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經典文化建築園

明清經典文化建築園

明清經典文化建築園坐落在馬鞍山市煙墩山遺址旁,由安徽敦厚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經過五年精心修復,已向世人展示,園區內有19棟明清時期經典建築其中包括古街、民居、官邸、祠堂等。(位於馬鞍山市雨山區九華東路附近)步入園中,亭台樓榭、樹木山水賞心悅目,人物走獸、花鳥蟲魚之雕刻俯拾皆是,建築與人、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等人居的傑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清經典文化建築園
  • 地址:馬鞍山市煙墩山遺址旁
  • 建築特色:馬頭牆、黛瓦、青磚、粉牆
  • 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磚雕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

歷史沿革

徽派明清建築群,毗鄰馬鞍山市煙墩山遺址公園。您若置身其間,或觀景,或品茶,您的思緒就會不由自主地飛揚:去追思遠古的文明,去觸摸和感受明清時期的徽派建築藝術,去審視今天的我們自身的生活乃至於人生。踏著這樣一方充滿中國古典文化氣息的淨土,與大地接氣,同古人神交,心緒得到放鬆,心靈得以沉淨。
明清經典文化建築園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技的發展,觀念的更新,社會前進的步伐加快,人們步入了車馬喧囂的時代。當人們遠離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心便失去了幾分淡定,失卻了幾多寧靜。“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建設明清徽派建築園,源自於敦厚堂對徽文化的崇敬與熱愛,同時對徽文化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保護與傳承,但更多的還是一種內心情愫的執著!
馬鞍山是一座新興的資源型城市,歷經幾十年建設,成為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建成了博物館、圖書館、大戲院等重要公共文化設施,為城區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服務。敦厚堂明清徽派建築園的落成開放,是對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的有益補充,並以其獨特的文化元素,為城市文化帶來一縷清新且雋永之風!
徽派建築集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明中期,徽商崛起後,雄居中國商界,致富的徽州商人有“賈而好儒”的特點,形成並建造了21世紀的又實用又蘊含中庸文化特色又具有豐富禮教道德文化內涵的、適應人居住的世外桃源型的,內外具有山水意境的居住環境。

建築特色

主要以徽派三雕、馬頭牆、黛瓦、青磚、粉牆等為建築特色
如下講述:
徽州的木雕、石雕、磚雕,簡稱“徽州三雕”。
明清經典文化建築園
徽州三雕歷史悠遠,源自宋代,盛於明清,久負盛名。
徽州有著美若畫境的山水,盛產木材、石材,還有美麗富饒的土地,為徽州三雕的創作、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物質條件。
徽州的山水,帶給了徽州人無盡的創作靈氣,成為新安畫派、徽派版畫的發祥地。
徽州的民間,向有雕刻、繪畫傳統,明清之際,木雕、石雕、磚雕的製作達到繁盛,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徽派建築的重要元素。
------------------------------------------------------------------
木 雕 生活的畫卷
徽州三雕中,題材廣泛、數量眾多的當首推木雕,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舉目可見,觸手可及,大者從門窗、梁棟到床榻、桌案,小者從文房筆筒到茶食托盤,比比皆是,儼然是古人生活中一幅幅優美的畫卷。
明清經典文化建築園
徽州木雕,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卉、瑞獸、翎毛、蟲魚、雜寶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無不入畫。表現技法上,徽州木雕多根據實際需要與可能,採用浮雕、透雕、圓雕等表現手法。明代早期,徽州木雕多見淺浮雕,明中葉以後,徽州木雕漸趨精雕細琢,直至繁複精細的多層透雕成為主流。
藝術風格上,明代徽州木雕粗獷、拙樸,多以線條構圖,少有透視變化,但對稱性較強,富有裝飾趣味。清代徽州木雕,受到新安畫派的影響,注重藝術美感,深浮雕、圓雕、鏤空等技法並用,精細繁複可謂無以復加,山水、樓榭、人物、動物、花草樹木集於同一畫面,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毫髮畢現,栩栩如生,達到了木雕藝術的至高境界。
石 雕 凝固的風景
群峰林立、碧水常流的徽州,為人們提供了十分良好的人居環境。徽州素有“無山無水不成居”之說,小橋、流水、人家之美景,幾乎遍布徽州的每一個村落。徽州人熱愛生活,富於創造,俯拾皆是的普通建築石材,賦予其藝術生命後,便成為了一道道凝固的風景---石雕。
明清經典文化建築園
徽州石雕,常用青石雕刻而成。因雕刻材料的特殊性,石雕雖不及木雕的細膩繁複,但卻也千姿百態,石柱、石門枋、石柱礎、石漏窗、石條屏、石鼓、石瓶、石佛、石桌、石凳等等,不一而足。石雕題材,多為瑞獸、植物及博古紋樣,較為少見人物故事與山水。雕刻技法上多以浮雕為主,兼及淺層透雕、圓雕,融精緻於古樸之中,大方而不失靈動,被譽為徽州一絕。雕刻材料的特殊性,使得石雕製作費工耗時,造價居高,故多用於祠堂、牌坊、亭廟以及大戶人家的建築裝飾和陳設。
磚 雕 泥土的傳奇
徽州的山水,給了徽州人創造的靈氣。徽州磚雕所用原料,來自於徽州人腳下的泥土,質地堅細的青灰磚,成為磚雕的載體。徽州的磚雕,可謂徽州人化腐朽為神奇之作,成就了徽州文化的又一個傳奇。
明清經典文化建築園
徽州磚雕題材眾多,包括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祥雲瑞獸、翎毛花卉、山水園林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等,具有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雕刻技法有深淺浮雕、鏤雕、圓雕等,畫面布局自然流暢,人物刻畫惟妙惟肖,雕琢工藝極為講究。
精刻細鏤的磚雕,作為徽派風格的建築裝飾,廣泛用於門樓、門套、門楣、照壁、屋檐、屋頂等處,彰顯出徽派建築的典雅、莊重之風。
傳承保護 遠方的召喚
徽州,鐘靈毓秀之地,人文禮儀之幫。徽 州 的 山 ,群 峰 林 立 ,連 綿 不 絕 ;徽州的水,波光粼粼,溫柔繾綣。徽州的山水,滋養了徽州人,也賦予了徽州人獨特的秉賦。徽州自古重視教育,講求禮教善行,代不乏人,燦若繁星,朱熹、戴震、胡適等便是徽州人物的傑出代表。“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成為古徽州崇尚人文禮儀的信條,由此也創造了燦爛的徽州文化。
徽州人堅韌不拔的品格,令人折服。徽州有句戲言,叫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正是這種吃苦耐勞的“徽駱駝”精神,創造了富可敵國的財富。明清之際的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明代謝肇淛著《五雜俎》中“商賈之稱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則推山右(山西)”的記載,便是例證。
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良好的文化生態,雄厚的經濟實力,促進了徽州文化的發展繁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體系。明清徽派建築,是徽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被譽為徽州文化一絕,成為徽州文化的物化形象。牌坊、宗祠、宅院,粉牆、黛瓦、馬頭牆,木雕、石雕、磚雕,所有之一切,都浸潤且充盈著徽州文化的元素,沉澱著古代徽州數百年的往事。
徽州的村落,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有著中國最美鄉村的盛譽。當時光進入二十世紀後半葉,許多徽派建築經不住風雨的日久侵蝕而破敗、傾覆,人們因心中對古代文化少存敬畏而漠視其恙,徽派建築的傳承保護,面臨著諸多現實的困惑與難題。
保護徽派古建築,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保護徽州文化的載體。安徽敦厚堂,致力於徽派古建築的傳承保護,歷經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搶救性保護了安徽、江西、浙江等地明清時期的經典徽派建築100餘棟,並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修復建設,建成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的明清建築園。建築群由19棟徽派古建築組成,布局上圍繞清代官廳環抱式錯落分布,疏密結合,弛張有度。建築群保留了原本的歷史風貌,粉牆、黛瓦、馬頭牆,高脊飛檐,層樓疊院,曲徑迴廊,磚雕、木雕、石雕精細繁複,完美展示了古代徽州人的智慧與情懷……這裡,這裡的一切,都是觸手可及的真實的徽州歷史;這裡,這裡的的一切,得到了應有的重視與呵護,仍然在講述著徽州的往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