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渠

智伯渠

智伯渠位於山西太原晉祠公園內, 從水鏡台向西,有一條晉水的乾渠——“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伯渠
  • 外文名:Zhibo Irrigation Canal
  • 別名:海清北河
  • 地址:智伯渠位於山西太原的晉祠公園
  • 建設者:智伯
  • 建設年代:春秋戰國
  • 用途:灌溉
簡介,特點,地理位置,歷史文獻,

簡介

智伯渠相侍春秋末期,晉國世卿智伯為了攻取趙襄子的采地,引汾、晉二水灌晉陽而開鑿此渠。後人在舊渠的基礎上加以修浚,成為灌溉田地的水渠

特點

渠上建有小橋八座,形式各異,以連通兩岸。另有流碧榭、真趣亭、不繫舟、玉瓊祠等園林建築,或傍水而築、或跨於渠上,構成一幅生動優美的山水長卷茵晉祠之所以形成自由分散的布局方式,與智伯渠的存在有很大關係。從山門至聖母殿的主軸線與渠水交匯於會仙橋,由此水陸兩組不同的空間流線相輔相成,勾勒出晉祠獨特的園林空間風貌。

地理位置

創建於戰國初期的城市供水和灌溉工程,位於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即今晉祠泉水灌區。

歷史文獻

省太原市西南,即今晉祠泉水灌區。公元前453年,晉國的智、趙、魏、韓四家大臣相互爭戰,趙襄子進駐晉陽城,智伯聯合韓、魏攻趙,在晉水上做堰,引所蓄之水灌實陽城,因城防堅固,未能攻破。後來,人們利用水攻時所建工程, 重新整理渠道,形成一個有壩取水的引水系統, 怍為向晉陽城的供水設施。原來堰下遊河道,成為多餘水量的排泄通道。唐代, 晉陽城有東、 中、 西三城,東城在粉水東岸,城跨汾水,有數十萬人口。貞觀年間(627~649 年),“架汾水引晉水入東城以甘民食”,修建了一座跨汾水的大渡槽。宋代重悔,襠慨稻田,並建多處水力碾磨。明、清兩代,共修4條幹渠,叫北渠、中渠、南渠和陸堡渠,並有分水灌溉制度。為山西著名的灌染之一。渠首的晉祠風景區。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