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冷

用人工的方法製造和獲得低於環境溫度的技術稱為製冷,曾稱致冷。在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中,常把製冷分為普冷和低溫兩個體系。根據國際製冷學會第13屆製冷大會(1971)的建議,將120 K(-153.15 ℃)定義為普冷和低溫的分界線。“低溫”是指在低於大約120 K溫度下所發生的所有現象和過程或使用的技術和設備;在120 K與室溫之間的溫度範圍屬於“普冷”,也簡稱為製冷。另外,0.3 K(-272.85 ℃)以下也稱為超低溫領域。

上述溫區劃分的核心依據是實現相應溫區的製冷方式。採取蒸汽壓縮製冷方法的多級壓縮及多級復疊,現實中可以實現的低溫就是120 K,而實現更低的溫度需要採取回熱(間壁式回熱及再生式回熱)式的低溫製冷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普冷
  •  原理: 主要採用蒸汽壓縮製冷方式
  •  套用: 空調、化學加工等
  •  : 
製冷原理,發展歷程,普冷套用,

製冷原理

普冷溫區主要通過蒸汽壓縮製冷方式。其原理是採用壓縮機吸入從蒸發器出來的較低壓力的工質蒸汽,使之壓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壓力較高的液體,經節流閥節流後,成為壓力較低的液體後,送入蒸發器,在蒸發器中吸熱蒸發完成製冷後成為壓力較低的蒸汽,再送入壓縮機的入口,從而完成製冷循環。

發展歷程

利用天然冰等自然冷源是製冷技術發展的初始級段。1748年英國柯倫證明了乙醚在真空下蒸發時會產生製冷效應;1755年蘇格蘭人W.Callen發明了第一台蒸髮式制冷機;1777年,NairneE.Gerale的硫酸吸水製冰試驗;1810年,J.Leslie的硫酸-水吸收式製冰裝置;1834年美國人J.Perkins獲得了乙醚在封閉循環中膨脹製冷的英國專利,並製得了冰;1859年,F.Carre製成氨-水吸收式制冷機,並於1860年申請專利,C.Munters和B.Von Plate製成氨-水-氫擴散式吸收式冰櫃,於1920年取得專利;1873年,美國人D.Byok製造了第一台氨壓縮機;1918年,美國工程師考布蘭設計了第一台家用電冰櫃;1919年,空調技術開始套用,美國芝加哥興建了第一座空調電影院;1930年出現了舒適的空調火車;20世紀中期,電動機驅動的壓縮式制冷機在常規製冷領域占領了統治地位。近30年,吸收式製冷和熱泵技術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歐共體JOULE計畫列入的對吸附式製冷的研究分析項目使得吸附式製冷研究達到了新的高潮。

普冷套用

1、大中型建築物的中央空調:世界各國的大型建築物的夏季降溫系統已成為標準的公用事業設備。即使在一些夏季溫度不太高的地區,大型建築物也可能需要進行空氣冷卻處理,以排除室內人體和燈光等電器設備產生的熱量。在炎熱地區,是否裝有降溫系統,對於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大型建築物通常採用某種形式的集中式空調系統。
2、工業空調:局部供熱和局部冷卻、環境模擬實驗室、印刷廠、紡織廠、精密零件製造和潔淨室、計算機房、發電廠等。
3、住宅空調:按結構形式可以分為窗式空調器、壁掛式空調器和櫃式空調器等,有冷風型和熱泵型兩種。
4、運輸空調:車輛空調主要用於家用汽車、公共汽車、火車、飛機和輪船等交通工具中駕駛員和乘客所在地方,也用於貨車、旅遊車、拖拉機、吊車等的駕駛室。
5、食品貯藏與配送:各種肉類、魚類、水果和蔬菜等食品都易於腐敗變質。為了延長食品的貯藏時間,其貯存溫度應稍高於其結凍點。主要環節有凍結、冷藏、配送、存放。
6、食品加工:某些食品在加工過程中需要製冷,如乳製品冷卻、飲料濃縮、酒品釀造、食品凍乾等過程。
7、化學工業和加工工業:氣體分離、氣體冷凝、移去反應熱、試劑低溫保存等。
8、其他特殊套用:製冰機、滑冰場、滑雪場、建築工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