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海洋

智慧海洋

以完善的海洋信息採集與傳輸體系為基礎,以構建自主安全可控的海洋雲環境為支撐,將海洋權益、管控、開發三大領域的裝備和活動進行體系性整合,運用工業大數據和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實現海洋資源共享、海洋活動協同,挖掘新需求,創造新價值,達到智慧經略海洋的目的。

智慧海洋工程是“工業化+信息化”在海洋領域的深度融合,也是軍民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經略海洋能力的整體解決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慧海洋
  • 外文名:Smart Ocean
海洋強國,具備條件,經略海洋能力,海洋固有特點,現代化發展,一帶一路,海洋管理能力,海洋經濟活動,各類主體,

海洋強國

幾百年的世界近代史,世界強國大都是海洋強國。幾千年的中國史,中國曾經是世界大國,但從來沒有成為海洋強國。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有史以來建國方略的重大飛躍。
實現“中國夢”,中國必須成為海洋強國。這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重要組成部分。
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有兩個重要判斷。一個判斷是,海洋將越來越成為影響中國持續發展的基礎性依託和制約條件。日益強大的中國,必然通過海洋與世界各大洲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發生更頻繁更緊密的交往。對外貿易的增長,能源的供應、海洋資源的開發,海洋經濟的增長,都和海洋密切相關。國際合作,無論是中美、中歐、中非、中拉合作,還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離不開海洋通道的保障。另一個判斷是,中國國家海上權益需要海洋安全為前提條件。這是當今世界大格局決定的,相當長時期不會改變。這兩個判斷都說明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性。

具備條件

中國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岸線1.8萬公里,藍色國土約473萬平方公里,6500多個島嶼,70萬平方公里的含油沉積盆地,約400億噸海洋石油資源。海洋水產品總量、海水養殖產量、海運貨櫃運輸能力、港口吞吐總量、海洋滷水化工和海藻化工產量、修造船總量均為世界第一。2014年涉海人員3554萬人。海洋生產總值59936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9.4%,海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經略海洋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關注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
與陸地的“領土化”不同,海洋雖有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公海的區別,但它是連成一體的,而且公海占絕大多數面積。所以,海洋權益的獲得和享用,基礎是經略海洋的能力。
經略海洋能力包括:1、海洋安全能力。它是海洋經略能力的基礎和保障。2、海洋管理能力。海上搜救、交通管理、立體監控、環境監測、生態保護,都屬於海洋管理。3、海洋開發利用能力。海洋交通、海洋運輸、海洋漁業以及海洋旅遊等等,是當前海洋利用的主要形式,對經濟發展影響很大。而海洋油氣業、海洋鹽業、海洋工程、海洋礦產、海水利用,都是人類未來進軍的重要領域,也是爭奪激烈的領域。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90%的貿易都是經過海洋,全球70%的經濟活動都發生在沿海地區,以海洋為通道構建中國自己的跨國經濟體系,也是海洋開發利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增強經略海洋的能力就是要增強這三個方面的能力。

海洋固有特點

從經略對象看,海洋有四大特點:一是“大”,海洋面積十分遼闊,地球70%的表面為海洋所覆蓋。二是“分”,有沿海、近海、遠海之分,有領海、專屬經濟區、公海之分。三是“散”,海洋主體和海洋活動都是分散的。四是“變”。海洋氣象、海洋主體、海洋活動都是不斷變動的。面對這樣的對象,信息管控就成了最基礎、最重要、最有效、成本最低的管控手段。

現代化發展

網際網路發展改變了世界三大關係:時間和空間的關係,信息和實體的關係,各類主體之間的關係。在認識網際網路改變了世界的同時,人們在努力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網際網路改變世界。誰在這方面走在前面,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和主導權。於是“網際網路+”成了世界發展最前沿的課題。
應該承認,已開發國家走在了前面。他們早已開始了被稱之為“網路+物理”系統工程的研究和建設。2006年,美國科學基金會宣布CPS為國家研究核心課題。美國白宮的CPS(CYBER—PHYSICAL SYSTEM)項目,可以稱為“網路實體融合系統”,又可以翻譯為“信息物理融合系統”或“智慧型技術系統”。 2013年4月,德國政府制定《高新戰略2020》,提出“工業4.0”,也是類似的系統 。在海洋信息化方面,已開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早、要求高,重視海洋立體觀測和數據採集,水下、民船、動平台檢測,海洋通信系統、導航系統、應急救援系統高度普及,海洋數據處理與共享廣泛套用,海洋信息智慧型化套用與科學和經濟活動密切融合。

一帶一路

自古以來,無論是海上的還是陸地的“絲綢之路”,之所以會廣受各國歡迎,歷經艱難險阻仍方興未艾,是因為它能通過貿易惠及沿線各國,促進各國文化的交流,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我國打造“一帶一路”不僅要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推進這種貿易和文化交流,更可以通過“智慧海洋”工程的海洋信息紐帶把各國緊密聯繫在一起。重點起到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提供海洋信息基礎設施,用更普惠的方式為廣大開發中國家提供海洋感知、導航定位、遇險救生、災害預防、海上通信等信息服務,確保各國海上活動的安全;其次,提供海洋信息交流渠道,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港口、城市、政府、企業、人員更緊密聯繫在一起,通過信息共享、便捷溝通,提升各行各業活動的效率;第三,提供跨國“互連網+海洋”平台,以“智慧海洋”工程所掌握的沿岸各國海量信息為基礎,以大數據和雲計算能力為支撐,為各國開展“網際網路+海洋”提供一個統一的服務平台,帶動各國經濟以創新模式發展。

海洋管理能力

海洋信息系統是海洋管理能力的基礎。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遼闊、活動主體高度分散、信息掌握難、溝通難的特點決定了不能沿用傳統陸地的管控模式。依託強大的海洋信息系統,才能獲得足夠的海洋信息,及時全面了解海洋的情況;針對各種海洋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違法活動能及時採取正確的對策。確保海洋安寧、和諧。

海洋經濟活動


  
作為世界經濟大國,我國海洋經濟活動日益增多。龐大的進出口貿易主要通過海洋通道實現,貨櫃運輸能力世界第一,商船總噸位全球第四,造船規模持續世界第一,海洋風電裝機世界第一,海洋漁業產量世界第一,海水養殖產量占世界70%,海洋深水鑽井平台等高技術設備加速實現國產化。近來,中央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的經濟交往將更加頻繁,規模將會更大。完善的海洋信息系統將為各種海洋經濟活動提供安全保障,同時,又可以為各種經濟活動體制增效。2014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9.4%,到2030年有望占整個GDP的15%,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而將“網際網路+”思維套用于海洋領域後,通過創新模式、創造新價值帶來的經濟成長將更不可限量。

各類主體

參與海洋活動的有政府、民間眾多主體,海洋活動又有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科研、生態、社會等多種性質,活動的規模和範圍又有諸多層次。其中,海洋科研和海洋生態都是近年發展起來的領域。同時,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間的外交活、經濟活動、文化活動、社會交往活動,以及國際上的災害救援活動、維和活動,不僅越來越頻繁,而且彼此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協調多種主體、多類性質、多個層次的海洋活動,使之有機整合,達到整體效能和效益最大化,成本和代價最小化,就成為經略海洋能力最重要的追求。“智慧海洋”提供的融合和共享的信息服務,成為實現這種協調的最重要的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