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鄉

普立鄉

普立彝語為普魯著,含義為彝族普魯家的住處,漢語記為普立,行政區劃以普立為名,位於宣威市東北部,雲貴兩省交界處,國土面積170.2平方公里,全鄉轄13個村委會,84個村民小組,174個自然村,漢、彝、回、苗、白、布依等六個民族雜居,目前,全鄉人口11781戶45944人,耕地27600畝,人均耕地0.7畝,全境略似扇形,東南沿清水河,北及東北沿尼珠河(可渡河下游),與貴州省水城縣坪寨、都格、雞場三鄉鎮接壤,邊界線長71公里,西面、南面分別與文興鄉、寶山鎮毗鄰。最高海拔(西面的澗水海梁子)2715.9米,最低海拔亦為宣威市最低海拔(臘龍村岔河)920米,海拔差近180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境山高谷深,立體性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適合種植玉米、馬鈴薯、大麥、小麥等農作物,盛產生薑、花生、柑橘、紅薯等。全鄉森林覆蓋面積14萬畝,覆蓋率60%,野生動物種類較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據不完全統計,約有5群近300隻,分布在簸火、官寨、更底等村委會一帶。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立鄉
  • 行政區類別: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政府駐地:宣威市普立鄉普立村
  • 電話區號:0874-7882165
  • 郵政區碼:655406
  • 地理位置:宣威市東北部
  • 面積:170.2平方公里
  • 人口:45944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普立大橋、尼珠河大橋、尼珠河大峽谷等
  • 火車站:宣威站
  • 車牌代碼:雲·D
概況,沿革,行政區劃,氣候條件,交通條件,經濟發展情況,基層組織建設,特色農作物,旅遊資源,旅遊景點,發展方向,

概況

普立鄉位於宣威市東北部,與貴州省隔清水河相望。面積170.2平方千米,人口4.21萬人(2006年)。轄普立、阿基卡、迤興、鶴谷、臘龍、戈特、老廠、簸火、攀枝戛、官寨、更底、格學、卡烏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普立。

沿革

普立,彝語為普魯著,普魯是彝族的姓氏,著指住處,含義是彝族普魯家的住處,漢字記為普立,行政區劃以普立為名。民國時屬寶山區,民國29年(1940)分屬寶山、鷓雞鄉,1949年屬寶山區(新二區)為鷓雞鄉,1950至1957年屬寶山區(七區)為官寨鄉、普立鄉迤興鄉、鶴谷鄉,戈特鄉、老廠鄉、攀枝嘎鄉、格學鄉;1953年屬三區(寶山區),1958至1960年屬寶山區為普立、官寨兩公社,轄11個管理區,1961至1963年屬寶山區為普立、河從、攀枝嘎、格學4個小公社;1963年析寶山區,設普立區;1970至1983年為普立公社,轄13個大隊;1984至1987年為普立區,轄13個鄉;1988年為普立鄉。1997年,面積170.2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轄普立、更底、格學、官寨、攀枝戛、簸火、老廠、卡烏、戈特、臘龍、鶴谷、阿基卡、迤興13個行政村。
[郵編]655406 [2008年代碼]530381201:~201普立村 ~202阿基卡村 ~203迤興村 ~204鶴谷村 ~205臘龍村 ~206戈特村 ~207老廠村 ~208簸火村 ~209攀枝嘎村 ~210管寨村 ~211更底村 ~212格學村 ~213卡烏村 [2006年代碼]530381201:~201普立村 ~202阿基卡村 ~203迤興村 ~204鶴谷村 ~205臘龍村 ~206戈特村 ~207老廠村 ~208簸火村 ~209攀枝嘎村 ~210管寨村 ~211更底村 ~212格學村 ~213卡烏村

行政區劃

全鄉轄普立、阿基卡、老廠、簸火、攀枝戛、官寨、格學、更底、迤興、鶴谷、臘龍、戈特、卡烏等13個村委會,84個村民小組,174個自然村。

氣候條件

普立地處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帶,境內立體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山地逆溫效應明顯,年平均氣溫21℃,年平均降雨900——11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90%,年平均日照1400——1700小時,無霜期270——300天。

交通條件

境內兩條跨省公路:普響公路(普立至響水電站)、普坪公路(普立至貴州省水城縣坪寨鄉)縱貫全境,分別串聯13個村委會。隨著國道主幹道杭瑞高速(G56)入滇首段普宣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普立已成為宣威乃至雲南省面向黔渝開放的前沿陣地,交通區位的優勢進一步凸顯。

經濟發展情況

境內礦產資源匱乏,無大型工礦企業,農民收入主要以傳統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為主,截止2015年年底,全鄉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1.8億元,同比增11%;固定資產投資2.432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3429萬元,同比增32%;完成招商引資90萬元,大春作物播種面積3.6萬畝,小春作物播種面積3000畝,年人均有糧388.5公斤,同比增長1.6%;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2365元,同比增13%;人口自然增長率6‰。

基層組織建設

全鄉有黨委1個,黨總支15個,黨支部85個,黨員928名,農村黨員729名。近年來,鄉黨委結合全鄉農村工作實際,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圍繞提升黨建工作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主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動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結合,全面提升黨建工作水平,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一是推動基層黨建與幹部教育培訓結合,促進和諧發展。著力提高黨員幹部整體素質,不斷加強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全面開展鄉情再認識、發展大討論活動,集中智慧、凝聚共識、理清思路,不斷激發黨員幹部深化鄉情認識,堅定發展信心,切實提高黨員幹部思發展、謀發展的能力。二是推動基層黨建與項目建設、精準扶貧結合,促進協調發展。把基層黨建工作同民生工程、重點工作同部署、同落實,紮實抓好以交通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整,明確“五個一”產業發展布局和發展方向;紮實有序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全覆蓋。三是推動基層黨建與產業調整結合,促進融合發展。積極引導村級組織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盤活土地資源,專業合作社,採用“農戶+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大力發展以重樓、當歸、獨定子、黑枸杞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和以冬桃、冬棗、雪梨等特色林果種植,全面開展旅遊資源普查,加大資源宣傳推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把旅遊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成長點。

特色農作物

生薑:姜屬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開有黃綠色花並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莖,株高0.5-1米;根莖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毛,無柄;葉舌膜質,總花梗長達25厘米;穗狀花序球果狀;苞片卵形,淡綠色或邊緣淡黃色,頂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厘米;花冠黃綠色,裂片披針形;唇瓣中央裂片長圓狀倒卵形。普立產的小黃姜口感好、品質高,主要種植於臘龍、鶴谷、簸火、官寨、更底等村委會,年產量1000餘噸,普立小黃姜一身是寶,根莖供藥用,鮮品或乾品可作烹調配料或製成醬菜、糖姜。莖、葉、根莖均可提取芳香油,用於食品、飲料及化妝品香料中。
花生:和黃豆一樣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之稱,在普立鄉官寨、更底、簸火、臘龍、鶴谷等村委會種植,由於受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的影響,普立的花生營養價值更高,傳統種植,施農家肥,味道更純,綠色健康,年產量達120餘噸。
柑橘:味道甜酸適口,受人歡迎,營養價值要比一般水果高,無論是果皮、核、葉和橘絡,全是“道地藥材”。橘皮入藥稱陳皮,味苦、辛,性溫,有理氣健脾的功用。橘絡味苦,性平,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的功效。橘核味苦,性平,有理氣、散結、止痛的效用。如患感冒咳嗽、胃寒嘔吐,用橘皮和生薑煎服有顯著療效。普立柑橘口感純正,品質優良,主要在尼珠河、者麻河沿河一帶的官寨、更底、臘龍、鶴谷等村委會種植,種植面積2000餘畝,年產量達3000餘噸。

旅遊資源

全鄉生態優良,山川壯美,自然人文景觀、景點星羅棋布,目前發現的具有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有普立霧海、尼珠河大峽谷、官寨溝大峽谷、普立大峽谷、四大天然睡佛、簸火千畝梯田、澗水海萬畝草山、攀枝嘎農業學大寨遺址、世外桃源尼珠河村、普立石林、官寨、簸火溶洞以及尼珠河大橋、普立大橋等自然和人文風光十餘處,旅遊資源豐富,門類齊全,均處於未開發狀態,當前,普立鄉搶抓各級大力開發文化旅遊產業機遇,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加大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努力把普立打造成為滇東北著名的旅遊景區。

旅遊景點

尼珠河大峽谷位於雲南省宣威市普立鄉與貴州省水城縣坪寨鄉、都格鎮交界處(尼珠河在上游叫可渡河,名為可渡,當地也稱泥豬河),上至木通河大橋,下至臘龍岔河,是北盤江上的一條支流,峽谷相對高差在300至700米,河谷一般寬200至400米,大峽谷長約10公里。大峽谷山勢巍峨,河谷幽深,崇山峻岭,依岸對列,峰林怒拔,千岩競秀,雲騰霧繞,水流湍急,是探險的天堂,是觀光的勝地。峽谷兩岸懸崖峭壁上生存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金雕,幽深秀麗的官寨溝、光怪陸離的溶洞、倒掛依壁的老樹、色彩斑斕的懸崖峭壁、飛瀉百米的雌雄雙瀑、千奇百怪的牛肝馬肺、異常繁茂的千年菩提、躺滿一河的億萬奇石成為尼珠河大峽谷中獨有的景觀。大峽谷中坐落著尼珠河自然村(海拔1100米),山村在高山斷崖的映襯下,顯得寧靜安然,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村莊依山傍水,橘樹成林,老農在田間地頭忙碌,村旁靠山腳處有一棵要12個成年人才圍得攏的菩提樹,枝繁葉茂,灑下一地蔭涼,成了村民們茶餘飯後休閒娛樂的好地方,這滇東北地區最恢弘、最秀美、最神奇的大峽谷,是徒步探險、生態觀光、漂流攀岩最理想的旅遊目的地,尼珠河以其獨特的景致吸引著各地遊客。
攀枝嘎農業學大寨遺址分布於雲南省宣威市普立鄉攀枝戛村委會周圍山上,總面積850畝。攀枝嘎農業學大寨始於1969年,攀枝嘎村全體黨員民眾以農業學大寨的革命精神在貧瘠的土地上搬山、炸石造田地譜寫了一段傳奇,奏響一曲吃苦耐勞、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戰天鬥地的英雄讚歌,前後經過4年艱苦奮鬥,全村糧食總產量翻番,經濟收入增長83%,成為雲南省乃至全國農業學大寨典型。
大寨遺址距宣威城區99.5公里,距普立鄉政府所在地29.5公里,國土面積21.17平方公里。遺址由第二招待所、禮堂、大寨地組成。招待所坐南朝北,面闊7間29.4米,進深10.15米,為三層木結構建築。禮堂坐西朝東,通面闊19.4米,進深11.9米,為單層木結構建築。南面設有寬約5.8米,高0.71米的半圓形主席台,可容納觀眾400餘人。
當年,攀枝嘎人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不怨天不怨地不怨祖宗,像大山一樣地巍然,堅定信念;以大山一樣的執著,紮實苦幹;如大山一樣地堅挺,勇於擔當;似大山一樣的進取,攀高不止。這是山里人骨子裡的所傳達出來的一種精神,一種大山精神。在這種大山精神下的堅持,攀枝嘎人前後經過4年的艱苦奮鬥,劈開了11個山頭,填平了3條大溝,在海拔1600米到2400米的懸岩陡壁上,鑿通一條25華里的盤山公路;在亂石滾滾的大沙河夏,築起了27道防洪淤沙石壩,壘砌了2350多條石埂,建成1260多畝梯地,搬土、石共60萬方,墊土7萬多方,建成了“大寨地”,使“山高谷深坡陡,人多地少難耕”的攀枝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糧食總產量翻番,經濟收入增長83%,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農業學大寨的典型,後來演繹成紅遍全省的“攀枝嘎精神”。從省級領導到一般民眾,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僅僅從1973年11月6日到1974年1月14日短短68天時間裡,中共宣威縣就組織了當時全縣20個公社379個大隊4565個生產隊7353人和部分縣直廠礦職工350人到攀枝嘎學習參觀。
普立睡佛位於宣威市普立鄉尼珠河特大橋的西岸(簸火與戈特兩個村委會的交界處)。長2500米,由鍋圈崖和馬家大山構成。睡佛有著高高的髮髻,五官清晰逼真,形象深邃,飽含哲思,雙眼微閉,睫毛濃密整齊,鼻樑直挺,嘴唇微張,兩唇豐腴,上唇微翹,下頷圓潤,面容安詳,仿佛置身於天地間,溝通天與地,帶著造福百姓的使命安居於此,不慌不忙的神情展現出的是百姓安居樂業,盛世太平,儘管飽受風吹日曬,也有和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遊戲雲端的雅致,這也許就是佛家慈悲為懷的空靈。
普立睡佛所在地區四季分明,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覆蓋率達60%,物種豐富,有獼猴、金雕、穿山甲、麂子珍稀動物,也有榕樹、七葉樹、紫荊、紅豆杉等名木古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岩溶洞、瀑布群、石潭、壁畫等自然奇觀,是不可多得的旅遊探險目的地。
簸火梯田,位於雲南省宣威市普立鄉簸火村。簸火梯田背靠老廠獅子峰,面臨尼珠河大峽谷,與貴州坪寨隔河相望。距普立鄉政府所在地24公里,距宣威市81公里,梯田總面積約3000畝。
簸火梯田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最高海撥1550米。所有的梯田都修築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0度至60度之間。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在23度左右。簸火梯田開墾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為了生存,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種,歷經數十代人的畢生心力,墾殖了成千上萬梯田。並發揮他們巨大的創造力,在大山上挖築了大小上百條水溝乾渠,條條溝渠如銀色的腰帶,將座座大山緊緊纏繞,大大小小溝渠中流下的溪水被悉數引入田中進行灌溉,這些溪水最終匯聚在一起,便成了雄偉壯觀的雌雄雙瀑布,以雷霆萬鈞之勢注入尼珠河,簸火梯田是喜歡田園風光,愛好徒步旅遊及攝影者的最佳去處。
這裡景色秀麗、如詩如畫,梯田整齊有序,線條豐富多彩。線條形狀以曲線為主,曲線賦於人們一種動態美,尤其是那些長長的曲線和波浪線,使人聯想到這些梯田好像是天上飄落的彩帶。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簸火梯田奇特的自然景觀。日出時,紅霞滿天、雲霧滾動、婆娑竹影,身臨其境如入世外桃源;滿坡的梯田,波光粼粼,金燦燦、亮閃閃,好似一架架直上雲霄的天梯,一派美不勝收的壯麗畫卷;日落時,山村、樹林、牧童披著金色的紗巾,千山萬壑,如詩如畫,讓人讚不絕口,梯田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春來,油菜花開,如厚厚金毯鋪滿山;夏至佳禾吐翠,似層層綠浪排蒼穹;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頂玉宇;隆冬,白雪皚皚,若環環白玉砌雲端。梯田之魅力,更在於它並非自然奇觀,而是農耕文明積澱千年的人文極品。
尼珠河大橋位於雲南省宣威市普立鄉臘龍村與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都格鄉交界的尼珠河大峽谷上,尼珠河大橋建成後將成為目前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桁梁斜拉橋,同時也是杭瑞高速的控制性工程。該橋全長1341.4米,主跨720米,建成後尼珠河大橋以564米(1850英尺,相當於200層樓的高度)的垂高穩居世界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的世界第一高橋,同時還以720米的主跨成為世界上主跨最長的連續鋼桁梁斜拉橋,同類橋樑跨度上的世界第一。
尼珠河大橋建成後將以564米(1850英尺,相當於200層樓的高度)的垂高穩居世界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的世界第一高橋,同時還以720米的主跨成為世界上主跨最長的連續鋼桁梁斜拉橋,同類橋樑跨度上的世界第一。
尼珠河大橋的設計和建設,在結構型式、跨度、構造和施工工藝等方面均有較大創新,許多工程指標刷新了世界記錄。大橋建設工藝融入了拱橋、懸索橋、斜拉橋、連續梁橋等橋型的特點。鋼管拱管內首次使用C80混凝土頂升技術為國內首創。大橋建成後,將實現“五大突破”:即鋼筋混凝土拱橋最大跨徑、高速鐵路橋最大跨度、大跨度橋樑無砟軌道鋪設技術、大跨度混凝土拱橋工法和大跨度橋樑剛度控制。尼珠河大橋建成後以564米(1850英尺,相當於200層樓的高度)的垂高穩居世界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的世界第一高橋,同時還以720米的主跨成為世界上主跨最長的連續鋼桁梁斜拉橋,同類橋樑跨度上的世界第一。
普立大橋是G56杭瑞高速雲南境內首段三座特大橋之一,橫跨普立大峽谷,是普宣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設計車速80km/h,設定雙向四車道,無人行道,僅設檢修道。於2015年8月25日正式通車。
普立大橋是主橋設計為單跨628m(全長1040米)的鋼箱梁懸索橋,主體結構包括錨碇、索塔、纜索系統和鋼箱梁。普立特大橋由53節長12m,寬28.5米,高3米,重146噸的箱體組成。普立特大橋塔高153.5m,峽穀穀底距主塔頂達653.5米,不僅是世界最高的懸索橋,而且是各種橋樑中橋面最高的,橋面超出普立大峽谷500米,它的建成在世界橋樑建築史上令人震撼。普立大橋主橋採用單跨流線形單箱單室扁平鋼箱梁結構,鋼箱梁總長626.7m,全寬28.5m,橋軸線處淨高3.0m,頂面設有2%雙向橫坡。鋼箱梁設計為正交異性鋼橋面板,預計運營期多運煤等重載車輛,橋面板厚採用16mm;底板與上斜板厚為10mm,索塔區段底板局部加厚至16mm;橋面板、底板均採用U形肋加勁。鋼箱梁每3.0m設一道橫隔板,其中非吊點處板厚為10mm,有吊索吊點處板厚為12mm,而在設定支座處及端橫隔板等特殊部位,根據受力需要,板厚採用了16mm。全橋共設2對豎向支座、2對橫向抗風支座及2對縱向阻尼器。豎向支座、抗風支座及阻尼器沿橋軸線方向分別設定於索塔中橫樑上。鋼箱梁節段最大吊裝重量146t。活載作用下鋼箱加勁梁最大上撓為0.883m,最大下撓為1.568m(L/4處),撓跨比小於規定的L/250。百年風作用下,加勁梁最大橫向位移0.986m,小於規定的L/150。橋中鋼箱梁第一體系應力水平較低,滿足設計要求。
普立大橋在2016年底尼珠河大橋(北盤江臘龍特大橋)和2020年塔庫金沙江大橋建成前將始終保持世界最高橋的地位。建成後的尼珠河大橋橋面離河谷564m,塔庫金沙江大橋橋面離河谷512m。塔庫金沙江大橋建成之後普立特大橋高度仍然穩居世界第三。普立特大橋是國內首座採用鋼箱加勁梁跨越深谷的山區懸索橋,由於受到地形、交通等條件的限制,山區懸索橋一般採用鋼桁加勁梁的架設方案,目前國內山區有且僅有普立特大橋採用鋼箱加勁梁懸索的方案建成通車,因此它是中國山區鋼箱加勁梁懸索橋零突破的標誌。也中國第一座採用“纜索吊機旋轉架梁法”實施鋼箱梁節段吊裝的懸索橋,是雲南第一次(中國第三次)使用火箭拋擲輸送先導索。

發展方向

2015年以來,鄉黨委政府搶抓上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旅遊業的政策機遇和普宣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帶來的發展機遇,提出全面實施“生態立鄉、交通興鄉、產業強鄉”的新思路,努力打造“生態旅遊之鄉、特色產業之鄉”的新目標,大力發展“一幅畫”(以尼珠河為代表的旅遊業)、“一棵樹”(以紫荊、土漆為代表的特色林果業)、“一瓶酒”(以普立小甄酒為代表的食品加工業)、“一隻羊”(以不回家的羊為代表的特色養殖業)、“一株草”(以草烏、獨定子、鐵皮石斛為主的中藥材種植業)的新布局產業,努力把旅遊產業培育成全鄉經濟發展的遠景支撐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