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

2018年8月5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微眾銀行合作編寫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在北京公開發布。10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摘編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惠金融
  • 提出時間:2005年
  • 提出單位:聯合國
  • 性質:為社會提供服務
提出背景,政策支持,服務意義,社會解讀,相關事件,

提出背景

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
當前,國際社會發展普惠金融雖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仍有不足,根據世界銀行估算,2014年仍有約20億成年人無法享受到最基礎的金融服務。

政策支持

為了進一步推動全球普惠金融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京指出,在召開的G20峰會上,普惠金融將被列為重要議題之一,有3個關於普惠金融的重要檔案會提交給峰會討論。
普惠金融
據了解,這3個檔案分別為:一是《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包含8項原則,66條行動建議,這是國際社會首次在該領域推出高級別的指引性檔案;二是《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升級版,增加了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新指標;三是《G20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畫落實框架》,提出改善中小企業徵信體系、鼓勵動產抵押融資、改革中小企業破產制度三項優先改革措施。

服務意義

普惠金融重視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但這並不意味著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動。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為了幫助受益群體提升造血功能,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堅持市場化和政策扶持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發展可持續。
普惠金融需要講究市場性原則,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既要滿足更多群體的需求,也要讓供給方合理受益。

社會解讀

“普惠金融這一議題符合當前國際社會經濟金融發展需求,這既包括G20國家也包括非G20國家,特別是很多開發中國家,與本次峰會主題中的‘包容’很吻合。三個檔案很有代表性,其中有不少內容是根據中國發展經驗提出的,數字普惠金融就是很好的例子,充分體現了峰會主題中的‘創新’,這些檔案通過後將能為全球普惠金融發展提供重要指引。

相關事件

2016年8月25日,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指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主辦的“2016年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
2018年8月5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微眾銀行合作編寫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在北京公開發布。
2018年10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摘編版。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銀行業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95.99%。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0.74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73.1%;為1521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較2013年末增長21.7%。2017年大中型商業銀行對普惠金融客戶取消收費項目335個、對387個項目實行收費減免。
2018年10月17日,從財政部獲悉,中央財政下達2018年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100億元,比2017年增加23億元,增長29.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