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艦隊2

星際迷航:艦隊2

《星際迷航:艦隊2》是Activision公司於2001年根據美國科幻影視劇《星際迷航》改編的一款即時戰略遊戲,由Mad Doc Software公司開發,本遊戲延續了前作《星際迷航:艦隊》的特點,採用三維畫面,並且新加入了卡達西和8472兩個種族以提高可玩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際迷航:艦隊2
  • 原版名稱:Star Trek: Armada II
  • 遊戲類型:即時戰略
  • 遊戲平台:Windows PC
  • 開發商:Mad Doc Software
  • 發行商:Activision
  • 發行日期:2001年6月26日
遊戲特色,遊戲劇情,星際聯邦戰役,克林貢戰役,博格戰役,遊戲單位,星際聯邦,克林貢帝國,羅慕倫星際帝國,卡達西,博格,種族8472,系統配置,其他信息,製作小組,作弊代碼,

遊戲特色

《星際迷航》系列遊戲在玩家心裡一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沒有玩家會說《星際迷航》遊戲不好玩,不好看。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星際迷航》的新作又出爐了,遊戲是著名的星際迷航系列遊戲的又一續作!
標題海報標題海報
本作比起以往《星際迷航》的系列遊戲的確出了不少,同時帶給玩家的也是完美的震撼,遊戲寄託了依舊的狀況,故事發生在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以太空為戰爭舞台的動作冒險遊戲,在遊戲中也固而特彆強調了正個遊戲的故事劇情和戰術技巧,單人遊戲特點是根據遊戲過程動態產生任務,這可是該遊戲的賣座之處!支持6人以上多人任務對戰!玩家可選擇數種政治集團力量之一。《星際迷航:艦隊2》的單人任務線中,玩家將可以率領《星艦迷航》中最著名的三個種族進行遊戲:星艦聯邦(Federation)、克林貢人(Klingons),以及博格人(Borg)。由於博格人發展出了一種可以瞬間將整個星球上的居民同化的武器,因此整個聯邦艦隊都努力試圖的阻止這個新的威脅。
然而,在這同時,在羅慕倫人(Romulan)的策劃下,卡達西人(Cardassians)趁著聯邦最脆弱的時候發動的大軍突襲,只有克林貢人的介入才能平息這場紛爭。另外,超空間種族8472繼續展開對博格人的攻擊,試圖撲滅德爾塔和阿爾法象限的所有生物。
開場動畫是每個遊戲的重頭戲,《星際迷航:艦隊2》支持3D加速卡,所以在遊戲中製作者首先把畫面放到了最主要的前例,帶給大家的是一中新的視覺效果,由於是模仿太空,所以畫面也是特別精細,而且有很多的過場情節都是利用動畫形式來播放的,這樣使的玩家可以清楚明了的了解劇情。更多簡單的建築和任務造型也是遊戲中鮮明的特色之一,可以說每個人物和艦體都很酷。《星際迷航:艦隊2》雖然沿用了前作的3D引擎,但卻作了大幅度的改良。有鑒於前一代採用了固定的俯視視角呈現遊戲,《星際迷航:艦隊2》導入了新的戰術視角將前述的兩種呈現方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新的模式中,攝影機可以隨著任何星艦旋轉,而且星艦可以在3D空間中移動。
您只需按下一個熱鍵,便可以在策略和戰術視角間切換。這個新功能使《星際迷航:艦隊2》加入了《萬艦齊發》的戰術星艦要素,但是在操控上卻仍舊保留了簡單易學的特性。這種新的近距離視野不只可以讓玩家精細地控制他們的艦隊,更可以讓他們看到戰爭時所呈現的驚人場面。
遊戲截圖-克林貢VS卡達西遊戲截圖-克林貢VS卡達西
和前作相較之下,《星際迷航:艦隊2》顯得更為漂亮。新星艦的材質細節明顯的提高(每艘星艦約600或700個多邊型),而原有的星艦則以高精細度的材質重新貼圖,加上新增的許多單位,使得單位的總數從原先的35種左右提升至100種。此外,在《星際迷航:艦隊2》中有五種3D艦隊移動陣型,包括了兩個箱型陣型、兩個攻擊陣型,以及兩個防禦陣型。透過這些陣型,使得星艦在戰鬥中更容易操控。每支艦隊中最多可以容納16艘星艦,而您至多將可以控制50艘星艦。
最特別的是,《星際迷航:艦隊2》為了避免您在戰鬥中無法觀看到絢麗的戰鬥場面,並可以讓您更進一步地學習戰術,特別增加了記錄功能,讓您能夠在任務或多人連線對戰結束後,重播戰鬥的過程。
在《星際迷航:艦隊》里,讓聯邦星艦顯得相當渺小的博格方塊卻顯得相當小,但在《星際迷航:艦隊2》里八個標準或戰術方塊可以整合成一個融合方塊,各種方塊有驚人的破壞力與大小。在畫面上看到大批的星艦試著阻止一個融合方塊是非常令人滿足的一件事。
在《星際迷航:艦隊2》中,不只擁巨大的星艦,同時也還有許多的小型星艦。遊戲裡替各個種族引入了護航星艦,扮演支援性的角色。舉例來說,聯邦的護航艦以在戰鬥中恢復星艦的護盾矩陣,而羅慕倫人的護航艦可以讓羅慕倫的戰鳥(Warbird)在隱形時發射炮彈。各式各樣的星艦都擁有獨特的武器或能力。
《星際迷航:艦隊2》的星艦能以曲速前進,快速地在地圖上移動,為了配合星艦的高速移動,地圖幾乎是原來的兩倍大,不過星艦以曲速移動時將無法發射炮火,此外,當附近有星球的重力場時,將無法以曲速移動。
而在音效上面由於遊戲是設立在外太空的一中形式,因此音樂偏向與一中流行的風格,同時也是為了可以迎合現代輕青少年的口味,遊戲本身的風格,許多有魄力的過長音樂都是在最為重要個緊張的關口出現,給大家帶來不同凡響的音樂享受,且可以更加是玩家容入戰鬥中的氣氛當中,而且遊戲中最為重要的是每一個主要角色都有本人來替遊戲中的人物配音所以顯得遊戲更加精彩。
遊戲截圖-星雲級單挑博格艦隊遊戲截圖-星雲級單挑博格艦隊
交易是遊戲中必不可少的系統,幾乎在遊戲中每個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交易,包括各種的資源,單位,科技,同盟以及地圖信息。
操作也是一個遊戲不可以瑣忘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公司確信他們的控制界面會令人滿意。他們設計了一系列的選項選單和一個熱鍵系統,讓你無需切換視點就能操縱飛船的各個系統。所以,如果你喜歡親自操縱每個獨立的系統,請隨意,而那些只願意操作一個控制臺的玩家也能夠應付自如。
總的來說,在《星際迷航》系列遊戲中,玩家對遊戲的接受程度是讓開發者非常滿意的,其實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研究和品味遊戲可以看的出,遊戲開發者是有著創新的意識和技巧來設計的。同時可以體會到開發著對冒險遊戲未來的一種探索和開拓。
忠實的trekker用期待的目光和興奮的心情來迎接明天,希望明天的太陽可以托起最為優秀的精彩遊戲。

遊戲劇情

註:戰役名稱中譯名與原文不完全相符

星際聯邦戰役

入侵前奏(Invasion)
遊戲截圖-元首級星艦遊戲截圖-元首級星艦
生死幹線(Lifelines)
邪惡復甦(Recovery)
中立地區(Along the Neutral Zone)
超越星空(Into The Breach)
黑暗煉獄(Inferno)
無畏騎士(The Cavalry)
數據回收(Data Retrieval)
戰鬥舞台(Staging Grounds)
重返家園(There And Back Again)

克林貢戰役

扎拉斯匕首(Uprising: A Dagger at Zarush)
遊戲截圖-聯邦VS卡達西遊戲截圖-聯邦VS卡達西
劊子手行動(Executioner)
勇闖新世界(Brave New Worlds)
嚴密的封鎖(Blockade)
未知的犒賞(The Unknown Prize)
羅慕倫陰謀(The Romulan Connection)
克魯斯之役(Battle of Crucis Major)
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
勝利的曙光(To Cardassia And Victory)
最終的決戰(The Final Battle)

博格戰役

狼人族群(Werewolf Pack)
遊戲截圖-光明級、銀河級與博格球遊戲截圖-光明級、銀河級與博格球
解僱通知(Pink Slips)
禁止使用(Interdiction)
鄰居問候(There Goes the Neighborhood)
信息捕捉(The Catch)
攔截航線(Interception)
同床異夢(Strange Bedfellows)
潮汐波浪(Tidal Wave)
生化終結(The Maw)
時空裂隙(Rifts)

遊戲單位

星際聯邦

星際聯邦(United Federation of Planets)簡稱“星聯”或“聯邦”。是由多個種族共同組成的國家。人類是其發起方之一也是最主要的一個種族。首都位於地球巴黎,轄有星際艦隊。
單位
冒險者級(Venture class)
挑戰級(Defian class)
軍刀級(Saber class)
硫磺島級(Iwo Jima class)
氣動級(Steamrunner class)
光明級(Akira class)
無畏級(Intrepid class)
愛琴海級(Aegian class)
星雲級(Nebula class)
銀河級(Galaxy-class)——碟部(saucer section)、工程部(stardrive section)
元首級(Sovereign-class)
鷹巢級(Colony ship)
英雄單位
聯邦星艦企業號(NCC-1701-E)
聯邦星艦阿格勒尼河號
數據採集船

克林貢帝國

自傲、並極為重視榮譽的戰士種族,由於剛剛經歷了內戰,尚處於恢復當中。
由於克林貢帝國的船使用克林貢文命名,暫無法翻譯。
NuQ'DuJ class
Chava'kal class
Koloth class
B'rel class(Bird of Prey,克林貢獵禽艦)
Chuq'Beh class
SuQ'Jagh class
Vor'cha class
Fek'lhr class
Qeh'ral class
Negh'Var class
Jach'Eng class
英雄單位
馬托克將軍的坐艦(Martok's ship )

羅慕倫星際帝國

羅慕倫人是星際聯邦中瓦肯人的一個分支,在公元4世紀時便離開了瓦肯星——他們拒絕克制自己的情感。羅慕倫人被認為是性情暴躁、具有侵略性、但卻崇尚榮譽的種族。
利爪級(Talon class)
茶隼級(Kestrel class)
伯勞鳥級(Shrike class)
威勒斯級(Veles class)
猛禽級(Raptor class)
格里芬級(Griffin class)
暗蛛級(Draconarius class)
獵兵級(Venator class)
暗影級(Shadow class)
戰鳥級(D'deridex class)
鳳凰級(Phoenix class)

卡達西

卡達西人(Cardassians)是一個好戰種族。母星是第一象限的卡達西主星。
Hideki-class
Janissary-class
Vasad-class
Gul Vystan-class
Legate-class
Brinok-class
Rasliak-class
Sartan-class
Kulinor-class
Galor-class
Keldon-class
Dreadnought missile

博格

博格人是嚴格奉行集體意識的種族,從生理上完全剝奪了個體的自由意識。博格人的社會系統“博格集合體”組成,每個集合體中的個體成員被稱為“個體”。集合體內的博格個體通過某種複雜的子空間通信網路相互連線。在博格集合體中,博格個體沒有自我意識,而是通過一個被稱為博格女皇(Borg Queen)的程式對整個集合體進行控制。因此在戰略上顯示出高度的智慧與適應能力。博格人不能繁殖。因此同化是他們維持種族存續的唯一方式。博格人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同化一切可以遇到的種族,使自己的種族達到最完美。
單位
截擊機(Borg interceptor)
探測器(Borg detector)
楔形(Borg wedge)
同化器(Borg assimilator)
先鋒(Borg harbinger)
球體(Borg sphere0
稜體(Borg diamond)
防衛者(Harmonic defender)
方塊(Borg cube)
戰術方塊(Borg tactical cube)
博格集合方塊(Borg fusion cube)
博格戰術集合方塊(Borg tactical fusion cube)
英雄單位
女皇座艦Borg Queen's ship

種族8472

來自異次元——液態宇宙的種族,博格人曾企圖入侵液態宇宙,結果因為8472種族的基因編碼過於複雜、博格人的納米探針無法對其同化,而像潘多拉盒子中的惡魔一般湧入德爾塔象限,成為博格人的天敵。
收割者Collecter
探索者Scout
破壞者Destroyer
巡洋艦tangjianCruiser
發射者Launcher
戰列艦Battleship
驅逐艦Frigate
巨獸Behemoth
防衛者Defender

系統配置

安裝光碟安裝光碟
作業系統
Windows 95/98/2000/ME/XP
CPU
奔騰 II 300處理器或 Athlon處理器
記憶體
64 MB RAM
光碟機
4倍速CD-ROM
硬碟
1.3 GB硬碟空間附加100 MB Windows置換空間
其他
3D加速卡

其他信息

製作小組

MAD DOC SOFTWARE製作組
伊利莎白·布丁頓(Elizabeth Budington)
遊戲截圖-博格組合方塊與超曲速通道遊戲截圖-博格組合方塊與超曲速通道
彼得·J·卡拉布里亞二世(Peter J. Calabria Jr.)
伊恩·萊恩·戴維斯博士(Dr. Ian Lane Davis)
肯·戴維斯(Ken Davis)
蒂姆·法拉(Tim Farrar)
詹姆斯·弗萊明(James Fleming)
馬克·C·格雷厄姆(Mark C. Graham)
肖恩·麥克德莫特(Shaun McDermott)
戈登·莫耶斯(Gordon Moyes)
布萊恩·麥斯李維(Brian Mysliwy)
史蒂文·W·納多(Steven W. Nadeau)
馬修·諾德斯(Matthew Nordhaus)
麥可·托馬斯·萊恩(Michael Thomas Ryan)
麥可·斯維德雷克(Michael Swiderek)
塔拉·特奇(Tara Teich)
凱文·瓦瑟曼(Kevin Wasserman)
遊戲截圖-聯邦VS博格遊戲截圖-聯邦VS博格
卡倫·沃爾夫(Karen Wolff)
傑森·克雷格·杜倫普(Jason Craig Dunlop) - 見習生
莎拉·黑斯廷斯(Sarah Hastings) - 見習生
弗蘭茨·貝姆(Franz Boehm) - 後期繪畫
尼古拉斯·格雷克(Nicolas Greco) - 後期繪畫
里克·尼克斯(Rick Knox) - 後期繪畫
內森尼爾·布朗伯格(Nathaniel Blumberg) - 程式測試
克里斯·維曼(Chris Wyman) - 程式測試
丹尼爾·克里克萊恩(Daniel Krikorian) - 程式測試
內森·G·雷蒙德(Nathan G. Raymond) - 程式測試
珍妮弗·密斯里威(Jennifer Mysliwy) - 製作統籌
榮·瑟瑪(Ron Surma) - 製作總監
芭芭拉·哈里斯(Barbara Harris) - 程式設計師
配音演員
派屈克·斯圖爾特(Patrick Stewart) - 讓-盧克·皮卡德(Jean - Luc Picard)、洛伽圖斯(Locutus)
J·G·哈塞勒(J.G. Hertzler) - 馬托克(Martok)
愛麗絲·克里格(Alice Krige) - 博格女皇(Borg Queen)
朱蒂 杜蘭德(Judi Durand) - 星際聯邦計算機
其他配音演員
Vaughn Armstrong Iris Bahr
遊戲截圖-卡達西Galor級星艦遊戲截圖-卡達西Galor級星艦
Terrance Beasor Michael Bell
Earl Boen Charles Bartlett
Charles Chun Jonathan Cook
John Cragen Jonathan Del Arco
Barry Dennen Gregg Eagles
Paul Eiding Dan Gilvezan
Max Grodenchik Nicolas Guest
Martha Hackett James Horan
Sherman Howard Tony Jay
Denise Kumagai Lex Lang
Lisa Locicero Brian Mysliwy
Tony Pasqualini David Randolph
Peter Renaday Michael Reisz
Neil Ross Joel Swetow
Jim Ward Patti Yasutake
音效
凱末爾·阿瑪拉森漢(Kemal Amarasingham) - 音效設計師
克里斯·齊默曼(Kris Zimmerman) - 配音導演
德文·波曼(Devon Bowman) - Salami 工作室成員
馬克·梅爾卡多(Mark Mercado) - Salami 工作室成員
格里高利·卡斯卡特(Gregory Cathcart) - Salami 工作室成員
配樂
丹尼·佩爾弗雷(Danny Pelfrey)
入場動畫
Creat 工作室 - CG 動畫
丹尼爾·普洛斯林 - 製作人
埃文尼爾·斯尼亞特科夫(Avenir Sniatkov) - CG 總監
ACTIVISION製作組
Doug Pearson - 製作人
Glenn Ige - 聯合製作人
Jim Hudson - 聯合製作人
Marc Struhl - 執行製作人
Eric Lee - 產品測試
Doug Mirabello - 產品測試
Tim Ogle - 產品測試
Mark Lamia VP, of Production, LA Studios
Larry Goldberg EVP, Worldwide Studios
Jennifer Stornetta Global Brand Manager
Elizabeth Dunn Associate Brand Manger
Tricia Bertero VP, Global Brand Management
Kathy Vrabeck EVP, Global Brand Management
公共關係
Maryanne Lataif VP,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Michael J. Larson Sr. Publicist,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arolyn London Marketing Manager, UK & ROE
Guy Cunis PR Manager, UK
Suzanne Panter PR Manager, ROE
Andreas Stock Marketing Director, Germany
Achim Kaspers Marketing Manager, Germany
Stephan Ricken Jr. Brand Manager, Germany
Paul Butcher Marketing Director, Asia Pacific
Leigh Glover White Brand Manager, Asia Pacific
John Fritts Installer
Mike Walker Legal
George Rose Legal
QUALITY ASSURANCE
Matt McClure QA Project Lead
Doug Rothman Floor Lead
Dan Carreker Database Manager
Nick Falzon Multiplayer Lead
Michael Wade Single Player Lead
Corey Levin Tester
Dan Ko Tester
Francis Jimenez Tester
Glen Gregory Tester
James Jacobs Tester
Jay Sosnicki Tester
Matt Burns Tester
Michael McConn Tester
Walter Williams Tester
Halo Mauch Tester
Jeremy Richards Tester
Ayal Moreno Tester
Brad Arnold Tester
Aaron Cantu Tester
Paul Williams Tester
Marilena Rixford Senior Lead
Sam Nouriani Manager, PC Testing
NETWORK LAB
Chris Keim Sr. Lead, Network Lab
COMPATIBILITY LAB
Neil Barizo Lead, Compatibility Lab
Jason Kim QA Compatibility Technician
Brad Saavedra Code Release Group Lead
客戶支持
Bob McPherson Customer Support Manager
Rob Lim Customer Support Lead
Gary Bolduc Customer Support Lead
Mike Hill Customer Support Lead
Chad Siedhoff External Test Coordinator
Eric Lo Visioneer
Travis Prebble Visioneer
John Silva Visioneer
David C. Seale Visioneer
Baldwin Yen Visioneer
Henry Wang Visioneer
Rich Reed Visioneer
Maxwell DeChant Visioneer
Theresa Spielbauer Visioneer
Aaron Cox Visioneer
Graham Nardone Visioneer
Paul Castillo Visioneer
Calvin Oliveria Visioneer
Dan Carter Visioneer
Scott Cook Visioneer
CJ Biro Visioneer
Mickael Gross Visioneer
Scott Kasai Visioneer
Mark Spadavecchia Visioneer
Michael Dwiel Visioneer
Ken Rumsey Visioneer
Jamie K. Badgerow Visioneer
Kevin Hoekman Visioneer
Alan Wexelblat Visioneer
Joseph Bott Visioneer
Trevor Cook Visioneer
Philip Hansen Visioneer
David Teague Visioneer
Dominick Ziccarelli Visioneer
Tom Hepner Visioneer
Timothy Wilson Visioneer
John Vernon Visioneer
James Dillinger Visioneer
Myron McMullen Visioneer
Don R. Swanner Jr. Visioneer
Dave Barron Visioneer
Dee Anderson Visioneer
Carolann Quinn Visioneer
Lee Thium Visioneer
William Carl Slayton Jr. Visioneer
Chris Penney Visioneer
Daniel Smith Visioneer
QA Special Thanks to: Jim Summers, Jason Wong, Indra Gunawan, Juan Valdes, Todd Komesu, Nadine Theuzillot, Glenn Vistante, Jessica Burnett, Homestar Runner, Tim Vanlaw
VIACOM CONSUMER PRODUCTS/PARAMOUNT PICTURES LIAISONS
Harry Lang Director, Product Development - Interactive & Technology
Daniel Felts Supervisor, Product Development - Interactive & Technology
VIACOM CONSUMER PRODUCTS/PARAMOUNT PICTURES
Andrea Hein
Terri Helton
Pam Newton
Sandi Isaacs
Rick Berman
Dave Rossi
Peter Lauritson
Mike Okuda
GAMESPY
Joost Schuur
Travis Hogue
RAD GAME TOOLS, INC.
Mitch Soule
Jeff Roberts
INTERNATIONAL
Scott Dodkins Sr. Vice President European Publishing
Nathalie Dove Head of Publishing Services
Tamsin Lucas Sr. Localization Project Manager
Simon Dawes Localization Project Manager
Roger Walkden Director of Strategic Marketing Europe
CREATIVE SERVICES
Denise Walsh VP, Creative Services
Jill Barry Manager, Creative Services
Ignited Minds, LLC Packaging and produced manual
Special thanks to: Belinda M. Van Sickle, Magnus Morgan, Ron Gould, Mike Rivera, Josh Lieber
ACTIVISION MANAGEMENT
Ron Doornink
Brian Kelly
Bobby Kotick
鳴謝
《星際迷航:艦隊》製作小組:
Sandy O'Toole, Leah, James Matthew Ryan, Adviye Tolunay, Steve Crane, Gene Mauro, Wicked, Max, Maya, Rachel, Owen, Amberly, Emelia, Addie, Emma Graham, Schnootch 2, Dr. Audrey Graham, Jim Martin, Bob Deluca, Jim Thorp, Bert Paley, Doc Davis, Alfred Angelo Tomaselli III, Rick Glenn, Alfalfa, Bailey, Buckwheat, David Dalzell, Chessmess, Trickster, Steve, Mike Webster, Viacom Consumer Products/Paramount Pictures
特別鳴謝
吉恩·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

作弊代碼

在遊戲中按下“回車鍵”後輸入下列代碼可獲得作弊效果
  • showmethemoney 輸入後再次按下“回車鍵”可增加2000點二鋰水晶
  • kobayashimaru 允許玩家自動獲取當前單人戰役關卡的勝利並進入下一關
  • youstopmecold 加快船隻建造速度
  • avoidance 加快人員徵集速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