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黃湯

易黃湯,中醫方劑名。為固澀劑,具有固腎止帶,清熱祛濕之功效。主治腎虛濕熱帶下。帶下粘稠量多,色黃如濃茶汁,其氣腥穢,舌紅,苔黃膩者。臨床常用於治療宮頸炎、陰道炎等屬腎虛濕熱下注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黃湯
  • 功用:固腎止帶,清熱祛濕
  • 主治:腎虛濕熱帶下
  • 分類:固澀劑-固崩止帶劑
  • 出處:《傅青主女科》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易黃山藥與芡實,白果黃柏車前子,能消帶下黏稠穢,補腎清熱又祛濕。

組成

山藥、芡實、黃柏、車前子、白果。

用量

山藥(炒)、芡實(炒)各 30g,黃柏(鹽水炒)6g,車前子(酒炒)3g、白果(碎,十枚)12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固腎止帶,清熱祛濕。

主治

腎虛濕熱帶下。帶下粘稠量多,色黃如濃茶汁,其氣腥穢,舌紅,苔黃膩者。

方義

腎與任脈相通,腎虛有熱,損及任脈,氣不化津,津液反化為濕,循經下注於前陰,故帶下色黃、粘稠量多,其氣腥穢。治宜固腎清熱,祛濕止帶。方中重用炒山藥、炒芡實補脾益腎,固澀止帶,《本草求真》曰:“山藥之補,本有過於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勝於山藥”,故共為君藥。白果收澀止帶,兼除濕熱,為臣藥。用少量黃柏苦寒入腎,清熱燥濕;車前子甘寒,清熱利濕,均為佐藥。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重在補澀,輔以清利,使腎虛得復,熱清濕祛,則帶下自愈。

運用

本方為治腎虛濕熱帶下的常用方。臨床套用以帶下色黃,其氣腥穢,舌苔黃膩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濕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以祛濕;熱甚者,可加苦參、敗醬草、蒲公英以清熱解毒;帶下不止,再加雞冠花、墓頭回以止帶。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傅青主女科》卷上:“婦人有帶下而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所謂黃帶是也。”
2.方論選錄 傅山《傅青主女科》卷上:“夫黃帶乃任脈之濕熱也。……惟有熱邪存於下焦之間,則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濕也。……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則庶幾矣!……此不特治黃帶方也,凡有帶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帶黃者,功更奇也。蓋山藥、芡實專補任脈之虛,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脈之宮,更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於用黃柏,清腎中之火也。腎與任脈相通以相濟,解腎中之火,即解任脈之熱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