統理論的套用先驅,以找到低能轉移軌道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