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蘋果

明日蘋果

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熱衷研究利用技術來提高教育質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新型教學結構,實現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進而進行深化教育改革的實踐探索,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地區在不同學科領域中做了不少關於教學結構革新的實驗。“明日蘋果”教室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蘋果公司的教育專家選取了幾個學校進行合作,他們負責提供計算機和教師的培訓。在明日蘋果教室,技術被視為學習的工具和思考、協作、通信的媒介。教師使用技術作為教學的工具,並促成教學結構的轉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日蘋果教室
  • 外文名:ACOT
教室簡介,效果,啟示,

教室簡介

1.1明日蘋果教室啟動
如果我們在教師、學生需要計算機幫助的時候,總是能夠讓他們得到滿足的話,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在這一前提的基礎上,蘋果提出了數位化學校以及“蘋果明日教室”(ACOT)的概念。進入“蘋果明日教室”,教師和學生可以得到大量的技術,包括計算機、攝像機、照相機、掃瞄器以及DVD刻錄、無線網路等,都將集合在一個教室裡面。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人們都熱衷於研究利用技術提高教育水平。蘋果公司的教育家們發起了一個簡單的實驗。他們選取了幾個學校進行合作。他們給每個學生和教師都提供兩台計算機―一台放在學校,一台放在家裡。開始時,研究小組由大學裡的研究人員、ACOT的工作人員、教師組成。他們利用電子郵件和錄音帶進行交流。教師將他們在課堂上觀察到的以及他們自己所經歷過的都通過電子郵件或錄􁂂帶送給ACOT 的工作人員。當交流的信息量很大時,ACOT的研究者們建立了一個資料庫來記錄數據,並開始尋找有關技術和變化的主題。其它的研究人員也開始對ACOT 的環境(setting)進行調查研究。
1.2明日蘋果教室發展歷程
1986-1987:開始進行縱向研究
開始進行縱向研究我們知道教師和學校要作出改變會需要很時間。在開始的兩年中,我們在課堂上觀察到的僅僅是如下變化:
· 每個實驗教室的ACOT 教師使用字處理器和電子郵件把每周一次的報告傳送給Apple 公司的ACOT 工作人員手中。每個教師每個月都要送給研究者們一盤錄帶日誌。在日誌中,他們說明他們個人所遇到的挫折和所取得的成功。
· ACOT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資料庫來存儲信息以防止丟失任何描述,並開始尋找主題。
· Eva Baker(UCLA 評測技術中心)開始研究ACOT 項目對學生、教師、家庭的影響。
· Robert Tiereny(Ohio 州立大學)在ACOT 中九年級實驗教室開展了對學生思維的縱向研究―探討技術作為工具對增強和擴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潛力。
· Elfrieda Hiebert(Colorado 大學)與一個ACOT 三年級的教師合作描述運算用計算機進行的作文課,並進行了評測。
1988-1989:繼續進行縱向研究
我們在實驗教室中引進了多媒體,並繼續我們的觀察。我們開始發現我們所關注的主題。
· 我們認識到教師的教學實踐發生了轉變:變得更加以學生為中心。我們開始注意召開教員發展會議來鼓勵結構化教學(constructivistapproach to teaching)。
· 我們開始調查在學習者、計算機和空間之間的內在聯繫。
· 我們認識到對於發生在ACOT 學生中的變化,傳統的評測標準有相當的局限性。
· 我們也發現學生髮展了許多新的能力,這些能力是不能用過去的評測方法度量的。
· 我們開始開發一種公用語言來幫助教師更有效地進行協作。
1988-1989:擴展協作研究
我們開始對其它研究工作進行投資,只要他們的研究課題和我們正在進行的觀測性研究的主題相一致。
· 選擇性評價方面,我們開始與Allan( Northwestern 大學) 和JanHawkins(兒童和技術中心)合作,並保持了我們與Tierney 和Baker的合作關係。
· 寫作方面,我們在語言藝術評價工具和教師基於遠程通信的寫作上開始與Midian Kurland(教育開發中心)協作。
· 任務設計方面,在創建發展學生能力的項目和教師發展的相關需求上與Charles Fisher(Colorado 大學)合作。
· 教員發展方面,我們在為ACOT教師設計的新教員發展模型上與Jean Marsh(Vanderbilt 大學)合作。
1990-1995:擴大我們的影響
由於我們認識到人們需要知道我們是如何利用新技術進行教學和學習的,特別是需要知道我們的新型評價形式和發展新教員的方法,因此我們不再局限於僅進行社區教育研究。我們開始對州或國家的政策制訂者提出的要求作出回響。
1989-1992:勵使用新技術
技術的發展可以讓學生以多種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如:文本、圖像、視頻、圖形、表格和圖表。我們開始與一些研究人員合作,共同研製可以幫助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示知識結構的工具。產品包括:函式探測、生命科學、幾何輔導、物理輔導、數字圖像處理以及桌面(TableTop)等工具軟體。我們也開始與Ontario 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基於CSILE(計算機支持的協
作學習環境)的教育研究方面進行合作。我們發表了Tierney 進行了五年的研究報告。他主要研究的是當計算機常普及時,對學生的思維、學習以及互動的影響。我們也發表了由Ringstaff,Sandholtz 和Dwyer 所作的有關技術新和預備(collegial)互動的關係的研究報告。我們還發表了組成ACOT 的學校、大學和商業機構之間關係的報告,同時還報告了第二階段多媒體組成(multimedia-composing)項目的情況。
1990-1993:開發集成環境
由於認識到技術―特別是無線技術―能對協作、通信、知識的結構化和知識表達都有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為ACOT 創造了一個特殊的學習環境。這個環境集成了這些領域的各種技術。下面舉例介紹這個環境。
· 在“ 無線山狗” ( Wireless Coyote)項目中,學生們在做科學實驗時,可以嘗試使用靈活(mobile)的、網路化的多重表示技術,與此同時他們也嘗試在結構化環境中所達到的效果。
· 在“雲森林”(Cloud Forest Classroom) 的項目中,另一群學生在另一個地點重複了“無線山狗”的工作。為了這個研究項目,我們開發並測試了包括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信息傳遞的集成環境來支持協作領域活動。
· “ 媒體聚合” (MediaFusion )項目中的集成環境可以讓學習者方便地利用計算機進行電視廣播。它給了教師、學生、研究人員以及我們在公共廣播系統中的合作者一個生動的示範,即:未來的互動式電視是怎樣套用到學習中去的。
1990-1995:發展新的合作夥伴
· 同國家科學基會一起,在三個實驗點建立了ACOT 教師發展中心,用來調查這種新的職業發展方法的效果。
· 同國家教育建設聯盟合作在ACOT 學校的教師發展中心之間建立了一個網路。該網路可使我們在已有成果基礎上繼續工作;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教員發展模型是如何進行大規模推廣的。
· 同San Francisco 調查局和一當地學校合作,調查國小教師是怎樣套用多媒體信息系統和豐富的媒體進行通訊、協作和查詢。

效果

首先是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極大提高,學生的成績也有了提高,學生更具有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教師的角色有了轉變,從說教者變成了管理者和引導者,從知識的傳授轉變為知識的自發組織。“明日蘋果”教室成了新型教學結構的模型。

啟示

*在信息化條件下,我們要從傳統的課程教學方式轉向讓學生採用查詢、協作方式解決有意義問題的學習。
*現代教育技術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催化劑。可以更新觀念,改變現有模式。
*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有了提高,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一般都要經歷嘗試、採納、適應和運用。學生運用網路蒐集、加工、整理和使用信息的水平有了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