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漢語漢字)

星(漢語漢字)

星(拼音:xīng)是漢語常用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星”本指夜晚天空中有光亮的小星體,後也指單獨的星體。古代所說的“星”,包括今天所說的“恆星”、“行星”、“流星”、“彗星”等等。星星在夜空中是細小閃亮的,所以“星”字又指細碎而微小的東西,如:汗星、吐沫星。因為流星划過天空時會發出耀眼的光芒,“星”又引申為在某一領域有特別貢獻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如:歌星、影星、明星。

說文解字》星作曐,後簡化為星。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
  • 外文名:star
  • 拼音:xīng
  • 注音:ㄒㄧㄥˉ
  • 平水韻部:下平九青 
  • 部首:日
  • 筆畫數:4+5
  • 筆順:丨㇕一一ノ一一丨一
  • 造字法形聲
  • 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 異體字:曐、皨、㽮、壘、𠻖、𤯢、𤽛、𤾪
  • 統一碼:661F
  • 五筆:JTGF
  • 倉頡碼:AHQM
  • 鄭碼:KMC
  • 四角碼:60105
  • 字級:一級(編號1488) 
字源解說,詳細解釋,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寫,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集成,

字源解說

形聲字。表示星星的字本是“”,甲骨文“晶”用三個圓形表示天上發光的星體。後來因為“晶”被借作“形容光亮”(如“晶瑩”)、“結晶”和水晶礦物用,於是另造了“星”。“晶”與“星”本一字分化。“星”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中間是聲旁“生”字;“生”的周圍或兩旁的“口”字形模擬夜空的星辰(圖1、2)。周代中期“麓伯星父簋”里的“星”字的構形已變成“晶”下從“生”了(圖3),這是金文,隸定寫作“曐”。但到了戰國時期(圖5),便把“星”頭三“日”省為一“日”,體現了中國文字的發展過程是不斷簡化的過程。以後,“星”字就以小篆為基礎發展為的漢隸(圖8、9)和楷書。

詳細解釋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名詞
宇宙間發射光或反射光的天體,如恆星行星衛星彗星等。一般指太陽、地球、月球之外的夜空中發光的天體。
star
《詩經·大雅·雲漢》:“瞻卬昊天,有嘒其星。”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星雲星座星表;斗轉星移
形狀像星星的東西。
《北史·楊播傳附楊津》:“賊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堅城,唯畏公鐵星。’”
紅星;海星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鳥七宿的第四宿。
淮南子·天文訓》:“五星、八風、二十八宿”
泛指二十八宿。
周禮·春官·占夢》:“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
木、火、金、水、土五星的總稱。
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玄註:“星,謂五星;辰,日月所會。”
〈文言〉天文;星體明、暗、薄、蝕等現象。古時多指以星象推算吉凶的方術。
astronomy
《後漢書·公孫瓚傳》:“(袁)紹令星工伺望祥妖。”
王績《晚年敘志示翟處士》詩:“望氣登重閣,占星上小樓。”
〈文言〉分星,指分星所應的地域。
constellation
賈島《送蔡京》詩:“躍蹄歸魯日,帶漏別秦星。”
〈文言〉指星相術。
astrology
漢書·王莽傳下》:“臨妻愔,國師公女,能為星,語臨宮中且有白衣會。”
〈文言〉借指年。
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言〉夜。
night
黃元吉《流星馬》第一摺:“到那裡馬得能在手,則要你不分個星晝。”
古代婦人頰輔上塗染的裝飾物。
庾信《鏡賦》:“靨上星稀,黃中月落。”
零碎或細小的事物。
bit
火星;星子
秤桿上標記斤、兩、錢的小點。
賈島《贈牛山人》詩:“鑿石養蜂休買蜜,坐山秤藥不爭星。”
比喻事業上(多指文藝、體育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
明星;球星;歌星;追星族
用以表示等級。
星級;五星上將
儀仗中的器物名。雕木六瓣交聚,鏤雲蝙蝠,圓頂如星。銜以龍首,塗金。全長八尺七寸。
清史稿·輿服志四》:“……立瓜、臥瓜各十六,星、鉞各十六。”
樂器名。又名碰鐘。狀如小杯。
清史稿·樂志八》:“星,范銅為之,口徑一寸八分,深一寸,中隆起,各穿圓孔,貫以紃,左右合擊。”
形容詞
〈文言〉形容多而分散或分散。
disperse
星居;星處;星羅棋布
〈文言〉斑白。多指鬢髮。
《詩經·秦風·車鄰》:“有馬白顛”。唐孔穎達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唐寅《聞江聲》詩:“歲事匆匆兩鬢星,坐看檐影下虛屏。”
〈文言〉形容迅疾,像流星一樣。
rapid
星行電征星流;星飛
〈文言〉形容明麗、璀燦。
章孝標《鷹》詩:“星眸未放撇秋毫,頻掣金鈴試雪毛。”
〈文言〉指與帝王有關的事物。
imperial
〈文言〉形容細小。猶言一點。
白樸《梧桐雨》第四摺:“這待詔,手段高,畫的來沒半星兒差錯。”
動詞
〈文言〉(雨止)星出。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說於桑田。”鄭玄箋:“星,雨止見。”
量詞
〈文言〉用於金、銀。
蘇軾《與子由書》之二:“程德孺言弟令出銀二百星見借。”
〈文言〉用於細小之物。多與“一”連用。
鄭振鐸《取火者的逮捕》三:“他一聲不響的向那一星紅光走去。”
(以上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七上】【晶部】桑經切(xīng)
萬物之精,上為列星。從晶生聲。一曰象形。從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
𠻖,古文曐。
〖注釋〗①與日同:王筠《說文解字句讀》:“上古作‘品’,中古又加‘·’於品中而作晶,遂與日同也。”

說文解字注

【卷七上】【晶部】
萬物之精,上為列星。
註:《管子》云: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閒謂之鬼神,藏於胷中謂之聖人。星之言散也,引伸為碎散之偁。
從晶,從生聲。
註:桑經切。十一部。
一曰象形從○
註:從三○故曰象形也,大徐○作囗,誤。
𠻖,古文。
註:所謂象形從○。
星或省。
註:春秋說題辭云:星之為言精也,陽之榮也。陽精為日,日分為星。故其字日生為星。依此則又當入日部。

廣韻

桑經切,平青心 ‖生聲耕部
星,星宿。《說文》曰:“萬物之精,上為列星。”《淮南子》曰:“日月之淫氣,精者為星辰也。”又姓,《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桑經切。十二。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星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古文:𠻖、曐、𤽛、皨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竝音腥。《說文》:萬物之精,上為列星。從晶生聲。一曰象形。從口。古口復注中,故與日同。《釋名》: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傳:星,四方中星。
又《洪範》:五紀,四曰星辰。傳:二十八宿迭見,以敘節氣。又: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傳:星,民象,箕星好風,畢星好雨。《史記·天官書》:星者,金之散氣。註:五星五行之精,眾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行,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前漢·天文志》:經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七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國官宮物類之象。《淮南子·天文訓》:日月之淫氣精者為星辰。
又星星,猶點點也。謝靈運詩:星星白髮垂。
又草名。戴星、文星、流星,皆谷精草別名。《本草綱目》:此草生谷田中,莖頭小白花,點點如亂星。
又姓。《廣韻》:《羊氏家傳》曰:南陽太守羊續,娶濟北星重女。
《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宋體)字形對比(宋體)

書寫提示

筆順動畫演示筆順動畫演示
❶“日”窄“生”寬。
❷“日”,居上居中,上寬下窄。
❸“生”居下居中,撇從橫中線起筆,首筆橫收筆於橫中線,豎筆寫在豎中線,末筆橫長而平。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音韻集成

小韻反切聲母(紐)清濁韻母韻目韻部韻系聲調擬音韻攝
上古音
sleːŋ
廣韻
桑經切
全清
青開
下平十五青
平聲
四等
開口
sieŋ
中原音韻
全清
庚青
陰平
齊齒呼
siəŋ
洪武正韻
先青切
全清
十八庚
平聲
siəŋ
息井切
全清
十八梗
上聲
tsiəŋ
分韻撮要
第七英影應益
陰平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