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行方的世界——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智圓行方的世界——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是暨南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老師是史懷剛、龔紅月、何小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圓行方的世界——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 類別:慕課
  • 提供院校:暨南大學
  • 授課老師:史懷剛、龔紅月、何小勇
參考教材,課程大綱,

參考教材

【配套教材】
史懷剛著人文的世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講,暨南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
【教學參考資料】
古籍文獻類著作——
《諸子集成》(春秋戰國至漢代各位學者的著作集成)、《黃帝內經》、左丘明《國語》、司馬遷《史記》、《周易》、孫臏《孫臏兵法》、劉邵《人物誌》。
文化及中國文化類著作——
宋志明《中國古代哲學通史》中國青年出版社。
楊慶中《周易經傳研究》,商務印書館。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上海商務印書館。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湯一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中國和平出版社。
劉小楓《中國文化特質》,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劉長林《中國系統思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英)羅素(Bertrand Russell)《中國問題》,學林出版社。
(美)許烺光《宗族、種姓、俱樂部》,薛剛譯,華夏出版社。
胡道靜、戚文《周易十講》,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錦全、馮達文《中國哲學初步》廣東人民出版社。
李文初、蔣述卓等《中國山水文化》,廣東人民出版社。
馮天喻等《中華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課程大綱

一、 導言上
1.1 中國歷史的分期
1.2 傳統文化的概念
1.3 文化的特徵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上
1.4 文化的特徵一:文化具有一定的模式下
1.5 文化的特徵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上
二、 導言下
2.1 文化的特徵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中
2.2 文化的特徵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下
2.3 文化的特徵三:文化具有超個人性
2.4 傳統的概念與特徵
2.5 中國文化中的優質傳統和劣質傳統及其影響
導言下
三、 第一講中國傳統文化發生和發展的背景之地理背景
3.1 人與自然的關係
3.2 文化在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影響(上)
3.3 文化在人與自然關係中的影響(下)
3.4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上
3.5 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下
四、 第一講中國傳統文化發生和發展的背景之民族背景
4.1 引言
4.2 華夏文化形成
4.3 華夏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五、第一講中國傳統文化發生和發展的背景之民族背景
5.1 國家政體介紹
5.2 中國古代貴族政體與官僚政體
5.3 中國古代官僚政體對文化的正面影響
5.4 中國古代的法制是君主法治
5.5 小農經濟在中國長期存在
第一講 中國傳統文化發生、發展之背景測試
六、 第二講《易經》中的神文與人文(上)
6.1 導語之人與神的矛盾:巫文化與理性的崛起
6.2.1《易經》之歷史地位
6.2.2《易經》之三易之說
6.2.3《周易》之性質
6.2.4《周易》之構成
七、 《周易》的神文與人文(下)
7.1天道循環
7.2知時知幾
7.3憂患意識
7.4乾坤並健
7.5王道通三
第二講 《周易》中的神文與人文測試
請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八、第三講儒家精神
8.1 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導論
8.2 說“儒”釋義
8.3 人性論之概念及文字學解讀
8.4 孔子的人性論:以禮約性
8.5 孟子的性善論
8.6 荀子的性惡與性朴論
第三講儒家精神
儒家的人性論
九、 第四講道家精神:老子的自然無為
9.1道家概述
9.2老子與《道德經》
9.3說“道”論“德”
9.4 上善若水
9.5道法自然
9.6自然無為之一
9.7自然無為之二
第四講道家精神:老子的自然無為
十、 第五講道家精神:莊子齊物與逍遙
10.1莊子其人
10.2莊子其書
10.3道性與人性
10.4逍遙遊:精神自由
10.5以道觀物:萬物齊同
10.6功夫與境界之一:莊周夢蝶
10.7 功夫與境界之二:心齋坐忘
第五講道家精神:莊子齊物與逍遙
十一、 第六講: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及其影響
11.1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概說
11.2什麼是思維?
11.3民族思維方式是怎樣形成的?
十二、第七講:經驗思維
12.1直覺和悟性——經驗思維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礎
12.2直覺和悟性——經驗思維的特點
12.3.1直覺和悟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驗思維(上)
12.3.2直覺和悟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驗思維(中)
12.3.3直覺和悟性——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驗思維(下)
十三、 第八講:中國傳統思維方式之辯證思維
13.1.1辯證思維及其過程性思維方式
13.1.2.1過程性思維方式給中國文化帶來的三個結果
13.1.2.1過程性思維方式給中國文化帶來的三個結果
13.1.2.1過程性思維方式給中國文化帶來的三個結果
13.1.2.1過程性思維方式給中國文化帶來的三個結果
13.1.2.1過程性思維方式給中國文化帶來的三個結果
13.2整體和辯證中國傳統結構性思維方式 上
13.2整體和辯證中國傳統結構性思維方式 中
13.2整體和辯證中國傳統結構性思維方式 下
13.3整體和辯證:帶有普遍聯繫特點的“月令圖式”思維方式
第八講:中國傳統思維方式之辯證思維
十四、 第九講:序變思維方式
14.1比類和運籌:中國傳統商戰謀略(本講導言)
14.2.1比類和運籌: “取象比類”和“合理外推”(上)
14.2..2比類和運籌: “取象比類”和“合理外推”(下)
14.3 比類和運籌:“運籌”和“博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