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夜留別

《明月夜留別》是唐代詩人李冶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男女離別,全詩以“月”為中心,寫月夜的離別,從月下無聲到有聲,寫出了有情人雖離心不離的執著深情。此詩融人與月為一體,構思新巧,比喻生動,想像豐富,風格瀟灑潑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明月夜留別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李冶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明月夜留別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層城:崑崙山最高處,一名天庭,可代指京城帝都。

白話譯文

在即將離別的時刻,我們就像明月一樣默默無言。此時萬籟俱寂,月光撒滿了大地,我們的內心就像月光一樣充滿著柔情。
離別後,我就像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樣,對你的思念之情也追蹤到任何一個地方——不管是天涯海角還是天上宮闕。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未知。據說李冶曾經在少女時代時邂逅一位青年,即隱居山中的朱放,兩人有短暫的戀情,後來朱放前往江西為官,這段戀情就不了了之。但李冶顯然是對他牽掛在心的,她寫了這首詩並寄給朱放。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該詩非常別致。詩的前兩句都是復迭句,首句用兩個“無”字,次句用兩個“有”字,讀起來抑揚頓挫,使人感到很有節奏。不僅如此,詩的前兩句,每一句中都有“人”和“月”字,這就使詩的前兩句的句法更加工整而複雜了。實際上,詩的前兩句也可變為“離人無語卻有情,明月有光卻無聲”,或者為了合於平仄,也可以改為“離人無語卻有情,有光明月卻無聲”這樣就將人和月分開描寫,前句寫人,後句寫月,但詩人此處卻偏偏將人和月交織地描寫在一起,兩句中都有人和月。從第一句看,兩人分離時都沒有什麼話說,而月亮也沒有聲音,四周很寂靜,似乎沒有什麼感情,但第二句馬上一變,明月雖然無聲,卻有著潔白的光亮,而兩人分離時雖然緘言,保持著沉默,內心裡卻百感交集,充滿著離情別緒,這樣一寫,句與句之間就有一種起伏,一種變化。不僅使人感到人有情,就連月也有情。
前二句是寫兩人在明月下依依不捨的分手時情景,後二句轉而描寫離別後情景。作者是個女子,從末二句的口氣來看,第三句中的“人”也應該是指一位女子。她不僅離別有情,別後相思也依然有情。這從“人似月”三字即可看出。這三字看似平淡,言外之意都很多,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從承上講,前二句雖然月無聲,只有光,但就如同人無語卻有情一樣,都是有情物,而此處說“人似月”,就是說此刻的人依然如月一樣,仍是有情物。從啟下講,月亮每天夜裡從雲中映射到水中,又從水中爬到層城,年年歲歲,周而復始,表現其時間之長,而“人似月”,正是為了說明人的相思也是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說明其相思時間之長之久。月亮皎潔無聲,離人相思無語,其情卻如同月光,雲間、水上、層城,無處不在。足見相思之深沉、綿密,如詩如畫。
詩從月光下離人的依依惜別,到月光下閨女的獨自相思,從頭至尾都將人、月合寫,以人喻月,以月形人,寫得十分有情味,又別致。

名家點評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譚邦和《媛詩九美:中國古代女詩人詩選》:明月與離情相融,水月與天月交輝,四句之中,句句有月,句句有人,得一唱三嘆反覆吟詠之妙,流暢而有餘韻。

作者簡介

李冶(?—784年),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唐代女詩人,善弾琴,尤工格律。後出家為女道士。與當肘著名待人劉長卿、品茶專家琺羽以及皎然等都有交往。晩年曽彼玄宗召入京,留宮中月余。後因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徳宗處死。《 全唐詩》存其詩十六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