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研究

生產管理中,時間研究是指以時間為單位,把職工所進行的工作細分成若干單元,分別加以觀測,記錄其時間值,進行分析研究,建立標準工作時間的活動。時間研究又稱秒表時間研究,是利用秒表或電子定時器,在一段時間內,對作業的執行情況作直接的連續觀測,把工作時間以及與標準相比較的對執行情況的估計等數據,一起紀錄下來給予一個評比值,並加上遵照組織機構所制定的政策允許的非工作時間作為寬放值,最後確定出該項作業的時間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間研究
  • 單位:時間
  • 特點:記錄其時間值,進行分析研究
  • 別稱秒表時間研究
定義,主要用途,方法和步驟,主觀判斷,主觀評價,優劣分析,目標和目的,

定義

時間研究又稱“作業測量”或“工作測量”,其主要內容是通過科學方法測定工作的實際時間,以此作為制定工作定額、核算成本、計畫生產以及檢驗工作方法效率等的基礎。時間研究的主要發明者是F.W.泰勒。在F.B.吉爾布雷斯從事動作研究的同時,F.W.泰勒在美國伯利恆鋼鐵廠進行了著名的“鐵鏟試驗”。在該研究中,他比較了工人鏟煤與鏟礦砂間的差異,對工人的鐵鏟進行了改進,並制定相應的勞動定額及獎勵制度,從而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內,使該廠原需400-600人的工作降低到只需140人即可完成。F.W.泰勒在時間研究上的最主要貢獻之一是指出了時間研究的過程。他認為時間研究包括工作分析和工作建立兩大範圍。

主要用途

時間研究這種方法的主要用途是建立工作的時間標準,即上述的工作標準。一項工作(通常是一人完成的)可以分解成多個工作單元(或動作單元)。在時間研究中,研究人員用秒表觀察和測量一個訓練有素的人員,在正常發揮的條件下各個工作單元所花費的時間,這通常需要對一個動作觀察多次,去除異常數據後,取其平均值。從觀察、測量所得到的數據中,可以計算為了達到所需要的時間精度,樣本數需要有多大。如果觀察數目還不夠,則需進一步補充觀察和測量。最後,再考慮到正常發揮的程度和允許變動的幅度,以決定標準時間

方法和步驟

為了方便闡述,結合一個茶杯包裝的例子(將一套6個茶杯裝入紙盒,封口,碼放)來具體說明時間研究的基本方法、步驟和要注意的事項。
1、 步驟1:將工作分解成單元。例如,在茶杯包裝事例中,可將這一工作分解成4個工作單元:①取兩個紙盒;②將襯墊放入紙盒;③將茶杯放入紙盒;④?縁盒封口、碼放。將相關的數據紀錄到數據紀錄表中.
分解工作單元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是:第一,為了測量工作單元所花費的時間,每一工作單元都應該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標誌第二,工作單元的劃分不應是不到三秒就可完成的動作,因這種動作難以用秒表測量。例如,上述事例中的動作單元②如果再細分,還可分成三個單元:①左手拿起襯墊;②將襯墊打開(將放每個茶杯的網眼撐開);③將襯墊放入紙盒。因為這幾個動作的每一個都非常快,所以難以精確測量各自所需的時間。最後,如果這項工作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已經有約定俗成的工作方法,那么動作單元的劃分應與這樣的工作方法保持一致。有些非正常的,偶然發生的動作(如:襯墊失手掉在地上)不應計算在工作時間內。
2、步驟2:測量各工作單元的時間。時間記錄表的形式如下表1所示。
表1 時間研究中的數據記錄表 (分鐘)
選擇一名訓練有素的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測量其每個工作單元所需的時間。常用的測量方法是連續測量法,即研究人員在每個工作單元的動作結束時,記下該時刻,列在表中的r行中,然後根據兩個工作單元結束時刻的差即可得出第一個單元所花費的時間。
第2個工作循環中無第一個工作單元,因為第一個循環中一下取了兩個,所以每兩次循環中發生一次這個動作。假設這項試驗共觀察了10個工作循環,全部記錄數據的表格如上表1所示。還應當注意的是,如果所觀察測量的數值中有明顯偏離於大多數其它數值的,就應分析它是不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例如工具失手,機器故障等。如果是的話,應將這樣的數據排除在外。
將這樣觀察得到的數據取其平均,記在上表1中的t列內。
2、 步驟3:決定樣本的大小。上面表1的觀察數是10個工作循環,這么多數是否夠?通常,時間研究得出的工作時間估計值如果能達到實際工作平均時間的95%左右,就基本上滿意(可定出更高的要求,但樣本數會急劇變大)。可以按以下一個根據常態分配推出來的公式來決定樣本數n:

主觀判斷

對於一個研究人員來說,幾方面的原因要求他必須在時間研究中進行主觀判斷和評價。首先,在定義所要研究的工作單元時必須十分謹慎。一個工作單元的動作時間不能太短,應該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標誌。此外,有一些動作,發生頻率低,但是是規則的,這些動作也必須計算在內。
其次,在某些工作單元的測量中可能會測到一些偶然性的、不規則的動作他們實際上不反映真正的操作要求,例如,失手掉工具、機器失靈等,這些動作和所花費的時間有可能使測出的時間不正確,因此必須在時間研究中排除這樣的動作時間。但哪些動作是規則的,哪些是不規則的,需要研究人員主觀判斷。
再次,寬放時間應該多大,也需要進行主觀判斷。通常寬放時間的範圍是正常時間的10%-20%,給出這樣的寬放時間主要是考慮到人員的疲勞、動作遲緩等不易測量的因素。
最後,需要通過主觀判斷決定的一個最大問題是績效評價因子的確定。

主觀評價

在時間研究中,通常只是選擇幾名人員來進行觀察和測量,他們的工作速度不一定正好代表大多數人的正常工作速度。這時,研究人員必須判斷,通過對他們的觀測所獲得的數據是否代表正常速度;如果不是,應在多大程度上予以糾正(即因子數值的確定)。因為如果被觀察者的平均速度高於正常水平,那么根據他們的工作速度制定出來的時間標準對於其它大多數人來說就是不公平的,實際上也是無法達到的。反過來,如果他們的速度低於正常水平,那么根據這樣的結果制定出來的工作標準對於企業也是不公平的,企業會遭受一定的損失。尤其是在工作標準與工作報酬掛鈎的情況下,工作標準過高或過低不是使員工,就是使企業遭到損失。常常有這種可能性,即員工一但看到他們被觀察,就會有意放慢工作速度,因此,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還需判斷有無這樣的情況發生。如果有,則需進一步判斷其程度,並將其反映在績效評價因子中。

優劣分析

時間研究方法是制定工作標準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方法。訓練有素並具有一定經驗的研究人員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工作標準。但是,這種方法也具有局限性。首先,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工作周期較短、重複性很強、動作比較規律的工作,對於某些主要是思考性質的工作就不太適用,例如,數學家求解問題,大學教授準備講義,或尋找汽車故障的原因等。對於某些非重複性的工作也是不適用的。例如,非常規設備檢修。其次,秒表的使用有一定的技巧性,一個沒有任何使用經驗的人測出的時間值有時誤差可能很大,基於這樣的數據很可能會制定出不正確的時間標準。再次,時間研究中所包含的一些主觀判斷因素有時會遭到被觀測者的反對。

目標和目的

(1)所謂時間研究
時間研究是指將某種作業分解成幾個要素作業,用秒表等將要素作業所要花費的時間進行測定並記錄,然後在這個結果的基礎上將標準作業所要花費的時間設定為標準時間,並對作業進行改善的方法。
(2)時間研究的目的
進行時間研究的目的,我們視其為時間研究的用途的話,有以下幾種。
1) 進行流水作業編制中的作業分配
分工進行流水作業時,最重要的一點是,向操作者分配均等時間的工作量。流水操作就像似流水一樣。如果所有的工序所需時間是相同的話,流水操作就不會停滯,這樣就能順暢地進行下去,確保穩定的生產量。相反,如果途中流水線停滯的話,各個工序的產量就會出現不平衡。
如果某些工序的工作量過多的話,產品就會滯留在那個工序處,造成流水線停滯,使後面的工序無法進行。相反,如果工作量太少的話,也會產生等待工序的時間。不管怎么說,這兩種情況生產效率都不會很好
在作業分配的階段時,各個工序所需要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而且不同工人操作的時間也是不同的。這個用於流水作業中,把加工時間作為目標對各個工序進行平均分配而對作業進行改善是非常必須的,僅憑管理者的感想和經驗來做是不行的。
我們向您推薦如下的作業分配方法。
在製作樣品時,要明確工序順序,加工時間,製作工序分析表。利用已完成的工序分析表,計算出1件產品的加工時間。算出加工時間後,再除以操作的人數,計算出1個人平均所應當被分配的時間。以這個加工時間為標準,管理者可根據操作者的適應性和經驗再來分配工作。
●1個人平均所應當被分配的時間的計算方法
1個人平均所應當被分配的時間 = 總加工時間(1件產品的加工時間)÷ 操作人員
*作業分配的方法將在下期介紹。
2)決定操作者的工資基準
操作人員的工資體系,如果是計件工資的話,一般是以加工時間為標準來決定工序單價,它的問題點在於,操作內容與其支付的工序單價的決定方法是很含糊的。
對於難度較高的工序來說,如果設定了較容易工序的單價的話,操作者就會討厭接受這樣的工作。相反,如果是難度較低的工序設定了較高工序的單價的話,操作者就會很期望接受這樣的工作。像這樣,工序單價設定含糊的話,在接受工序時就會出現供求不平衡。錢拿少了的操作者持有不平衡的心態進行操作時,就會較容易產生品質不良的問題。
如何設定平衡的工序單價是左右生產性能的重要因素,設定的根據就是使用的時間,操作者也就能夠理解工序單價的設定。以下向大家介紹的是以加工時間為標準設定工序單價的方法。
A)工序單價比率的決定
工序的純粹加工時間÷產品的純粹總加工時間=工序的單價比率
B)金額的決定
原工資(加工工資內、相當於人工費的金額)×工序的單價比率=1個工序的金額
3)可以作為動作研究的添附資料
即使是進行同一工序的操作,不同的操作者其加工時間也是不同的。這是因為操作者的操作方法不同而影響了加工時間所致。在時間值方面如果個人差異大的話,要分別測定「拿?縫?放」這些要素作業的時間,改善浪費的動作,設定標準動作。特別是,經驗年數少的操作者,由於操作中含有一些多餘的動作,可分析其動作,儘量減少其多餘的動作,能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接近熟練工的操作。通過時間值的比較,如果將工序單位和要素作業單位劃分開來研究的話,可以儘早發現動作中的多餘操作。
4)預測生產數量,制定生產計畫
在工廠內進行的是少品種多數量的生產時,接受訂單次數少,訂單批量大的話,即使無法制定周密的計畫,流水線也不會停滯,照樣可以進行生產。但是如果訂單次數增加的話,如果不計算出「哪一個工作必須在什麼時間出貨」的話,要遵守交貨期就會變得很困難。
生產計畫一般是根據過去花在「裁剪、縫製、後整理」等各個部門的標準時間數據進行推測,然後可以製作從接受訂單到出貨必須要花費多少時間的估算表。營業部門則根據這個數據,來確定交貨期。在這個數據的基礎上決定交貨期,可以防止接受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訂單以及交貨誤期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