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諷刺劇

時事諷刺劇

時事諷刺劇是19世紀下半葉出現於法國的一種表演形式。它在“美好時代”達到鼎盛。它以演員的現場表演為基礎,是一組穿插了喜劇表演的歌舞節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事諷刺劇
  • 時代:19世紀下半葉
  • 地區:法國
  • 類型:表演形式
基本信息,表演內容,時代背景,

基本信息

以“音樂咖啡廳”之名被引進義大利後,時事諷刺劇在20世紀20年代大獲成功。對於這種成功,埃托雷·彼得羅利尼(Ettore Petrolini)、伊薩·布呂埃特(Isa Bluette)、埃爾米尼奧·馬卡里奧(Erminio Macario)等人可謂功不可沒。彼得羅利尼憑藉他的即興表演才能以及對傻子這一角色的出色表演而聲名遠播。從30年代起,馬卡里奧在電影圈同樣占有一席之地。1939年,由《馬科·雷利奧》的工作人員擔任編劇,馬里奧·馬托利(Mario Mattoli)執導的影片《被控訴者,站起來!》(1939)使其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後來,阿爾多·法布里奇、卡洛·達波爾托(Carlo Dapporto),尤其是安娜·瑪尼亞妮(Anna Magnani)和托托繼承了時事諷刺劇這一傳統。二戰以後,時事諷刺劇有逐漸向音樂劇發展,有的則演變成不帶任何修飾的諷刺性短劇。

表演內容

它主要從時事或者流行歌曲中汲取靈感。演出圍繞兩個核心人物展開:一位是劇團負責人,他既有平易近人的性格,又不乏挑戰現實的勇氣。另一位是“侍女”,她魅力四射,讓人魂牽夢縈。費里尼和拉都達(Alberto Lattuada)曾以這兩個人物為中心,創作了《雜技之光》(Les Feuxdu Music-Hall,1952年),由佩皮諾·德·菲利波(Peppino De Filippo)和卡拉·德爾波焦(Carla Del Poggio)領銜主演。從卡米洛·馬斯特羅欽奎(Camillo Mastrocinque)指導的《音樂咖啡廳》到阿爾貝托·索爾迪擔任主演德《繁星》,許多影片都使人想起時事諷刺劇,而喜劇片和一些規模宏大德影片,則原封不動地套用了這種表演的插曲式結構。

時代背景

這部紀錄片翔實再現了二戰期間德軍圍攻列寧格勒歷史事件。製作人瑟格·洛茲尼薩導演了這部蘇聯紀錄片。他通過新聞影片、老宣傳片等珍貴影像資料真實展現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人民的生活。瑟格·洛茲尼薩2008年憑此片獲得了波蘭克拉科夫斯基電影節金喇叭獎。
二戰期間,當德軍占領了大部分蘇聯東歐部分的土地後,這場戰爭中最大的悲劇開始了:圍攻列寧格勒。當德意志帝國與芬蘭的部隊分別從南方和北方抵達列寧格勒外圍後,希特勒下令必須“將列寧格勒從地球上清除”,命令消滅城內的所有人口。德軍開始包圍列寧格勒以切斷來自外部的援救物資,同時用炮擊和空軍轟炸。包圍持續了900天,在飢餓、嚴寒和恐懼的氛圍中,大約100萬平民死亡--其中80萬死於飢餓;但列寧格勒卻始終沒有向納粹屈服。
紀錄片《時事諷刺劇》還描述了蘇聯當時的工業、農業、政治、經濟,還有當時流行的文化和科技水平。通過本片,觀眾可以看到那個時代蘇聯的水壩建築、鋼鐵廠、農場,還有選舉場面、鄉村唱詩班、工人讀詩活動等一系列具有時代特色的場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