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葉

明日葉

明日葉(學名:Angelica keiskei (Miq.) Koidz.)是傘形科當歸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80-120厘米,莖葉內含黃色液汁,莖直立,多分枝。依植株外形,可分成青莖種、紅莖種與混合等三個品種。基生葉叢生,具長柄,基部擴大抱莖,葉大形1-2回羽狀3出複葉。復傘形花序,被短毛;無總苞。果實長橢圓形,稍扁平。花期5-10月。果期9-12月。

分布於日本、韓國和中國等地區;在中國分布於廣西、雲南和台灣等地區。性喜冷涼至溫暖,忌高溫高濕,生長適溫約為12-22℃。

明日葉是一種藥食兼用的蔬菜,外形酷似芹菜。嫩莖葉可作蔬菜食用,可炒食、涼拌、榨汁、油炸、火鍋、燒湯、燉肉或做成茶汁。有抗癌、防止細胞老化、調理慢性病之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食用,藥用,飼料,

植物學史

明日葉在傳統藥草上有顯著的記載,明末藥草名家李時珍先生的《本草綱目》、日本寶永六年《大和本草》、及日本正德二年醫寺島良先生的《和滿三才圖會》中,都以最高地位推崇明日葉,明日葉也是傳說中秦始皇當年命徐福尋找的長壽仙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80-120厘米,莖葉內含黃色液汁,莖直立,多分枝。依植株外形,可分成青莖種、紅莖種與混合等三個品種。基生葉叢生,具長柄,基部擴大抱莖,葉大形1-2回羽狀3出複葉,淺裂或深裂,小羽葉卵形或廣卵形,寬4-8厘米,先端尖,細鋸齒緣,兩面光滑無毛;莖上葉漸小。
復傘形花序,被短毛;無總苞,小苞片數枚,廣線形;小花多數,乳黃色;花瓣5片,內曲;雄蕊5枚;子房下位。果實長橢圓形,稍扁平。花期5-10月。果期9-12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日本、韓國和中國等地區;在中國分布於廣西、雲南和台灣等地區。屬半耐寒植物,喜冷涼至溫暖環境,忌高溫高濕,生長適溫為12-22 ℃。土質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最佳,排水、光照需良好。明日葉不耐強光,光照過強,莖葉硬、品質差。
明日葉明日葉

繁殖方法

浸種催芽:明日葉的種子先用55度的溫水燙種,再用涼水浸種12小時後瀝乾,將種子用濕潤紗布包好置於20度左右的溫度下催芽,每天清洗一次種子,並注意噴水保持濕潤。約15天左右種子開始萌發就可以播種了。如果採用直播在苗床約需30-40在才出苗。
播種方法:播種期可選擇秋季10-11月播種,2-3月定植,或2-3月播種4-5月定植。苗床要選擇壤土或砂壤土,如有腐殖土則更好,播種後少量覆蓋土壤,再用稻草覆蓋即可。平時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明日葉不耐強光,光照過強,莖葉硬、品質差。可選擇果園或林下通風的地方栽培。土質不要求很肥沃,中等肥力即可。地下水位高時應作成高畦。肥料最好使用腐殖土及腐熟的農家肥,不用或少用化肥。
分苗:當苗出齊後揭去稻草,可在畦面上撒少量火土或細沙,防止根系外露或倒狀。當有3-4片葉時可分苗於營養缽或田內假植。
中耕除草:栽植成活後要注意勤中耕,同時清除雜草。
灌水追肥:明日葉不耐旱也不耐澇,定植後要連續澆幾次緩苗水,直到成活。冬春季5-6天一次,夏秋季1-2天一次,雨天要注意排水防澇。肥料除施足底肥外,在生長期中可以適當追施復全肥,每畝每次10公斤左右,共追2-3次。
採收:栽植成活新葉萌出,超過30厘米時即可剪下葉柄及葉食用,不必吝惜,應多采多食。不採新葉變老不堪食用,而且植株會因此縮短壽命。採摘時要注意留存2-3片老葉,主要採摘嫩葉。如果新老葉一齊采,植株會很快枯死。從根莖部採摘時要留存5厘米的基部。切忌連根割。適當的摘葉及控制好根系,其壽命可維持4-5年,4-5年後開花結實。3年以上的根其營養和葉一樣,可以泡酒飲用,有同樣的功效。

主要價值

食用

明日葉是食藥兩用的作物。可作天然綠色蔬菜直接食用,生物專家對明日葉分析發現其莖、葉含有多種維生素、胡蘿蔔素、16種胺基酸和苯烯苯基酮等成份,故享有“神奇植物”之美稱。明日葉具有獨特的芳香,可解魚、肉的腥膻味;莖葉水煮後變的柔軟可口,作蔬菜時可炒食、炸食、涼拌,氽湯或做成茶汁。

藥用

臨床實驗表明,明日葉有清熱,利尿,強壯,催乳、具有抑制中樞神經、降血壓、調節內分泌、強化胰臟、淨化血液、促進胰島素分泌、去除多餘的膽固醇、緩和風濕症疼痛、減輕肝臟負擔等等作用。

飼料

明日葉如不及時採摘,葉片變老不能食用,但可採收作為飼料。日本八丈島農民曾用明日葉餵奶牛,出現產奶的世界紀錄。在母雞飼料中補充乾制的明日葉能加深蛋黃顏色和提高雞蛋中維生素含量;用生產新鮮的明日葉蔬菜汁過程中的副產物作為培養猴頭菇的營養物質,結果猴頭菇中的維生素B2和C含量,磷、鎂、鈣在內的總灰分以及總胺基酸含量都有所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