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曲(蕭綱的詩)

春江曲(蕭綱的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春江曲》是梁簡文帝蕭綱的作品之一,言簡意賅地刻畫了離別女的苦楚。

春風纏綿,春水縹緲。行人一心急著渡江,無暇回顧;只留下堤上送行的人兒,空自悲切。詩人打破了離別詩中常見的雙方依依難捨的寫法,敏銳地從真實生活中捕捉了這一小小的、使人淡淡地惆悵的情景,信手寫成這樣一首小詩,將他自己一瞬間的感受、情緒凝固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春江曲》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出處:玉台新詠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蕭綱
作品全文,注釋,客行,相爭,京口,上人,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客行只念路,相爭度江口。
誰知堤上人,拭淚空搖手。

注釋

客行

離家遠行,在外奔波。《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南朝 宋 鮑照《還都道中作》詩:“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蘆州 。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唐溫庭筠《商山早行》詩:“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明吳騏《感時節事寄計子山陸孝曾》詩:“客行愁道路,時事慮蕭牆, 薊 北非吾土, 秦 中亦客鄉。”

相爭

彼此爭奪;爭鬥。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相矜以知,相軋以勢,相爭以利。”《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萬 家兩個大兒子只好眼睜睜看他使勢行兇,不敢相爭。”

京口

古城名。在今 江蘇 鎮江市 。公元209年, 孫權 把首府自 吳 ( 蘇州 )遷此,稱為 京城 。公元211年遷治 建業 後,改稱 京口鎮 。 東晉 、 南朝 時稱 京口城 。為古代 長江 下游的軍事重鎮。《宋書·武帝紀上》:“公大喜,徑至 京口 ,眾乃大安。” 清吳偉業《送周子俶》詩:“ 京口 正用兵,倉皇過 瓜步 。”

上人

(1).道德高尚的人。 漢賈誼《新書·修政語下》:“聞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聞道而弗取藏,知道而弗取行也,則謂之下人也。”
(2).《釋氏要覽·稱謂》引古師云:“內有德智,外有勝行,在人之上,名上人。”自 南朝 宋 以後,多用作對和尚的尊稱。《南史·宋紀上》:“嘗游 京口 竹林寺 ,獨臥講堂前,上有五色龍章,眾僧見之,驚以白帝,帝獨喜曰:‘上人無妄言。’” 宋蘇軾《吉祥寺僧求閣名》詩:“上人宴坐觀空閣,觀色觀空色即空。” 清陳夢雷《為心月上人書紙》:“今我上人,號為 心月 ,世人觀者莫於心外別求月體,莫於月外別作心相。”
(3).居於上位的人,指君主。 馬王堆 漢 墓帛書《十六經·正亂》:“上人正一,下人靜之,正以侍(待)天,靜以須人。” 明謝肇浙《五雜俎·事部二》:“貝錦一成,泣血剖心,上人終不見信,如 宋真宗 者,今監司千萬中無一人也。”
(4).舊時對主人的稱呼。《紅樓夢》第一一一回:“上人裡頭派了 芸兒 在家照應,不必送殯;下人裡頭,派了 林之孝 的一家子照應拆棚等事。”《天雨花》第一回:“前後左右皆侍女,上人簇擁在中心。”
(5).方言。子女對父母或祖父母的稱呼。 茹志鵑《妯娌》:“ 紅英 嘴裡機械的跟著稱呼,腦子裡卻想著昨天在青年團小組會上同志們給自己做鑑定時,囑咐的那些話:‘對上人要尊敬,勞動要走在前面。’”
凌駕於他人之上。《左傳·桓公五年》:“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

作品賞析

古來寫送別的詩不知有多少,或是寫送者“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國風·邶風·燕燕》)的哀傷,或是寫“將去復還訣”(鮑照《代東門行》)的留戀。蕭綱此首《春江曲》卻有些特別,他一面寫送者佇立堤上,拭淚搖手;一面寫行人熙熙攘攘,爭著上船度過京口(今江蘇鎮江,當時是大江南北交通要道)。送者肝腸寸斷,動漫希望行人再回頭看她一眼;行者卻什麼也顧不上,只一心想著上路。於是,靜與動,淒清與喧鬧,多情與寡意,全詩便由這些矛盾著的因素交織構成。
五言四句,樸素得猶如口語,亦精煉到了極點。“客行只念路”的“只”字,叫人知道堤上的情人並不在念他念中。“相爭度江口”的“相爭”二字,使人聯想到渡口的喧囂,同時也和“只念路”呼應——一個人在那種緊張的氣氛中往往無暇顧及其他。“誰知”二字,襯出了“堤上人”被撇在一旁的淒清。“空搖手”的“空”字,不但表面那行人並未報以同樣的動作,而且暗示他當時也沒有懷著同樣的心情,越發顯得“堤上人”的妄自多情。五言四句是南朝民歌《吳聲》、《西曲》常用的形式,蕭綱此首當然是受其影響。但用字的精確和富於暗示性,卻又顯出文人詩的特色,也使詩顯得含蓄,有言外之意。
我們還想起《西曲歌.那呵灘》中的兩首“聞歡下揚州,相送江津彎,願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各自是官人,哪得到頭還。”這是男女倡答之詞。女子痴情而那男子卻給她潑冷水。蕭綱是否受這兩首小詩的感發而作此《春江曲》的呢?可能是,但亦未必。看來他的靈感主要還是來自親身經歷或親眼所見。《那呵灘》寫的是男女間的事,一看便知;《春江曲》則除了“堤上人”顯得柔弱的形象使人感到是一位女子外,並無明確的語句說明是女子送別情人。若不是它被選入《玉台新詠》這部專錄與女子有關詩歌的總集,我們甚至不妨看成是寫一般的相送情景。行人的“只念路”而不顧念堤上之人,也可能是由於爭著渡江的特定環境,而不是他的薄情。可以說,這首小詩超越了男女情事的描寫,它敏銳地抓住了送別中有時會出現的一種情景,傳達了一種淡淡的哀愁。詩人用《春江曲》這個題目。春日的江流本該給人以生機盎然的明快之感,但詩中寫的卻是離別的愁緒。作者似乎從這種反差中品味到一種難以捉摸的惆悵,詩人的心靈實在是敏感的!

作者簡介

梁簡文帝蕭綱(503年―551年),字世纘,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蕭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蕭統同母弟,母貴嬪丁令光,南北朝時期梁朝皇帝、文學家。由於長兄蕭統早死,蕭綱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囚餓死,蕭綱即位,大寶二年(551年)為侯景所害。蕭綱因其創作風格,形成“宮體”詩的流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