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榮東

晉榮東

晉榮東,1971年3月生,男。1989年9月考入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先後攻讀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8年7月獲哲學博士學位,專業為中國哲學,後留校任教於哲學系邏輯學教研室至今。1998年8月任講師,2000年8月任副教授,2006年12月任教授。2003年入選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選,2005 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7年入選上海市曙光計畫,2008年榮獲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稱號。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學委員會委員,邏輯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詳細信息,學術兼職,講授課程,科研課題,學術交流,成就及榮譽,科研獲獎,教學獲獎,學術成果,專著,教材,主要論文,

詳細信息

晉榮東,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邏輯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8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獲博士學位。
先後赴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國家進行訪學和交流。
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2006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007年入選上海市曙光計畫,2008年獲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現兼任中國邏輯學會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暨秘書長。
主要從事邏輯學和中國哲學的研究與教學。出版著作4部(含合著),用中英文在海內外發表論文40餘篇。
科研成果先後獲上海市第六屆、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二等獎。
主講課程有《形式邏輯》、《邏輯導論》、《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和《中國邏輯史》等。
長期從事MBA、MPA等入學考試的邏輯考前輔導。

學術兼職

中國邏輯學會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理事、副主任委員。
○ 上海邏輯學會理事、副秘書長。

講授課程

○ 本科課程:邏輯導論(哲學)、邏輯導論(通識)、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史。
○ 研究生課程:非形式邏輯及其哲學意蘊、辯證邏輯研究、中國古代的語言與邏輯、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

科研課題

○ 非形式邏輯及其哲學意蘊研究,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課題(NCET-05-0426)。
○ 當代邏輯若干轉向的哲學審視,上海市2007年度社科規劃課題(2007BZX002)。
○ 邏輯、理性與社會——中國現代思想家的理論與實踐,上海市2007年度曙光計畫項目(07SG31)。

學術交流

○ 2000年5-8月,挪威卑爾根大學科學論中心訪問學者。先後參加博士討論班《科學論》、以“邁向第三個千僖年的哲學”為主題的北歐哲學會議,並作題為“Rickert an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in Modern China ”的學術報告。
○ 2001年10月20-22日,參加中國邏輯史2001年學術研討會(河南信陽師範學院),提交論文“孔子哲學的語言之維”並作大會發言。
○ 2004年5月28日-6月1日,參加“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及精品課建設高級研討會”(清華大學),作題為“邏輯教學改革與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的大會發言。
○ 2004年7月17-19日,參加“羅蒂、實用主義和中國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華東師範大學),提交論文“先秦哲學‘辯無勝'和‘辯有勝'之爭的真理觀意義”。
○ 2004年10月27-31日 ,參加“中國城市知識分子諸相”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提交論文“都市公共空間與政治文化的培育——以李大釗在1919年前的實踐與思考為例”並作專題報告。
○ 2005年11月6-8日,參加全國辯證邏輯學術研討會(廣西師範大學),提交論文“Dialectic:辯證邏輯的新形態”並作大會發言。
○ 2007年8月5-8日,參加中國邏輯史第十一次全國學術討論會(南開大學),提交論文“從句子的觀念看中國先秦不存在三段論邏輯”。
○ 2008年3月29-30日,參加全國第四次分析哲學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提交論文“當代邏輯若干轉向的哲學審視”。
○ 2009年4月11-12日,參加全國第五次分析哲學學術研討會(浙江大學),提交論文“論邏輯的經驗性與先驗性”。
○ 2009年4月25-26日,參加“中國傳統思維方法”學術研討會(上海社科院·華東師範大學),提交論文“四柱命理的邏輯重建”。
○ 2009年6月19-20日,參加“中國哲學與分析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華東師範大學),提交論文“《墨經》論‘三物’與‘效’:三段論理論?”

成就及榮譽

科研獲獎

○《李大釗哲學研究》,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 ,2002。
○《邏輯何為——當代中國邏輯的現代性反思》,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2006。
○ “30年來中國邏輯的成就、問題與出路”,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2008。

教學獲獎

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參與完成“哲學素質教育新途徑的探索與實踐”課題),2001。
上海市優秀教材三等獎(參與編寫的《邏輯學導論》),2003 。
上海市育才獎,2004。
華東師範大學優秀教學二等獎,2005。
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2006。
華東師範大學優秀任課教師獎,2007。

學術成果

專著

○《李大釗哲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法不容情:法家思想的演變》,瀋陽:遼海出版社,2001;系《功不可沒的法家思想》(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1995)的第二版。
○《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新社會的本質要求》(與陳衛平合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邏輯何為——當代中國邏輯的現代性反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教材

○《邏輯學導論》(彭漪漣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撰寫第十章“非形式的邏輯:論證與論辯”。

主要論文

邏輯
○ “邏輯的經驗性與先驗性”,《華東師大學報》,2009年第2期。
○ “論證研究的理性觀維度:以非形式邏輯為例”,《邏輯·思維·語言——上海邏輯30年》,學林出版社,2008年。
○ “30年來中國邏輯的成就、問題與出路”,《當代中國:道路、經驗、前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 “現代邏輯的理性觀及其知識論根源”,《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 ”從情境理性看現代邏輯的論證理論及其轉型”,《自然辯證法通訊》,2008年第2期,
○ “協商民主與論辯理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話語構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 “‘概念的雙重作用’與邏輯理論的證成”,《華東師大學報》,2007年第2期。
○ “Dialectic:辯證邏輯的新形態”,《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 “當代中國邏輯的現代性反思”,《光明日報》,2006年10月27日。
○ “論非形式邏輯的現代性特徵”,《延安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 “當代中國邏輯的現代化及其問題”,《華東師大學報》,2006年第3期。
○ “亞里士多德的論辯術及其邏輯特性”,《昆明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3期。
○ “論現代邏輯的規範性及其問題”,《華東師大學報》,2004年第6期。
○ “論辯證思維方法的主體間性向度”,《華東師大學報》,2002年第1期。
○ “社會的民主化呼喚邏輯教學的改革”,《社會科學報》,2000年2月3日。
○ “馮契科學邏輯思想初探”,《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9年第3期。
中國古代哲學
○ “從句子的觀念看先秦時期不存在三段論邏輯”,《哲學與宗教》,第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 “先秦哲學‘辯無勝’與‘辯有勝’之爭的再詮釋”,《本體與詮釋——賀成中英先生70壽誕論文專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 “《呂氏春秋》言‘辯’的語言哲學審視”,《華東師大學報》,2003年第2期。
○ “略論郭店楚簡的思想史意義及其限度”,《人文雜誌》,2001年第1期。
○ “孔子哲學的語言之維”,《華東師大學報》,2000年第2期。
○ “習性之爭與孟子的理想人格”(與丁禎彥合著),韓國孟子學會《孟子研究》第二輯,1999。
○ “莊子論‘辯’中的主體間性問題”,《文史哲》,1997年第2期。
○ “論荀子的力命哲學”,《江淮論壇》,1994年第4期。
中國近代哲學
○ “人道的歷史反思”,《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人文學科·哲學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 “城市的公共領域與政治文化的培育——李大釗在1919年前的實踐與思考”,《城市知識分子的二重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 “略論中國歷史哲學近代化的社會前提與理論根據”,《江淮論壇》,2004年第6期。
○ “20世紀上半葉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自由問題的探索”,《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 “試論新時期民眾觀點的新內涵及其方法論意義”,《毛澤東思想研究》,2004年第2期。
○ “培養個性化人格的理論基礎”,《雲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 “李凱爾特與梁啓超史學理論的轉型”,《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 “李凱爾特與李大釗的歷史哲學”,《學術月刊》,2000年第11期。
Rickert an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in Modern China‚ Bergen: Senter for vitskapsteori‚ Universitetet i Bergen‚ Norway‚ 2000.
○ “論李大釗對社會歷史領域中心物之辯的回答”,《雲南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 “公意與自由的認可”,《江淮論壇》,1999年第3期。
○ “歷史規律的觀念如何可能”,《華東師大學報》,1999年第2期。
○ “李大釗論歷史規律的辯證本性”,《華東師大學報》,1997年第6期。
○ “略論馮契對‘轉識成智’問題的探討”(與丁禎彥合著),《華東師大學報》,1996年第2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