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城牆殘段

明代城牆殘段

明代城牆殘段,是河北省邯鄲市武靈叢台一部分的明代城牆,明嘉靖年間,修復邯鄲縣城牆時,將武靈叢台和城牆直接修成一體。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主要景點,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嘉靖年之前,叢台位於邯鄲縣城牆之外,嘉靖十三年(1534),兵備副使楊彝來到邯鄲後,見叢台距城牆不足一丈遠, 又高出城牆之上,可以輕易地從叢台躍到城牆上,一旦敵人占據叢台,勢必對城內構成很大的威脅。於是楊彝下令由縣丞王景負責組織營建,在二者之間修建起甬道,把叢台與城牆連線起來。
現有的叢台為清代同治年間重修,其平面的東半部為圓形,似城堡的形狀,西半部是由明代的城牆連線而成的,北段牆改為通往台頂的寬大階梯,而南段牆則成了觀光的平台,並在南段城牆的西側,修築了一條通向南門的階梯。
明代城牆殘段
明代城牆殘段,現為叢台北門

地理環境

明代城牆殘段位於邯鄲市叢台公園內,地處河北省南端,太行山脈東麓。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下降,高差懸殊,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氣候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風多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寒冷乾燥。

主要景點

旅遊信息

  • 路線:邯鄲市內可做202路,33路,204路到叢台公園下。
  • 時間:夏季5月1日-9月30日 早5:00-晚21:00;冬季10月1日- 4月30日 早5:30-晚18:00
  • 門票:免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