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華(中國社科院)

易華(中國社科院)

1985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獸醫系;

199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理學碩士學位,同年來所從事研究工作;

1998年被聘為副研究員;

2000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史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學位/學歷:博士
研究方向
蒙古學及藏學 遊牧生態與文化 歷史人類學
研究成果
《北疆通史》之先秦、秦漢部分;《草原文化》合著;《世界生物學史》合著;《少數民族科技》;《中國西藏文化大圖集》,編委,主要作者之一;《遊牧與農耕民族關係研究》,博士論文。
1、《青銅之路:上古西東文化交流概說》,
《東亞古物》A卷,76-96頁,文物出版社, 2004。
提 要:青銅之路與絲綢之路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青銅之路活躍於夏商周三代,幾乎沒有文字記載,主要是由西向東傳播青銅與遊牧文化。絲綢之路繁忙於漢唐宋元時代,史不絕書,主要是由東向西傳播絲綢與定居農業文化。兩者先後相繼而方向相反,可以說是青銅之路誘發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取代了青銅之路。研究表明青銅技術的傳播並不是孤立的現象,而與羊、羊毛、牛、牛奶、馬、馬車等技術的傳播密切相關。青銅之路將歐洲和東亞納入了以西亞為中心的古代世界體系,絲綢之路又加強了東亞與西亞、歐洲的聯繫。只有將絲綢之路與青銅之路相結合才能全面系統地理解歐亞大陸文化的形成及其相互交流與互動的歷程。
關鍵字:青銅之路、羊與羊毛、牛與牛奶、馬與馬車、絲綢之路
2、《從萬里長城到避暑山莊——中央王朝與遊牧民族關係模式的轉換》
《歷史與民族》,518-541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提 要:先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萬里長城和避暑山莊是兩項與遊牧民族有關的古蹟,在中國民族史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早已分別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其實避暑山莊建成時,“邊疆”變得不再危險,“長城”已失去了原來的意義,“敵人”變成了王朝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央王朝與遊牧民族的關係模式主要有四種:以防禦和隔離為主的長城模式,崇尚和平的和親模式,崇尚戰爭的征伐模式,以歡迎和懷柔為主的山莊模式。本文對這四種模式進行了初步比較研究,發現征伐不如和親,歡迎勝過防禦。
關鍵字:萬里長城、避暑山莊、征伐、和親
3、堯舜與炎黃——《史記·五帝本記》與民族認同
《族際認知—文獻中的他者》,72-95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提 要:堯舜是夷人的傳說,象徵著新石器時代東亞定居農業文化與禮樂文明的興起;炎黃是夏人的故事,反映了青銅時代遊牧文化與尚武好戰風氣的東進。堯舜見於“六經”,為孔孟所樂道;炎黃始見於戰國文獻,相互牴觸,到了漢代才有較系統記述。司馬遷將堯舜和炎黃傳說混為一談,創作了《五帝本紀》,體現了“天下一家”的民族觀。本文根據古代文獻結合當代考古學解讀堯舜和炎黃故事,試圖闡明中國乃至東亞文化的兩重性和中華民族的形成與認同的複雜性。
關鍵字:堯舜、炎黃、民族、認同
4、《青銅時代世界體系中的中國》,
《全球史評論》第五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摘 要:大約五千年前西亞和中亞部分地區已進入青銅時代,逐漸形成了世界體系。大約四千年前東亞開始進入青銅時代世界體系,和歐洲一樣東亞也是這個體系的邊緣地區。從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作物、居住方式等來看三代文化顯然是東亞新石器時代定居農業文化的繼續,但是新出現的青銅器、金器、牛、羊、馬等表明受到了中亞青銅遊牧文化的明顯影響。只有將東亞置於青銅時代世界體系才能透視中國原史或三代史。夏朝建立之前東亞尚未有遊牧與農耕之分,正是夷創造了東亞新石器時代定居農業文化,夏或戎狄引進了青銅時代遊牧文化。夷夏結合與轉換開創了中國的歷史,形成獨特東亞文化傳統。
關鍵字:夷、夏、青銅時代、世界體系
專著《夷夏先後說》, 民族出版社,2012。
人類是一種喜愛遷徙的動物,人類史就是遷徙的歷史。每一個民族或國家都是由不同的移民構成的。所謂土著,相對於新來者而言,是早到的移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相對於歐洲殖民者而言,是先到的亞洲移民。相對於夏而言,夷是東亞土著。受傅斯年《夷夏東西說》和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啟發,參考布羅代爾長時段(long duree)和華倫斯坦世界體系(world system)概念,特提出“夷夏先後說”如下:歷史記載或傳說表明夏朝建立之前東亞為夷蠻之地,大禹父子在夷之中建立了夏朝之後才有東夷西夷之分。考古學發掘和研究表明夏朝建立之前東亞尚未有遊牧與農耕之分,正是夷創造了東亞新石器時代定居農業文化,夏或戎狄引進了青銅時代遊牧文化。體質人類學研究表明夷屬蒙古人種,可能來自南亞,部分夏或戎狄屬印歐人種,來自中亞。語言學研究表明漢語、韓語、日語是典型的混合語:夷語或華澳語是底層,夏言或印歐語是表層。夷夏結合與轉換才開創了中國的歷史,形成獨特東亞文化傳統。夷夏不僅有東西之分,而且有先後之別。夷為東亞土著,創造了東亞新石器時代定居農業文化;夏人西來,傳播了青銅時代遊牧文化。漢族的歷史是夷夏結合的歷史,漢人、漢語、漢文化均是夷夏混合的結果,韓、日、匈奴或蒙古亦然。夷夏轉換是東亞上古史上的關鍵。在人類歷史上,喧賓奪主的事時有發生,而數典忘祖亦是常事。正本清源,夷夏先後說化解了東亞文明本土起源說與外來傳播說的矛盾,對理解東亞民族與文化的形成和東亞歷史不無小補。
項目課題研究
目前正在研究遊牧的起源與歸宿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