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街道(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下轄街道)

明仁街道(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下轄街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仁街道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下轄街道,位於通遼市科爾沁區城區中心地段,東起建國路、西至交通路、北至明仁大街、南到南順大街,下設露天、交通門、新建街、和平橋4個社區居委會,109個居民小組,現有、18623人,包括漢、蒙、回、滿、鮮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數的19%。

基本介紹

概況,經濟發展,社會發展,

概況

明仁街道辦事處轄區內有36個行政事業單位,47個服務網點和85個特種行業,783戶個體工商戶,是通遼市科爾沁區商流、物流、人流的集聚區,號稱城區“三大市場”的露天市場、商城、批發城都在轄區內,這裡是商機無限,是經營經商的黃金地段。

經濟發展

街道在社區經濟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稅源廣,屬商業中心區,五千餘戶個體工商戶,從事著修理、餐飲、製造、加工、輕紡、運輸等行業,科區較大的私營企業——雪航啤酒廠,是科區重點納稅大戶。街道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發展思路,廣泛培植稅源,並熱情為之服務,使得轄區個體工商戶,安心經營,發展迅速,每年都以10%的速度增長。同時,注重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辦事處出台了一系列引資政策,鼓勵全民招商,因此,,轄區落戶的個體工商戶及私營企業,每年都有大輻度的增加,為社區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街道區是通遼市比較老的街區之一,約形成於1921年。街巷形成之始,屬於軍閥、官僚買辦、土豪劣紳、大商戶馬龍潭、劉居正、傅明哲等人所有;日偽統治時期,中小資產階級也相繼擠入。解放初期,街區稱南門街。1949年,將南門街的北半部、東門街的西半部、西門街的東半部、北門街的南半部分別劃出,成立了明仁街。1958年下半年成立明仁公社,轄菊民主路以東、建國路以西、霍林河大街以南至今鐵路街道辦事處轄區。1960年發展到霍林林河大街以北,交通路以東,該部分稱明仁公社東北門居民委員會。1980年11月1日撤銷城市人民公社,設本街區負責行政事務的派出機構。並以革命烈士呂明仁同志之名命名街區。穿越本街區的主要街路有明仁大街、向陽大街、科爾沁大街、新建大街、交通路、民主路、和平路、建國路以及新開、南市、培育等胡同。街區特點為國家機關較多,企事業單位分布面廣,占地面積大,街面商業網點密布,高樓林立,一派繁華景象。居民點被機關、較大企事業單位分割、因此形成街片大,居民住宅分散、居民較少之局面。

社會發展

明仁街道辦事處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原則,履行政府綜合管理職能,充分發揮了街道辦事處作為政府派出機構在組織協調方面的優勢,制定下發了《創建文明社區三年規劃》向社區居民宣傳“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思想,增強了居民的責任感、認同感。對於駐街單位,在鼓勵為社區作奉獻的同時,堅持“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廣泛開展了軍民共建、結對共建、街居共建、街校共建等活動,形成了全社會共同推進社區工作的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