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雕塑瓷手工製作技藝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景德鎮雕塑瓷手工製作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五代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景德鎮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

簡介

景德鎮雕塑瓷手工製作技藝由圓雕、捏雕、鏤雕、堆雕四大技藝組成。該技藝所在區域為景德鎮,中心區域為景德鎮雕塑瓷廠。
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北鄰安徽,東向浙江,西南方向與鄱湖平原邊際接壤。境內三分之二為山地、丘陵,昌江穿境而過,支流縱橫。優越的地理資源為制瓷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優質高嶺山與瓷石,茂密的窯柴山林,直通鄱陽湖的昌江航運水系,都曾為瓷都的崛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上沒有自然大災變和頻繁戰亂,四方工匠多會於此,故有“工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之說。生產原料富集,技術人才的交流,造就了享譽世界的千年瓷都。該技法源頭,上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在仰韶、紅山、半坡文化遺址可尋找到圓雕、捏雕技法的萌芽。景德鎮瓷業始於漢,實物記載最早見於“隋大業中(605——618年)。”可見當地藝人在一千四百年前就已形成地域特色的技法。

歷史淵源

景德鎮制瓷工藝始於五代,其雕塑瓷製作工藝亦同樣歷史悠久。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景德鎮雕塑瓷實物是北宋的《胡人牽馬俑》,這件雕塑顯示出景德鎮雕塑瓷製作工藝繼承發揚了前代的優良工藝。
從總體上看,宋代景德鎮雕塑瓷在陰柔之美盛行的大背景下,朝著細膩工巧的方向發展。在生產過程中,大量運用刻劃、拍印、鏤雕、堆雕等雕塑技藝,這些技藝很好的增加了景德鎮雕塑瓷的美感。
元代的民族遷徙和融合也促進了景德鎮雕塑瓷製作技藝的發展,在吸收了北方制瓷工藝之後,景德鎮雕塑瓷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新特點。一方面,元代的青白釉陶瓷雕塑延續南宋傳統,另一方面,也吸收了“梵式”造像瓷雕的技法,例如1955年出土的《影青瓷佛像》,其製作方法是先用瓷土捏制佛像形體造型,再用工具精工細雕,瓔珞飄帶以堆貼為主,瓷雕顯得生動真實。景德鎮雕塑瓷技藝還吸收元雜劇的營養,創製了集鑲、鏤、堆、塑、捏、刻等技藝於一體的建築型青釉瓷枕等,如《白蛇傳人物瓷枕》,仿木戲台結構,上冠與如意形枕面形制類似,畫面內容則以雜劇中的情節為內容,雕塑方法多變,釉色青釉透潤。元代繁榮的對外貿易也促進了雕塑瓷工藝的發展,受伊斯蘭裝飾手法的影響頗深,套用了透雕及半透雕在制瓷中,如1964年出土的《青花釉里紅鏤雕花紋大罐》,罐腹四面各有一菱花形開光,開光邊沿點綴雙邊串珠,開光部位下凹鏤空,雕刻了四種不同的花卉和山石。
明代彩瓷興起,顏色釉裝飾手法逐漸替代了宋元陶瓷以雕塑裝飾的手法,只是在器物的蓋鈕、雙耳等部位仍保留著雕塑的裝飾,景德鎮雕塑瓷技藝也就轉向了陳設藝術瓷,多燒造佛道題材的雕塑和明器雕塑,並且在外表形式上也採用了彩塑的方法,使得雕塑瓷更加美輪美奐。現存古代瓷雕精品有,峨眉山報國寺2.47米《釋迦牟尼大佛》,九華山廟供《銅紅釉獨角獸》,上海博物館《青釉青花加彩坐獅人》等等,都是運用彩釉於雕塑瓷的典範。“曹春生”
在清代,景德鎮陶瓷發展的又一個高峰,專門從事雕塑瓷生產的作坊和工匠日益增多,品種也日趨豐富,有觀賞性的陳設瓷、小玩具,也有實用性的鏤空熏爐、文房四寶,器皿多運用雕塑手法進行裝飾,題材也更加廣泛。但是這一時期的景德鎮雕塑瓷的審美特點趨向實用以及精準,追求技術的完善精巧和外觀的準確,雕塑瓷變成了玩賞性的工藝美術品。在技藝手法上,受彩瓷的影響,描和繪對雕塑瓷的技藝影響越來越明顯,這也造成了雕塑自身特性的喪失。
民國以來,社會動盪不安,但這也給景德鎮雕塑瓷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這個契機就是福建何朝宗傳人所代表的瓷塑藝人和豐城木雕藝人先後來到景德鎮,在清代雕塑瓷技藝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表現形式,即在清代原有的概括簡練的基礎上糅入了福建德化“何派”瓷塑衣飾飄逸、線條圓潤流暢和木雕圓渾整體的雕塑技法。這種新的形式極其適應雕塑彩繪,特別是洋彩,於是景德鎮雕塑瓷就與彩繪結合到了一起而獨樹一幟。

基本內容

景德鎮雕塑瓷手工製作流程的大概工序有:設計一一創作一一翻模一一印製一一修補一一千燥一一上釉一一入窯一一燒成等

基本特徵

雕塑瓷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雕塑而燒製成立體陶瓷的藝術品,簡稱瓷雕。景德鎮雕塑瓷的製成需經模印、鑲嵌和鏤、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藝操作,自經高溫燒制才能完成。由於操作的方法不同,可分為圓雕、堆雕、鏤雕、浮雕、雕鑲、雕刻等種類。每類雕塑都有自己的特色,從陳列美術品到日用生活器皿以及玩具等可通過雕塑使之具有誘人的藝術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