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海(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

晁海(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晁海,漢族,1955年 5月生於陝西興平。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77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1982年春畢業留校執教至今,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1998年始在重要的美術館、博物館作應邀巡迴大型個展 12次。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香港藝術館、廣東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等珍藏。

另外也有中國美術家“江山行”畫家組主持畫家等同名名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晁海
  • 別名:晁東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興平
  • 出生日期:1955年
  • 職業:講師
  • 畢業院校: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
  • 代表作品:《陽春三月》
人物簡介,成長曆程,出版著作,參加展覽,作品收藏,作品評價,巨大影響,晁海現代水墨藝術散論,

人物簡介

晁海,1955年5月生於陝西興平,1977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1982年畢業於留校至今,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98年始已於重要的美術館、博物館作應邀巡迴大型個展12次。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香港藝術館、浙江省博物館及上海、廣東、江蘇、深圳等美術館珍藏。

成長曆程

1955年: 生於陝西興平關中平原。父,晁天民,早年從藝於“西安易俗社”,秦腔表演藝術家、武術家,一生頗 富傳奇色彩,能過目成誦,學識淵博,人稱“活戲本”,且武功高超,行俠仗義。年近六旬還能空翻。坎坷多舛的命運使父親極具含蓄遠慮、達觀詼諧的人生態度。母,鄭玉梅,農家婦女。晁海系父晚年得子,上有兩姐,較同齡的孩子開口說話遲,父親給起的小名叫“飛鱉”,怪怪的,但好聽,尤其是父母叫的時候。父親說:“咱人老幾輩子,被人捉,到你這,捉不成,看著像個鱉,憨憨的,精靈鬼捉咱時,朴楞楞的飛了。”;
正可謂自幼受惠於父親傳統文化私教與母親仁厚摯愛之情感薰陶;
1958年:家父習武器械之青龍偃月刀被大躍進運動中的生產隊強行沒收煉鋼,但後來並沒有入煉,若干年後在他鄉被人發現才得知。成為童年難忘的記憶;
1959年:遇三年大饑荒年代,飽受飢餓的折磨;
1960年:父在外工作,母田間勞作,辛苦異常,早出晚歸;
雖未到入學年齡,父幾經周折得入家鄉板橋國小。因年小、個小被同學叫“小鱉蛋”,但卻好打抱不平,頭上多時有包;父親盡傾心血,鼓促激勵用黃泥水教他在家中土牆上臨帖及畫畫,受師生贊同,習以為好。曾整本為同學小哥們臨摹連環畫《鐵道游擊隊》、《雞毛信》、《孫悟空》等;
同期已開始從父習武,寒暑不輟;
1961年:家中後院有棵彎彎的梨樹,隨父親練功。除了踢腿、拉大頂、打旋子、劈叉等,父親時常用腰帶綁住他的腰,吊在彎彎的梨樹上,整個身子背成O型,頭從胯下鑽出來。母親見他臉憋得漲紅,趁父親不在,心疼的解下腰帶放了他。為此,父親久日不理母親,他只好把自個又綁在彎彎的梨樹上……幾十年過去了,大半生滄桑的他,仍做著兒時的夢,夢中的家還是老堡子、父母和那彎彎的梨樹;
1965年:家中有條牛筋繩,父親將它泡在水裡許多天,撈出來趁軟時,綁成一個接一個的核桃疙瘩,為了練指功待牛筋繩幹了,每天教他解一陣疙瘩,多少次手指磨出了血。多少年過去了,恆心、韌性和毅力有了;
1966年:秋,考入興平馬嵬中學,不久因“文革”輟學,回鄉在家習畫、書法和武術,深得父母及鄉親的關愛和支持;
1967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村上搞民眾運動,印象深刻的是同村姓何稱四姨的人,莫可名狀的在寒凍夜裡被五花大綁吊在了房樑上,逼她向民眾組織賠罪,後放下來,因不下跪被強行脫去鞋襪,讓其光腳站在搗布的青石上,罰站。嚴冬深夜,四姨站了很久很久,表情依然平靜,直至昏倒……母為之落淚;
打那以後,晁海更加體認到生命真實之意義。人間善惡,命運之門安在?在他心靈深處時時叩擊,多年後腦海里還銘刻著四姨那隱忍悲苦而靜穆的面容;
1969年:入興平縣西郊中學,除文化課外,有不少學工、學農活動,挖防空洞、燒磚等;
其間因善書寫、作畫和習武,經常在校辦黑板報,深得同學羨慕,常獲女生青睞,初生性別意識,彆扭、恍然不知所措;
1972年:因以學校運動會題材而作《接力棒》一畫,被從西安美院分到縣文化館的老師張啟林關注而參加縣舉辦的美術展覽。那時,“樣板戲”風盛,美術班的活動不斷;
1973年:讀完初、高中,畢業回鄉務農。農余時,繼續習畫練武,堅持寫黃泥大字;
1974年:春天,家鄉莽塬下解凍後的麥田土地鬆軟,風兒吹拂,綠油油的麥苗波浪起伏,為了練膽,練感應,父親在莽塬溝邊教他和幾個徒弟“簸箕功”,每人雙臂腋下夾兩個簸箕像長了一雙翅膀。父親領他們先從一丈多高的溝邊跳下,漸漸地移到溝深處,換成大簸箕,一起練的徒弟有的摔傷,有的膽怯不練了,他堅持了下來,幾個春天后,可從四、五丈高的溝邊跳飄下去,在極限挑戰中,快速的反應練成了感應、積澱了超潛意識,且練就了無所畏懼的果敢意志;
1975年:在家鄉,白天田間勞動,夜間騎腳踏車往返於縣文化館美術班和回家的路上。因打抱不平而出事,後深思並向父鄭重起誓,一生用武之時定當慎之又慎。父言:“天地之包容,宇宙之沉默,方後可為仁”,故需勤練鐵頭、鐵檔、排打,元氣功法;
秋,騎腳踏車赴西安參觀“批石魯黑畫展”,然卻對石魯先生的作品怦然心動,隱隱聽說他獨特的氣質和悲慘的人生,內心暗自傷神,更敬重他的人格精神;
延續十餘年從父習武,同時獲父親有關儒、釋、道及民間文化等家學啟蒙薰陶,成為滋養一生的精神財富;
1976年:春,父親逝世,悲痛至深,青龍偃月刀以上等絲綢纏佩為父陪葬。但正值社會極左之風,奠葬期間村幹部中有一人時刻監督親友父老不得穿白戴孝……他傷悲昏厥,至此心靈中烙下了深深的創傷。隨後近兩年中,呼吸仍時感胸口隱痛;
秋,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
1977年:恢復高考,激動人心。冬,被西安美術學院錄取。春,入國畫系人物專業系統接受學院派學業,並不斷閱讀中外文學、美學、哲學等經典作品;
期間赴陝北、甘南等地體驗生活。對西部黃土高原貧瘠生活現狀,和荒寒艱生地生存之真實而觸目,甚感悲愴,同情之至。並對偽現實主義藝術從內心深處產生強烈質疑,由此奠定後來創作探索的立場與方向;
1978年:就學中,感謝國家關懷,慶幸學校每月發助學金21.5元,但他必每月拿出5元留給母親。每餐吃不飽,加之習武,往往在上午第三節課開始時便飢腸轆轆,尤其白描課教室安靜,更顯響亮。因班有女生而尷尬不已。營養不良,長期面色發黃而被同學喚作“黃元帥”,另一個同學被喚“青香蕉”;
1981年:赴敦煌、漢茂陵、唐乾陵、周陵、昭陵、橋陵、碑林等地臨摹寫生。並考察研究諸多古代經典遺產,對傳統藝術頗多感悟與思考,並對中國近現代藝術進行反思。創作《北方》、《天地悠悠》、《忙罷》,作品《陽春三月》參加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而獲獎;
冬,畢業,留校任教於國畫系;
1982年:春,學校派他赴新疆招生。自認肩負重任,不得出半點差錯,故排除一切干擾,一人承擔完成西安美院在整個新疆考區各門專業試卷打分,及面試中的許多工作等,無意間為校方節約了不少開支,招生所花費用之少,令人感到意外。當年被評為先進教師;
招完生後他便趕到南疆克孜爾、庫木吐拉千佛洞考察並作大量的速寫研究。返回西安時,雖有新疆藝招辦為他買的返程臥鋪票,但火車站人流如潮,擁擠不堪,好不容易上車後卻忘了自己是臥鋪乘客,竟在擁擠的車廂中整整站了一天多才有座位而欣慰,等快到蘭州時,忽然想起自己有臥鋪票而驚喜與懊悔……;
1983年:自費於課餘赴北京參觀美國勞森伯格展覽。春,新疆速寫大量發表於剛剛恢復的第一期西安美術學院院刊上,較有影響;
1984年:美院要遷入西安市,校方動員老師為征地遷校畫禮品畫,他為報答美院的培養之恩,認真地義務為校方先後拿出小品畫六七十幅。故受到學院大會表彰並承諾為他和七、八位老師在市里優先解決畫室和住房,但直至1996年,連最差的只要帶衛生間的住房他也沒有分到,而這正是母親有病的十來年。至於畫室,2001年也沒個“影” 。此事與自身艱難經歷令他反思現實與人生;
1985年:親愛的母親不幸在家鄉患腦血栓病。此間學校陸續遷入西安市,因屢屢分房不順,他只得住在老校址興國寺,往返城裡上課,老校址房裡本無衛生間和供暖條件,且廁所在較遠的山坡上。看著幾盡遺棄的老校而無法將母親接到身邊,令他非常苦惱,夜難安眠而落淚,常感生命之無常,人生之無奈。用練功、打沙袋等調適心靈;
而做好教學工作、照顧好母親、發憤探索鑽研水墨創作與煉好身體同等重要。故調換好教學課程,騎腳踏車往返老美院與興平老家11年(每來回一百多公里),備受精神煎熬,及意志歷煉。深刻體悟到人間的冷暖辛酸,同時也深受家鄉父老親朋至誠至善的親情溫暖和浸潤。感激風雨患難、甘苦與共、尚武精神的兄弟師友們,和他的家人。並對美院一些老師和同事們的關心與安慰晁海深表謝忱;
在無數次回家期間,多次為鄉親寫信、應約為逝世的老鄉畫遺像(對著遺體),可憐可親的鄉親們勤儉持家,大多生前未照肖像;
這一切皆化作他深切的生命體驗;
秋,對水墨材質已有深層認識和極大興趣,視為靈魂材質,更著力嘗試積墨之法,一發不可收拾,表達個人難以言傳的心語,以承載心靈之魂;
1986年:創作《秦牛》、《鄉音》等十餘幅,參加陝西美術家聯展,引起極大爭議;
1987年:在此前後許多年,但凡他與美院及陝西風行的主流美術意識不同的創作均被刷掉。由此沉思:美術機制尚未建全,故將真正以智慧釋放靈魂抑症之創作改為“地下式”狀態;
1988年:5月,作品《關中漢子》參加“中國西安·日本京都書畫聯展”,被日本私人收藏;
1991年:5月,作品《黃天厚土》、《雨後》參加中日書畫展,被日本書道教育協會收藏;
1993年:論文《正道滄桑》、《從回顧中覺醒——論中國人物畫衰敗之原因》等先後發表;
12月,被評為副教授;
1994年:因老美院20年來住房條件簡陋,尤其後期遷校幾盡廢棄,冬天雪水漏入屋內,在畫室里結成了冰溜。雖艱辛無比,然而漫長的習武生涯和藝術陶冶深得益智,所以他心態依然平靜,信念猶在。畫案在室內因漏雨而不斷搬來移去,大量的書籍、速寫及珍貴資料,如童年、少年和父母彌足珍貴之留影,損失殆盡,成為終生的精神缺憾;
1995年:春,母親逝世。親愛的母親頑強的戰勝病疾11年。在母親生命彌留最後的半分鐘,他用虔誠的藝術之手將她面容上的皺紋反覆撫入她帽子和衣領里。母親的容顏回到了二、三十年前。和遺容告別的那一刻,留給鄉親和他們的竟是奇蹟般至親、至善、安詳、年輕永恆的美好;
感激上蒼賜他藝術之手;
1997年:殫精竭慮,孤守畫室十餘年,苦思近現代中國畫在全球化藝術格局中的窘迫現狀之原因,追尋挖掘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被封建專制所抑制、遮蔽的深層內涵和潛在的生命力。探索中國水墨藝術新出路,逐步研發形成原創、獨到的精神面貌和語言風格;
10月,結束十餘年“地下式”的創作生活。首次以代表作7幅於中國美術館“陝西當代國畫展·中青年風格展”亮相展出,引起評論界強烈反響;之後,移至南京美術館續展,得評論界深切關注;
11月,陳雲崗撰文《大象無形——評晁海大水墨》;
12月,沈奇撰文《北方的聲音——晁海現代水墨畫散論》;
1998年:4月,在陳紹華及張應銘精心設計和關愛下,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晁海畫集》(中法文),收入大幅水墨作品60餘幅。附劉驍純序文《變雄渾為淡泊——談晁海的畫》;
5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展出大幅作品56件,並舉行研討會,劉驍純、邵大箴、水天中、范迪安、朗紹君、王魯湘、賈方舟、易英、殷雙喜、翟墨、楊悅甫、程征、黃篤、安遠遠等近20位理論與批評家出席發言;
法國駐華使館毛磊大使、段魯易參贊、專員柯孟德等前來參觀交流;
程大利騎腳踏車來賓館造訪關懷。深受感動;
新華社為此展發布通稿,中央電視台“午間新聞”中播出,在京諸多媒體進行報導、評述,《陝西日報》頭版報導;
7月,易英撰文《在現實與自我之間——談晁海的畫》;
8月,殷雙喜撰文《反者道之動——關於晁海的水墨畫》;
9月,翟墨撰文《積健為雄——晁海大沒骨水墨畫解味》;
10月,應邀入展“98·上海美術雙年展”,展出大幅作品7件。作品《1996系列之二》被上海美術館收藏;
11月,孫宜生撰文《苦澀·渾融·空靈——論晁海的大水墨》;
1999年:1月,《華夏英才》第一期刊發邵大箴撰文《走獨特的創新之路——談晁海的中國畫》及水墨作品3幅、作者大幅近照;
4月,《文化藝術報》專題八版發表“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研討會”和邵大箴文、易英文及水墨作品、藝術照29幅;
5月,應邀於深圳美術館舉行“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及研討會,展出大幅作品60件。皮道堅、朱錦鸞、陳紹華、李公明、魏小明、裴建華、馬欽忠、魯虹、劉子健、魏青吉、鄭強、張之先等出席發言。香港藝術館朱錦鸞館長提出收藏作品5件;
作品《1991系列之二》被深圳美術館收藏;
深圳電視台“晚間新聞”播出及諸家媒體報導評述;
6月,應邀於廣東佛山圖書館舉行“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展出作品46件。並在該館作學術演講;
10月,應邀於上海美術館舉辦“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並舉行研討會,展出作品65件,盧輔聖、徐虹、王邦雄、舒士俊、陳心懋、王天德、李曉峰、江梅、朱國榮等出席發言;
上海電視台“晚間新聞”中播出及諸家媒體報導評述;
11月,應邀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陳列館舉辦“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展出作品46件,並做學術演講;
作品《北方》、《1998系列之一》等四幅被上海美術館收藏;
“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研討會”刊發於《上海美術館館刊》;
中國與德國合資的安聯大眾保險公司董事長曹恆春一行前來造訪,提出該機構收藏作品10-20件;
大幅作品5件入展成都“世紀之門:1979-1999中國藝術邀請展”;
2000年:1月,王魯湘撰文《我們活著的本質和佛性——觀晁海大水墨》;
5月,應邀於廣東美術館一號廳舉行“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及作品研討會,皮道堅、王璜生、黃專、李公明、魏青吉、方土等出席發言。反響頗大,個展延期十日;
《女麥客之二》被廣東美術館收藏;
廣東省電視台“晚間新聞”播出,多家媒體報導評述;
10月,應邀於江蘇省美術館舉辦“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展出大幅作品56件,並舉行研討會。李小山、吳湘雲、馬鴻增、朱葵、周京新、范揚、靳衛紅、王國斌、羅邦泰、賀成等出席發言。陳傳席、陳授祥等前來參觀並深入交談;
受到陳孝信專訪;
江蘇省電視台“晚間新聞”中播出及諸多媒體報導評述;
應邀赴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作學術演講;
作品《牛系列之五》、《夢回故里之六》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全年入展“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展”,“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陳列展”,“深圳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廣東美術館館藏中國畫展”;
12月,為《美術界》封面人物,發表水天中撰文《水墨秦川——晁海水墨畫的地域文化特色斷想》,及水墨作品、作者近照26幅;
為碩士生導師;
2001年:1月,作品9幅入展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主辦的“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當代書畫大展”,並赴歐洲7國參訪交流;
6月,為文學《山花》雜誌封面人物,內發沈奇的文章,水墨作品、速寫共45幅;
8月,應邀於浙江省博物館·西湖美術館舉辦“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展出作品60件,並舉行開幕式和研討會。肖峰、鮑復興、魏新燕、宋忠元、劉國輝、盧坤峰、卓鶴君、朱穎人、陳向迅、王贊、何加林、謝海、張渝等出席發言;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劉建、宋健明及張浩、張捷、吳山明和夫人等前來參觀,並深入交談;
浙江省電視台“晚間新聞”中播出及諸多媒體報導評述;
《牛系列之八》、《清風》、《夢》被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9月,大幅作品3件入展廣東美術館主辦“中國水墨實驗20年·1980-2000展”,香港藝術館朱錦鸞館長參觀此展時,再次提出收藏展出的3件作品;
作品《1997系列之三》被香港藝術館收藏;
入展北京“1901-2001百年中國畫展”、成都“現代藝術雙年展”;
作品《牛系列之九》被成都現代藝術館收藏;
11月,由江蘇畫刊編選出版《21世紀優秀藝術家畫集·晁海》;
碩士生導師的資格莫名其妙的沒有了;
2002年:5月,《1998系列之一》展於“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陳列展”;
10月,作品7幅入展北京“水墨本色·修為與感知藝術邀請展”;
經一番風波後碩士生導師資格又有了;
2003年:2月,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舉辦“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莫家良、蔡錫昌、楊汝萬、傅申、陸蓉之、朱錦鸞、左冠輝、李和聲、李東強、陳育強、李天生、陳健民等出席並深入交流;
於中大逸夫書院、中大藝術系作學術演講;
應邀造訪蔡錫昌宅邸;
3月,香港《明報月刊》中心版面刊發莫家良撰文《感人的藝術——淺談晁海的水墨畫》及水墨作品6幅;
4月,《香港書畫報》專刊整版發表李小山撰文《晁海水墨世界》、《專家論晁海》、水墨作品9幅;
5月,作品《1998系列之一》展於上海美術館“突顯圖式·館藏作品展”;
10月,作品《牛系列之八》入展“北京首屆國際美術雙年展”;
在應邀巡迴個展的幾年間,晁海的體能和心力消耗巨大,但他對在美院所擔任的課程一絲不苟,用心協調好前後任課時間,完成好教學任務;
2004年:2月,為《十方》藝術封面人物,內發邵大箴、李小山撰文、本人撰文《木劍俠》及水墨作品、作者藝術近照37幅;
4月,接受《中國書畫》編輯徐航特別訪談,發表於第四期,題為“雕塑水墨精神”及作品19幅;
5月,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作學術交流,深得校長金耀基的關注及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中大原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陳方正、香港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邵逸夫獎”基金會秘書長左冠輝、中大逸夫書院院長楊汝萬、中大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等先生的關注並多次進行深入交流;
期間與金耀基校長在兩個多月中深談6次,所及內容之廣之深甚之。金校長先後送他十本自己的著作,認為他的水墨藝術詮釋了著作中的文化精神思想。晁海突然深感人生如此美好。對金先生人品超邁、卓識閎論深表敬佩,更對先生宏大的文化道義、責任感和對他的關懷愛護,感念不已;
期間接受香港亞洲電視台“文化名人”欄目專訪,全球播出;
6月,金耀基校長撰文《中國水墨畫的一座奇峰——我讀晁海的畫》;
應邀造訪張德勝並進行深入交流;
8月,陳傳席撰文《為勞苦大眾吶喊的藝術家——晁海》。稱“此文自2003年思考,2004年春開始寫,2004年5月6日完成,7月份修改”;
9月,作品2幅入展 “武漢首界美術文獻提名展”,並獲“文獻獎”;
作品《2004年系列之一》被美術文獻雜誌社永久收藏;
德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寇文剛攜夫人造訪,深得其關注,之後不間斷的進行深層交流。寇參贊有心薦他於德國柏林藝術宮舉辦個展,並做了大量的工作,旨在促進兩國高層文化藝術交流,他深表謝忱。但事情並不順利。2005年為中德文化年,漢堡市給寇參贊來信息,可薦優秀畫家在漢堡做個展。然在柏林藝術宮作水墨藝術個展是他的願望;
11月,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於新亞書院舉行“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金耀基校長同莫家良教授主持開幕式並講話,於藝術系作學術演講;
12月,作品《1997系列之二》為《上海書畫》封面,內發朱孔芬編輯撰文《由晁海的繪畫看當代水墨藝術觀念的變革》及水墨作品4幅;
2005年:1月,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決定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名家畫集——晁海》,開始編選;
7月,經數月辛勤工作,各方同仁合作與努力,完成出版《中國當代名家畫集——晁海》,內發劉驍純、王魯湘、李小山、陳傳席撰文和150幅水墨作品;
此本畫冊為該系列第47本,改變了原不能動的重要三項:一、由中文改為中英文;二、圖版依作品節奏不受局限而出恤;三、文字突破原字數限制;
8月,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和人民美術出版社於中國美術館舉辦“《中國當代名家畫集——晁海》新書出版發布暨作品研討會”。劉驍純、林陽、劉繼明、邵大箴、水天中、徐虹、陳傳席、賈方舟、薛永年、寇文剛、殷雙喜、魏殿松、翟墨、趙力忠、李一、安遠遠、於贏波、趙小來等出席發言。范迪安、程大利、陳孝信等撰寫書面發言賀詞。范迪安文:“晁海這本畫冊是一本有質量、有分量的好書,雖有畫家本人參與,但大利先生的關心、編輯以及印刷各方的努力都功不可沒。很顯然,這本畫冊為‘大紅袍’系列增添了新的光彩……,使‘大紅袍’系列有了名副其實的‘當代’意義。”;
新華社、中新社為此發布通稿,諸多媒體記者出席會議,採訪交流及報導評述;
11月,陳傳席撰文《為勞苦大眾吶喊的藝術家——晁海》收錄於《畫壇點將錄——評現代名家與大家》35位之中;
2006年:春,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作學術交流。受到楊振寧和夫人的關注,並應邀聚宴。楊先生友好的問及中國宣紙、水墨材質的外延、特性、內涵等問題,談及文化生態、創造機制的建構等等問題。認為他的水墨藝術是深層的文化和真正的創造,且富有民族本體性。更令他感觸的是,楊先生曾多次將印有他水墨作品的雜誌給美國的畫家和美術博物館的朋友欣賞;
1月,作品《牛系列之六》為《中國畫收藏導報》封面,內發“名家摘集”與本人撰文《魂兮歸來——水墨藝術漫談》及作品25幅;
大幅作品3件入展上海多倫美術館“水墨再生:2006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
作品3件參加北京“農民·農民中國美術館藏品暨邀請展”;
3月,與英國駐廣州總領事胡克定相聚交流;
4月,為《中國藝典》封面人物。內發陳傳席評論文章,本人文及水墨作品、近照43幅;
5月,和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一同與現任校長劉遵義相聚,並進行友好深入的文化交流;
6月,作品《北方》展於“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陳列展”;
《美術研究》刊發陳孝信2001年訪談後整理的《經歷與追求·體驗與抱負——晁海談藝錄》及水墨作品8幅;
8月,作品《2004牛系列之一》為《藝術》雜誌封面,雜誌內“觀象台”欄目專題發表陳傳席文及“諸家論晁海”,水墨作品、藝術活動照20幅;
10月,大幅新作5件參加北京宋莊“水墨同盟首屆邀請展”,並受到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特別專訪。後與該報文化評論人士西蒙、高虹多次深入交流;
12月,西蒙撰文《以無羈原創的現代水墨觀照生命:記晁海——中國當代藝術的率性之子》,並同水墨作品、作者近照發表於《法蘭克福匯報》;
2007年:1月,《中國文化報》美術周刊第二期頭版發表范迪安撰文《晁海·化萬物於心胸》(題目為該報主編所加),內“名家專版”發表水墨作品7幅和沈奇文《晁海現代水墨藝術散論》;
2月,應德國駐華大使史丹澤之邀於使館座談交流,初識大使和夫人。同時德國金融界人士岳慕禮認真觀看、欣賞畫集多遍並深入交流後提出:一、收藏水墨作品;二、在其所在的機構為晁海舉辦個人展覽。對此關注他表示謝意;
5月,巨幅作品2件於北京今日美術館入展“文脈當代·中國版本藝術邀請展”,再次接受《法蘭克福匯報》特別訪談,及義大利《新聞報》郗士的訪談;
10月與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先生對話——用生命的體驗塑造水墨的靈魂一文、22件水墨作品、27幅作者藝術照、大計事11月發表於《東方藝術·大家》並為此期封面人物;
2008年:5月於陝西美術博物館參加陝西省文化節舉辦的“中青年當代藝術展”;
6月由美術理論家提名:中國當代水墨赴瑞典馬爾默布卡廷娜托莊園“中國藍”文化藝術展;
7月參加由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當代水墨新境展”於柏林國家博物館展出;
9月參加“長風萬里行·中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於陝西美術博物館展出;
10月水墨作品七幅和德籍文化學者西蒙先生撰文:以無羈原創宏大的現代水墨觀照生命——評晁海當代中國藝術的率性之子,發表於德國柏林《世界藝術論壇》;
2009年:5月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 “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展” 於台北美術博物館展出;
8月 “晁海:化萬物於心胸(范迪安文)”、“敦煌飛天線之美與晁海現代積墨之美——《敦煌語絲》節選(金耀基文)”、“中國水墨天地中的一座奇峰——晁海的繪畫語言(金耀基文)”和七件作品8月14日整版發表於人民日報海外版:《卓然獨步·晁海現象》;
9月參加西安美術館(原曲江美術館)舉辦的“建館首次中國畫藝術展”;
10月參加陝西美術博物館舉辦的“陝西省美術作品邀請展”;
2010年:2月 “傳統水墨如何彰顯當代文化——美術理論家以晁海為例談藝術創新”范迪安、陳傳席、薛永年、程大利、李小山、李一、殷雙喜文和六件水墨作品發表於光明日報2月4日;
“新語言 新精神 純然的 現代的·開創中國新繪畫水墨藝術形態——訪著名畫家晁海”李樹森,整版發表於人民日報海外版人物欄目;
4月參加中國美術館赴台北“中國美術館館藏扇面作品展”;
5月參加第九屆廣東省藝術節“中國畫作品特邀展”;
9月參加浙江省浙江美術館舉辦的“農民畫時代·時代畫農民中國畫邀請展”;
2012年:10月在保利藝術博物館舉辦晁海水墨作品展
2013年:9月作為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比什凱克峰會系列活動之一,“和平之旅”國際美術作品展12日在吉爾吉斯斯坦拉開帷幕。晁海先生作為中國特邀藝術家參加此次展覽

出版著作

1998年出版《晁海畫集》
2001年出版《21世紀優秀藝術家畫集第一輯———晁海》江蘇美術出版社
1998年“五一”於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晁海畫集》首發活動、召開學術研討會,並應邀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舉辦晁海藝術講座。
2005年出版《中國當代名家畫集-晁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2年出版《晁海水墨世界》《美術理論家文化學者論晁海水墨世界》

參加展覽

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
1989年第七屆全國美展
1994年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7年陝西當代中國畫展·15人風格探索展(北京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
1997年世紀之星首屆中國藝術雙年展(南京博物院、加拿大)
1999年世紀之門:1979-1999中國藝術邀請展(成都國際現代展覽館)1999年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陳列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0年新中國畫大展(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2000年2月庚辰新春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0年3月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陳列展(上海美術館)
2000年7月深圳美術館館藏作品展(深圳美術館)
2000年8月廣東美術館館藏中國畫展(廣東美術館)
2001年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當代藝術大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展覽大廳·巴黎)
2001年8月2001國際中國畫年展(大連)
2001年9月中國·水墨實驗20年(廣東美術館)
2001年10月1901———2001百年中國畫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1年11月全國畫院雙年展
2001年12月成都現代藝術雙年展
2001年12月西安國際抽象水墨畫大展
2002年11月水墨本色·2002修為與感知(炎黃藝術館)

作品收藏

2004年 《作品2004系列之一》 生宣水墨 美術文獻收藏;
2002年 《2002系列之八》 生宣水墨 成都現代藝術館藏;
2000年 《作品牛系列之八》 生宣水墨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夢回故里之六》 生宣水墨 江蘇省美術館藏;
2000年 《作品牛系列之五》(照片、反轉片選擇製版) 生宣水墨 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1998年 《作品一九九八系列之一 》 生宣水墨 上海美術館收收藏;
1997年 《作品一九九七年系列之三 》(用照片) 生宣水墨 香港藝術館收藏;
1996年 《作品1996系列之二 》 生宣水墨 上海美術館收收藏;
1996年 《作品一九九六系列之二》 生宣水墨 上海美術館收藏;
1996年 《作品1996系列之七》 生宣水墨 中國美術館收藏;
1996年 《作品夢》 生宣水墨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1995年 《作品女麥客之二》 生宣水墨 廣東美術館收藏;
1995年 《作品夢回故里之九》 生宣水墨 中國美術館收藏;
1993年 《作品北方》 生宣水墨 上海美術館收藏;
1993年 《作品夢回故里》 生宣水墨 上海美術館收藏;
1992年 《作品夢回故里之八》 生宣水墨 中國美術館收藏;
1991年 《作品一九九一系列之二》 生宣水墨 深圳美術館收藏;
1991年 《作品水墨作品》 生宣水墨 上海美術館收藏;
1990年 《作品清風》 生宣水墨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作品評價

晁海的水墨作品以大山般巍峨雄渾的西北農民、牛馬、樹木的形象充斥畫面,雲團般筆墨堆積疊加而形成的動勢形態,將歷史文化尋根的英雄主義渲染得情顯蒼涼。他的作品中,貫串著民族文化“一生萬,萬歸一”的哲學命題,體現了他立足本上文化追源溯流的精神。
晁海的廣為收藏者喜愛的題材"鶴靈圖",以積墨筆意,凝重,暈染……或一鶴傲首回盼,或單鶴顧影生姿,或一鶴一靈(靈芝)相得益彰,賦予鶴靈這一中國畫傳統題材以時代高度,藝術高度的新穎活力.
晁海(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
應該說,晁海的這種被稱之為鄉土表現主義的水墨繪畫,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精神取向。它是對水墨界聲勢浩大的革新運動以及以較為膚淺的表面化形式介入現代生活的一類水墨,在某種程度上的感情清理。這也許與20世紀SO年代初興起的那場鄉土繪畫潮流有些不謀而合,當時那是對政治現實主義的一種反撥,呼喚自然主義和人本主義的回歸;如今我們遭遇的卻是資訊時代所帶來的精神貧乏。前提雖然不同,指向卻有幾分相似。在一個理想主義的斜陽時代,過份渲染這種英雄主義或許顯得有些不甚諧調,但正是這種不諧調為陶然於現代文明中的人們帶來了一片儘管逆耳但卻能令人遐想的清澈之音。

巨大影響

著名畫家晁海的現代水墨作品,在國內外獲得巨大影響和高度評價。晁海先後在香港、內地舉辦12次個展,並出席國內外多種重要畫展,有19件作品已為香港藝術館、中國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廣東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等榮譽收藏,並被評論界視為當代中國水墨畫中最具有研究價值和學術品位的代表人物。美術評論家稱晁海在當代中國畫壇是一位個性鮮明,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水墨畫家,他在作品中雕塑出的東方水墨精神,十分具有震撼力。觀賞晁海的現代水墨畫,尤其是那些鄉村人物畫和以牛為代表的動物畫(實為人物畫的分延),所受到的第一衝擊力是巨大的語言陌生感——傳統中國繪畫語言系統中不斷重複的各種程式、常規與范化,在這裡幾已蕩然無存而返虛入渾,進入一種單純一統的無序狀態:有筆不言,有墨不言,純以原生態的積墨語言作混沌游移,構成耐人尋味的新奇語境。他甚至完全放棄了“線”(包括粗筆大線)的運用,也很少著色,諸如乾、濕、濃、淡、皴、擦、點、染、勾、勒、塗、抹、點線面、黑白灰等常規性的對比關係,皆予以弱化。用筆惚出恍入,含蓄平和;用墨見氣見韻,氣沛韻長。整體語感,於潛隱中見沉雄,由幻化中示恢宏,潤而有骨,以虛見實,得厚重,也得空靈,給人以冰中生火、火里含凍的視覺感受。同時,由於其語言具有極其高深又極其純粹的技術含量,更有了不可模仿與複製的獨在魅力,是一次富有原創性從而有效地改寫了中國水墨語言譜系的歷史性突破。
顯然,這一語境的創生,顯示了藝術家磨礪已久的包容性和整合能力,既避免了西方繪畫語言的本土仿寫,又超越了對傳統語彙的簡單重構,是源自創作者獨立探索精神的最終體現,從而得以拓殖出被中西傳統所忽視或被遮蔽了的語言功能,用我們中國畫的言說方式,來說出新的人物畫意識,並以此透顯世界意識在我們生存中的影響,從而得以真切地表現出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現代感,是一次由生存體驗的積澱到語言體驗的突破的艱難跋涉,其恪守的藝術立場和探索路向,具有強大而超越性的生命力

晁海現代水墨藝術散論

自1998年5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晁海現代水墨藝術展”,並獲得當代美術理論與批評界權威人士的一致稱許和讚譽,引起強烈反響,到2005年8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隆重出版《中國當代名家畫集·晁海》大型畫冊(俗稱“大紅袍”),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出版新聞發布會暨研討會。僅僅8年間,晁海已迅速躍升為跨世紀中國美術界一個舉足輕重的耀眼人物,成為21世紀中國畫歷史進程中,一座具有開創性的、高海拔崛起的山峰,為海內外所矚目!
這期間,晁海還先後應邀在國內外舉辦純學術性的大型個人展及出席各類重要大展二十餘次,共有近二十幅代表作品為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浙江省博物館、上海美術館等10餘家榮譽收藏,並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做訪問學者,辦展講學,名重香江。
晁海創造了一個奇蹟——這一奇蹟的獲取,一與市場無關,二與體制無涉,純粹靠作品的學術含量並以純學術的路子,進入批評界的視野,改寫歷史的進程——究其因,還是晁海的作品感動了所有面對他作品的人,撼動了這個時代還未完全喪失的、潛在而純正的審美神經與價值立場。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兩點:一是體現在晁海畫作中極為深沉凝重而富有文化意蘊的精神負載,二是其具有原生態、原創性、高度個人化而又能為東西方所共鳴的水墨語言。相對於當下為市場與體制所役使、為淺近功利所驅迫的畫壇而言,這兩點無疑都是缺之已久的稀有元素。
晁海作品晁海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