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悼公興復霸業之戰

晉悼公興復霸業之戰

春秋中晚期,中原諸侯盟主晉厲公屢屢失信於諸侯,最終被殺,晉國衰微。十三年春,晉悼公繼位後,即致力於重振晉國霸業。他重用賢才,富國強兵。楚共王乘晉君新立之機,攻宋挑起戰亂。宋國遣使赴晉求援,晉臣韓厥認為晉發兵救宋,以取威諸侯,重振霸業。悼公從之。此後,國勢復振的晉國開始展開一系列的外交會盟與武力進攻。

基本介紹

  • 名稱:晉悼公興復霸業之戰
  • 時間:春秋中晚期
  • 參戰方:晉國
  • 主要指揮官:晉悼公
概述,戰爭背景,戰爭過程,背景,彭城之戰,諸侯聯軍滅逼陽之戰,點評,晉悼公,

概述

春秋中晚期,中原諸侯盟主晉厲公屢屢失信於諸侯,最終被殺,晉國衰微。十三年春,晉悼公繼位後,即致力於重振晉國霸業。他重用賢才,富國強兵。楚共王乘晉君新立之機,攻宋挑起戰亂。宋國遣使赴晉求援,晉臣韓厥認為晉發兵救宋,以取威諸侯,重振霸業。悼公從之。此後,國勢復振的晉國開始展開一系列的外交會盟與武力進攻。

戰爭背景

春秋中晚期,中原諸侯盟主晉厲公屢屢失信於諸侯,致使中原各國多懷叛逆之心。當時,晉國欒氏、郤氏、中行氏三個卿族的勢力日益膨脹,逼迫國君,晉因此陷入內憂外患之境,其霸業亦隨之呈現中衰現象。周簡王元年(前585年),晉遷都新田(今山西侯馬西)。晉厲公為加強君權,企圖剷除各強族,改用親信執政。在擊敗強敵楚軍(參見鄢陵之戰)後,晉厲公乘卿大夫互爭之機,殺郤氏三卿,並盡滅其族。欒氏及中行氏恐禍及身,遂弒厲公。十三年春,年僅14歲卻頗具雄才謀略的晉悼公繼位後,即致力於重振晉國霸業。他重用有才幹的呂相、士魴、魏頡、趙武等人,制定了諸如整頓內政,救濟災患,薄賦寬刑,用民以時及嚴格訓練軍隊等一系列旨在富國強兵的法律、法令,並努力貫徹實施,頗見成效。晉霸業中衰之時,晉之宿敵楚國乘機從晉手中奪取了對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國及南部的陳、蔡等國的控制權。十二年,楚又發兵攻滅其東方小國舒庸(參見楚滅庸之戰)。晉悼公元年(即周簡王十三年)六月,楚共王乘晉君新立之機,發兵會同鄭軍攻占晉之與國宋國的東部要邑彭城,藉以壓迫宋國,並企圖以此截斷晉、吳兩國的聯絡。同年冬,發兵收復彭城未果又遭受楚大兵壓境威脅的宋國遣使赴晉求援。晉主政卿士韓厥認為晉應針鋒相對,發兵救宋,以取威諸侯,重振霸業。悼公從之。此後,國勢復振的晉國開始展開一系列的外交會盟與武力進攻。

戰爭過程

背景

晉悼公復霸的方略主要是保宋、和戎、聯吳及疲敵戰法。鑒於中原南部、中部地區已先後被楚國控制,只有地處中原東部及北部的宋、衛兩國依然聽命於晉。而宋國襟帶河、濟,禁止淮泗,地勢開闊,若落入楚國之手,其可直趨曹、衛,進逼齊、魯,鉗擊晉國。故悼公將宋作為其與楚抗爭的重要據點而予以格外重視。為此,晉於周簡王十四年春率諸侯之師收復彭城。同年五月,晉再率諸侯之師進攻鄭、楚、陳三國,以取威諸侯。次年冬,晉乘鄭成公新喪,率齊、魯、宋、衛、曹等國之師在靠近鄭西北邊境的戰略要地虎牢築城,迫使鄭復歸入晉控制之下。晉悼公四年(即周靈王二年,前570年)夏,晉悼公偕同周卿士單子與齊、魯、衛、鄭、宋、陳、邾等國之君盟於衛邑雞澤。悼公的霸主地位重新得到確認。為擴大成果,周靈王三年冬,晉悼公採納大夫魏絳“和戎”的建議,首先與晉東北方的山戎無終國修好,繼而善待諸戎,這既解除了晉後顧之憂,又可集中兵力對付強楚。同時,為進一步牽制、削弱楚國,悼公堅持晉景公時“聯吳制楚”的戰略,繼續與吳國交好,並於周靈王九年夏派兵會同諸侯軍隊攻滅在地理上阻礙晉、吳兩國交往的夷族小國逼陽(參見逼陽之戰)。楚懾於晉勢正盛,不敢與其輕易決戰,故在與晉爭奪對宋、鄭、陳等國控制權的過程中,採取了晉來則退,晉去則進的策略。為此,晉於悼公十年(即周靈王八年)冬,在以武力服鄭後,依照卿士荀罃的建議,將晉上、中、下、新四軍分作上、下、新三軍,每軍均配合一定的諸侯軍隊,輪番南下作戰,要求速進速退,不求取勝,旨在疲勞楚軍。同時,為配合疲敵戰略的實施,晉大力推行魏絳提出的減輕勞役、改革經濟的建議,出現了“國無滯積,亦無困人,公無禁例,亦無貧民”的富強局面。隨後,晉於悼公十一年、十二年利用其較楚近於鄭的有利條件,三度發兵會同諸侯之師攻打叛服無常的鄭國,使楚軍為救鄭而疲於奔命。在此過程中,晉始終掌握著戰局的主動權,史載“晉三駕而楚不能爭”。周靈王十年九月,晉悼公親率諸侯聯軍攻鄭。楚無力救援。鄭從此誠心歸服晉國,此後二十餘年間不再叛晉。楚亦無力再與晉爭奪鄭、宋。十四年十—月,晉悼公卒,其復興晉國霸業之舉亦隨之結束。

彭城之戰

周簡王十三年至十四年(公元前573年—前572年),在晉悼公興復霸業之戰中,以晉軍為首的諸侯軍隊收復宋邑彭城(今江蘇徐州)的作戰。
七年,晉、楚兩國盟於宋都商丘西門之外,相約互不侵犯。但雙方並未真正放棄爭奪中原霸權的企圖。十年夏,楚共王背棄盟約,發兵侵鄭伐衛,使稍見緩和的中原局勢再度吃緊。當時的戰略形勢大致為,齊、魯、宋、衛從晉,而鄭、陳、蔡從楚。十三年夏,鄭乘晉新君悼公初立之機,發兵攻宋,兵至商丘西北城門曹門外。楚亦隨即出兵北上會同鄭軍攻宋。楚、鄭聯軍攻克宋邑朝郟(今河南永城西)後,在楚大夫子辛、鄭大夫皇辰的率領下向末東都地區挺進,圍攻宋邑城郜,繼而連克幽丘(今江蘇銅山東南)、彭城二邑。彭城是宋東部重邑,子辛欲將其作為楚日後進一步向北擴展勢力的據點,遂將逃亡在楚的宋大夫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安置在彭城,並留下三百輛戰車的兵力協助五大夫駐守該邑。同年秋,末平公命大夫老佐、華喜領兵東進,圍攻彭城。經多日激戰,老佐戰死,彭城仍未克復。冬,楚共王為解彭城之圍,遣大夫子重率軍攻宋。宋平公向晉告急。此時,在晉悼公治理下的晉國,通過推行一系列新的軍政措施,實力大增。致力於復興晉國霸業的晉悼公聽從主政卿士韓厥的建議,決定以此為復霸契機,於同年冬派晉軍主力東進救宋。悼公自率一部兵力進駐晉東部的台谷邑(今山西晉城西南),作為後援。晉軍主力在宋地靡角之谷(今江蘇徐州附近)與入宋楚軍相遇。新敗於鄢陵的楚軍(參見鄢陵之戰)不敢與晉軍作直接正面對抗,南撤回國。十四年春,晉悼公命大夫欒黶率軍會同宋、魯、衛、曹、莒、邾、滕、薛八國軍隊再度圍攻彭城。魚石、向為人等五大夫被迫投降。彭城復為宋所有。

諸侯聯軍滅逼陽之戰

周靈王九年(公元前563年),在晉悼公興復霸業之戰中,以晉軍為首的眾諸侯國聯軍攻滅逼陽國(今山東棗莊南)的作戰。逼陽是西周時封建的姜姓小國。九年春,晉悼公為實施聯吳制楚的戰略,率魯、宋、衛、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之君及齊太子光赴吳邑柤(今江蘇邳州西北)與吳王壽夢相會,以加強中原各國與吳國的聯繫。夏,會見結束後,為掃除吳與中原各國在地理溝通上的障礙,晉悼公決定攻滅阻於二者之間的逼陽國,遂遣晉卿士荀偃、士匄率與會諸侯軍隊自祖邑北上進攻逼陽都城。逼陽都城小而堅固,諸侯聯軍久攻不下。後,魯人秦堇父設計賺開城門,一部聯軍將士乘機攻入城中。逼陽守軍下放懸門,企圖切斷入城聯軍的退路,予以殲滅。幸賴魯大夫叔梁紇(孔丘之父)奮力托住落下的懸門,方救出攻入城內的聯軍將士。鑒於倡陽城久攻不下,而雨季將至,荀偃、士匄向晉主帥荀罃請求撤兵,遭拒絕。荀、士二人遂身先士卒,親率聯軍強行攻城。經激戰,逼陽城破,國亡。晉悼公欲將其地贈予親晉的宋大夫向戍,被向戍婉言謝絕。悼公遂將逼陽併入宋國。

點評

縱觀晉悼公復霸之經過,其首要目的在於征服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的鄭國,並最終得以實現。在此過程中,晉採取的一系列策略,特別是其三分四軍擾敵疲敵戰術,為後世兵家提供了借鑑。

晉悼公

晉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晉氏,名周,一名糾,稱晉周(不作姬周)。前573年—前558年在
位,春秋中期晉國傑出的君主,年輕而又優秀的政治家,晉國霸業的復興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