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分店指數

星巴克分店指數

星巴克分店指數,由美國《商業周刊》專欄作家丹尼爾·葛洛斯(Daniel Gross)提出的理論。星巴克分店指數理論認為,一個國家星巴克連鎖分店愈多,受金融危機傷害的程度愈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巴克分店指數
  • 提出:丹尼爾·葛洛斯
  • 例子:美國受經濟危機影響
  • 解釋:星巴克分店愈多金融危機傷害愈大
簡介,理論,例子,受災嚴重,倖免者,例外,智利,俄羅斯,在中國,指數知識,

簡介

台灣中時電子報報導,1986年,英國經濟學人》自創“大麥克指數”理論,以麥當勞大麥克漢堡在各國價格,來說明購買力平價理論及評析匯率問題。最近美《商業周刊》專欄作家丹尼爾·葛洛斯(Daniel Gross)也提出“星巴克分店指數”理論:一個國家星巴克連鎖分店愈多,受金融危機傷害的程度愈高。
葛洛斯指出,過去幾年,星巴克伴隨美國房市榮景而大肆擴張版圖,星巴克在美國大城市、尤其是金融中心紐約的分店密集度,多得令人咋舌,光是紐約曼哈頓一地,星巴克便開了二百家分店。此外,全美各地城市郊區甚或偏遠城鄉,也不難看到星巴克的身影。然而,如同美國房市,星巴克的分店數在2006年春天創下新高后,也隨之反轉崩跌。

理論

最新的經濟指標顯示:星巴克咖啡店越多的國家和城市,在金融海嘯中受的衝擊越大。不管是巧合還是可以成為衡量經濟的新指標,在這次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中,星巴克的“小人魚”出現越多的國家和城市,受金融危機危害的程度越高。
星巴克分店指數星巴克分店指數
以美國為例,星巴克在過去幾年伴隨美國樓市榮景而大肆擴張,光在紐約曼哈頓就開了200家分店。星巴克的咖啡因成為了華爾街金童子們大玩金錢遊戲的刺激動能,美國各大投資銀行總部的一樓毫無例外都有星巴克的進駐。與此同時,全美各地城市郊區乃至城鄉,也不難看到星巴克的身影。然而,星巴克的分店數在 2006年春天創下新高后,隨之如美國樓市一樣反轉崩跌了。
和美國情況相似的還有這次在金融危機中受波及比較嚴重的幾個國家,譬如英國,其星巴克分店達到689店,光是倫敦便有256家,法國首都巴黎也有35家分店;另外,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有“亞洲冰島”之稱的韓國也有253家星巴克分店。
根據“星巴克分店指數”理論的推斷,星巴克分店進駐比較少的國家在金融風暴中受到的影響比較小。事實也是如此,僅在埃及有三家星巴克的非洲,在這次的經濟危機中受傷輕微;同樣,中南美洲的影響也還好,巴西全國僅有14家。亞洲的南韓有二五三家、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有四十八家、中東阿聯大公國的杜拜有四十八家、法國首都巴黎也有卅五家。 星巴克連一家都沒有的義大利至今未傳出銀行紓困或倒閉,也許你會認為咖啡傳統國義大利不屑於星巴克這樣的快速咖啡店的出現。而同樣沒有星巴克的北歐國家瑞典、芬蘭和挪威,目前看來似乎也可逃過一劫。

例子

受災嚴重

美國
星巴克分店指數星巴克分店指數
危機來了,我們的咖啡呢
開店數量:11126家星巴克分店
經濟危機影響:2008年的8月,美國失業率達到6.1%,創四年半以來最高;美國的企業主八個月以來連續裁減員工,8月減少了8.4萬個勞動崗位。
開店數量:689家星巴克分店
經濟危機影響:2008年第三季度失業率跳升至5.7%,創八年來失業率新高,也是1991年以來失業率增幅最大的一季。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羅斯·沃克預測,2010年第一季度的失業率將可能達到7.9%的峰值。許多專家都預測英國將步入其15年來的首次衰退。
韓國
開店數量:254家分店
經濟危機影響:近年來,韓國的外債急劇增加,已高達4000億美元,短期外債的規模已經接近1800億美元,與此同時,韓國的外匯儲備卻只有2400億美元。
杜拜
開店數量:48家分店
經濟危機影響:目前杜拜的外債規模已達該國國民生產淨值的60%,成為波斯灣小國中借貸最多的國家。

倖免者

星巴克店面
經濟危機影響:義大利10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由9月的102.8降至102.2,這一指數在今年7月曾創下15年最低水平,但是相比英國法國等國,銀行義大利官方表示銀行貸款在持續增長且銀行體系穩定。
瑞士
無星巴克店面
經濟危機影響:瑞士洛桑大學Crea學院預計瑞士經濟將在2009年第一季陷入衰退,明年全年將萎縮0.6%,為1991年以來的最差表現。然而相比經濟受重創的國家,瑞士所受到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大。

例外

當然,“星巴克分店指數”理論也有例外,南美洲智利首都聖地亞哥有27家星巴克,但此次受牽連程度甚微,反觀全國僅有六家星巴克的俄羅斯,卻受傷慘重。不管這種“星巴克分店指數”是否能跟經濟危機扯上關係,但在判斷金融風暴時也可以作為一個談資。

智利

開店數量:首都聖地亞哥有27家分店
經濟危機影響:今年1月至10月間,拉美百強企業的金融資產縮水42.5%,損失高達6630億美元。雖然智利的企業也蒙受巨額損失,但是相比巴西等拉美國家,智利已是經濟危機中的“倖存者”之一。

俄羅斯

開店數量:全國只有6家分店
經濟危機影響:從2008年5月至今,俄羅斯股市的市值已經縮水62%,2008年8月初,俄羅斯與喬治亞爆發衝突,部分外資撤離引起俄羅斯股市下跌,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了股市的低迷態勢。截至目前,俄股市已經連續十周下挫,跌至2004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

在中國

成都為例,星巴克的店較前些年已經多了好多家了。根據“星巴克分店指數”理論的推斷,如果是“正常”的話,應該影響是相當有才對。除非是屬於“反常”。
就設計的角度來看,星巴克到了中國,相當成分是體驗經濟的例子。到了經濟不好的光景,體驗經濟注定是整體經濟的尾影。星巴克對於中國大部分人來說,應該是比較貴的。(環境是快餐性的,價格比裝修好的本土咖啡館卻高。)大家都捏緊了荷包,體驗感這東西也不是說不能缺席一陣。
星巴克難道不想放低下“裝”起來的身價?就像KFC和M記一樣親民。
星巴克咖啡星巴克咖啡

指數知識

指數行銷誕生於1986 年。那年9 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首次發布“巨無霸指數”(Big Mac Index),試圖以麥當勞行銷全球120個國家的漢堡包——巨無霸為標的,考察用當地貨幣購買這同一產品需要多少錢,從而衡量這些國家的匯率是否處在“合理”水平。
不想,雖非什麼公認的經濟學理論,卻因為其構思奇特與通俗易懂,一經推出就反響強烈,得到不少經濟分析人士的認可,引得各國媒體競相報導,為麥當勞贏得了巨大的品牌知名度。真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英語國家裡甚至由此衍生出Burgernomics(漢堡包經濟) 一詞。
1997 年,《經濟學人》再接再厲,又推出了一份“可口可樂地圖”,通過每個國家的人均可樂飲用量來比較國與國間的財富。可樂飲用量越多,國家就越富有。這在當時也引起了一陣話題討論,範圍廣至亞非拉美各個國家。
在推出“巨無霸指數”的17 年後,為了便於與“巨無霸指數”進行比較,判斷不同產品的匯率走勢是否相同,《經濟學人》於2004 年1 月推出了“中杯拿鐵咖啡指數”(Tall Latte index)。但是,由於有星巴克的國家都有麥當勞,而有麥當勞的不見得有星巴克,涵蓋國家不夠廣闊,“中杯拿鐵指數”的影響力遠不及巨無霸指數
時代變換,高科技產業蓬勃興起,指數體系的標的自然也應有所不同。於是,2006年,美國《商業周刊》適時地推出蘋果“iPod Nano”指數,由澳洲聯邦銀行結合蘋果最新款iPod Nano MP3的市場售價來比較26 個國家的貨幣購買力,以反映出全球消費文化的變遷。
從麥當勞的巨無霸到星巴克的拿鐵咖啡,再到蘋果iPod,風頭正旺的全球品牌們都努力把自己的產品打造成測量世界的尺子,以引起更廣泛的話題。這被稱做指數行銷。即便在國內,必勝客也於2007 年10 月推出了“必勝客指數”,以店面經營情況為中國各城市消費力及城市活力排行,甚至成了那些排名靠前的城市政府網站的頭版頭標,作為其城市建設成就的一大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