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名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名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點點小火星可以燒掉大片原野。比喻開始時微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燎:燃燒)。

這是毛澤東在1930年1月5日給林彪的一封信,是為答覆林彪散發的一封對紅軍前途究竟應該如何估計的徵求意見的信。毛澤東在這封信中批評了當時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一種悲觀思想。一九四八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開刊行這封信時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澤東同意了這個意見。在收入本書第一版的時候,這封信改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評林彪的地方作了刪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外文名: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
  • 歸類成語
  • 也寫作星火燎原
  •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
出處,內容,意義,套用,

出處

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內容

毛澤東在信中批評了林彪的錯誤思想並指出:
一、現在中國革命的主觀力量雖然弱,但是立足於中國落後的脆弱的社會經濟組織之上的反動統治階級的一切組織(政權、武裝、黨派等)也是弱的。
二、1927年革命失敗以後,革命的主觀力量確實大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
三,對反革命力量的估量,決不可只看它的現象,要去看它的實質.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敵人對井岡山根據地進行三次“會剿”,好象很有力量,其實英、美、日在中國的鬥爭已十分露骨,軍閥混戰業已形成,實質上這是反革命潮流開始下降,革命潮流開始復興。
四、現實的客觀情況是,各種矛盾都向前發展了,全國布滿了乾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
毛澤東在信中運用唯物辯證法,科學地分析了國內政治形勢和敵我力量對比,批判了誇大革命主觀力量的盲動主義和看不到革命力量發展的悲觀思想,認為這是“於中國革命的實情不適合的”.信中充分估計了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在中國革命中的意義和作用,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明確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鬥爭的最高形式”,“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意義

在土地革命戰爭初期,革命力量相當弱小和鬥爭環境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共產黨內一些人對革命和紅軍的發展前途產生了悲觀思想。為批評這種錯誤思想,毛澤東寫了這篇通信。在信中著重指出,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全面地觀察和科學地分析形勢,正確地估計敵我力量。他深刻地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特點和各種基本矛盾,指出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中國革命和工農紅軍的發展壯大,必須在廣大農村建立鞏固的紅色政權,發展革命根據地,這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最重要的因素;發展革命形勢和壯大紅軍,鞏固和擴大革命根據地,必須執行正確的人民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即分兵以發動民眾,集中以應付敵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等原則。這篇著作,標誌著毛澤東關於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理論已基本形成。

套用

明·張居正《答雲南巡撫何萊山論夷情》:“究觀近年之事,皆起於不才武職、貪黷有司及四方無籍奸徒竄入其中者,激而構煽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張鴻續孽海花》第57回:“你不要輕視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曉得怎么結局呢!”
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向美國人民的呼籲》:“中國現在還處在一次偉大的民族運動的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勢,將滿洲韃子從我們的國土上驅逐出去。”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裡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說,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是會很快的。”
賀敬之《重回延安——母親的懷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岡山的紅旗插到了延安,插遍了全中國。”也作“星火燎原”。
明·賀逢聖《致族人書》:“天下事皆起於微,成於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蟻穴潰堤。吾畏其卒,故怖其始也。”
孫犁白洋淀紀事·烈士陵園》:“很多烈士在中學、師範甚至國小就接受了黨所傳播的革命思想。然後,他們回到家鄉,或是在窮鄉僻壤的國小校里教書,他們又向貧苦的農民和他們的子弟傳播了這種思想。這就是星火燎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