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寺(福建省泉州市普濟寺)

普濟寺(福建省泉州市普濟寺)

普濟寺又名普濟禪院,取“普渡眾生,慈悲濟世”之意。普濟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城西北三十公里的蓬山,譽稱“桃源甲剎”,是正宗佛教古寺,名聞遐邇的遊覽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濟寺
  •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城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早6:00-晚17:30
  • 又名:普濟禪院
普濟寺又名普濟禪院,取“普渡眾生,慈悲濟世”之意。普濟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城西北三十公里的蓬山,譽稱“桃源甲剎”,是正宗佛教古寺,名聞遐邇的遊覽勝地。
這裡,峰巒競秀,怪石嶙峋,石徑起伏,跌宕有致,林蔥樹密,綠竹遍山,芳草萋萎,澗泉冽冽,遊人至此,悅目 ’怡神,留連忘返,騷人墨客,倡和其間,歷代名人如朱熹、張瑞圖、李九我、葉向高、詹仰庇,都曾來此,並留下墨跡。近代高僧性願法師,弘一法師均掛錫此間,為寶剎增添光彩。普濟寺,“肇於五季”,“宋元時,釋子居之。”自名僧青淨卓錫後,代有高人碩彥。明代成化壬辰(公元1 472年),有高僧“文峰師者自靈源山杖錫來游.就荒基募緣拓新之。”由於年湮代遠,風蝕木蠹,殿宇飄搖欲墜,經過數載的辛勤操持與修葺,更臻完善,寺院始初具規模,“朝聖有殿,棲禪有室,香積有廚,放生有池,望遠有亭,開澗有泉”,境地可稱幽絕。寺內壁畫殊多,均出自文峰之手。“文峰善作而,然喜寫西方諸佛及古木垂藤、寒泉峭石,以寄其不生滅之意。”文峰師有高徒欽胄、澄惠二人佐之里外。欽胄於寺旁墾荒葺壤,群成良田五畝,“以資齋供”。至隆慶六年(公元1 5 7 2年),寺田“履畝登籍”,始納官稅,“糧分眾里,租仍飯僧”。“文峰持戒修道而不祝髮,後往尤溪示寂於建文山,留澄惠住普濟。澄惠持律極嚴,然喜與文人學士交。”時,永春士子顏廷榘讀書於寺中,與澄惠最為友善。後來,顏氏“遊宦三十年”以後,回到永春來,時澄惠仍住持普濟,重修殿宇,廷榘為之題撰《重修蓬山普濟院記》碑刻一方,額以篆,文以楷,端莊秀麗,雅屬大方,至今仍保存完好。民國以還,一代高僧性願法師、弘一法師杖錫來歸,對弘揚佛法,展拓殿宇都力其所及。性願法師後來東渡呂宋,成為菲律賓佛教始祖。弘一法師中年剃度,在二十四年的沙門生涯中,有十四個年頭是在閩南度過的。其中於1 9 3 9年4月至1 9 4 O年1 1月的一年半時間,應永春僧俗雅請,來到普濟寺,掩關治律、弘揚佛法、撰著佛經。他遁居寺後精台,顏其居目“十利律院”,門聯為“閉門思過,依教觀心。”生活上十分儉樸,“三衣過冬,兩餐度日。”他以普濟居深山高峰麓,境地幽辟,風俗淳古,有如世外桃源而嘆為觀止。弘一法師在普濟寺期間,編撰律宗著述並刊行流布者有《南山律在家備覽》、《華嚴疏科分》、《盜戒釋相概略問答》諸書。他堅持不開山、不授徒,而於誦經、著述、弘法之餘,謄抄佛教經典無數,且寫得一手好字,永春士林僧俗“有求者均書佛號經偈作答,以結墨緣。”惠因此,弘一墨跡之於永春者,俯拾可得。普濟寺原存有文峰師遺作水墨帛畫七幅,毀蛀及半,經名家裱褚後,性願法師交與弘一法師題額,弘一法師欣然命筆。大師在一年半時間內,還在普濟寺度過他六十大壽,他在俗至友柳亞子、夏丏尊、徐悲鴻及得意門生豐子愷,均以詩詞畫幅獻桃祝。弘一法師還為普濟禪院之前景,致書旅菲性願法師及東南亞沙門齋友,勸募捐輸,為發展佛教勝跡作出不歇的努力。
永春普濟寺旅遊交通指南
長途汽車:泉州—永春,再轉乘往蓬壺鎮班車
開放時間:6:00-17: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