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半夏

旱半夏

旱半夏,半夏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海拔2500米以下,常見於草坡、荒地、玉米地、田邊或疏林下,為旱地中的雜草之一。塊莖入藥,有毒,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用消癤腫;主治咳嗽痰多、噁心嘔吐;外用治急性乳腺炎、急慢性化濃性中耳炎。獸醫用以治鎖喉癀。

旱半夏別名老鴰眼、水玉、地文,、三步跳、麻玉果等,天南星科半夏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高15-30厘米,地下塊莖呈球形,是入藥的主要部分, 野生分布於我國除內蒙、新疆、青海、西藏地區,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生於海拔2300米以下山地、丘陵的草坡、荒灘、溝谷、溪邊,常見再雜草叢生陰濕環境。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半夏
  • 拉丁學名:Pinellia ternata
  • 別稱:老鴰眼、水玉、地文,、三步跳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天南星目
  • :天南星
  • :半夏屬
  • 分布區域:除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發現野生的外,全國各地廣布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種植技術,生長條件,選地整地,繁殖播種,田間管理,防治病害,採收加工,與水半夏,

形態特徵

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5cm,塊莖近球形,直徑0.5~3.0cm,基生葉1~4枚,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5~25cm,葉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徑3~8cm,偶見葉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徑2~4mm.實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苗葉片為全緣單葉,卵狀心形,長2~4cm,寬1.5~3cm;成株葉3全裂,裂葉片卵狀橢圓形、披針形至條形,中裂片長3~15cm,寬1~4cm,基部楔形,先端稍尖,全緣或稍具淺波狀,圓齒,兩面光滑無毛,葉脈為羽狀網脈,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梗常較葉柄長;佛焰苞綠色,邊緣多見紫綠色,長6~7cm;內側上部常有紫色斑條紋.花單性,花序軸下著生雌花,無花被,有雌蕊20~70個,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於花序軸上部,白色,無被,雄蕊密集成圓筒形,與雌花間隔3~7mm,其間佛焰苞合圍處有一直徑為1mm的小孔,連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狀,伸出佛焰苞,綠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彎曲.漿果卵狀形,綠色或綠白色,長4~5mm,直徑2~3mm,內有種子1枚,橢圓形,灰白色,長2~3mm,寬1.5~3mm,千粒重(鮮)9.88g.花期5~9月,花葶高出於葉,長約30cm,花粉粒球形,無孔溝,電鏡下可見花粉粒表面具刺狀紋飾,刺基部寬,末端銳尖.果期6~10月,漿果多數,成熟時紅色,果內有種子1粒。

生長環境

半夏是一種雜草性很強的植物.具體表現為:①具有多種繁殖方式.它既可營塊莖珠芽無性繁殖,又可營種子繁殖,從而使半夏可以避開許多不利因素,如嚴冬、酷夏、乾旱、水澇以及傳粉媒介缺乏等情況,保證種質的延續和更新.②具有較強的耐受性.人們從事農事操作必定要對雜草進行有意或無意的刈割和踐踏.試驗表明,對半夏而言,這種傷害只能損傷半夏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依然可以在適當時候再抽葉生長,正是由於這些原因使半夏能夠在旱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傳.③具有較寬的生態幅.凡是雜草大多具較大的耐受性,表現有較寬的生態幅和分布區.
旱半夏旱半夏
在生長過程中,當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發生較大變化時,半夏都會以地上部分逐漸枯黃、倒伏(俗稱“倒苗”),以地下塊莖度過不良環境.倒苗次數的報導有多有少,有的認為只有一次,有的認為2~3次,也有人認為倒苗次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與外界環境有著極密切的關係.外界條件較好時,倒苗次數可以減少;反之,次數或許增多.當環境條件適宜時,又可繼續出苗生長.在倒苗之前,其葉上的珠芽大多已經成熟,所以,倒苗一方面是對不良環境的適應,另一方面同時進行了一次無性繁殖.具較大塊莖的植株,在倒苗之前還往往有佛焰苞產生,內藏單性的雄花序和雌花序,可以進行同株異花授粉和受精,並產生種子和果實.不難看出,一次倒苗可以擴大群體的個數.環境惡劣時,雜草用各種辦法來增加其後代數量是必然的,因為這涉及到種質能否衍生下去的大問題.但倒苗會影響半夏塊莖的產量.但是倒苗後及時封土,反而會增加產量。
半夏根淺,喜溫和、濕潤氣候,怕乾旱,忌高溫.夏季宜在半陰半陽中生長,畏強光;在陽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條件下,易發生倒苗.耐陰,耐寒,塊莖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濕潤、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較為適宜.一般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鹼土礫土、過沙、過粘以及易積水之地不宜種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鬆肥沃沙質壤土為好.野生於山坡、溪邊陰濕的草叢中或林下.
半夏在我國分布廣,海拔2500米以下都能生長,常見於玉米、小麥地、草坡、田邊和樹林下.朝鮮、日本也有分布.這就意味著半夏對溫度和水分變化有較大的適應性,而這種適應性正是雜草所必需的先決條件.我國長江流域各省以及東北、華北等地區均可種植,主產區為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浙江等地.半夏可與果樹或高桿作物間作.
半夏為多年生田間雜草性植物,一般於8℃~10℃萌動生長,13℃開始出苗,隨著溫度升高出苗加快,並出現珠芽,15℃~26℃最適宜半夏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超過35℃而又缺水時開始出現倒苗,秋後低於13℃以下出現枯葉.
冬播或早春種植的塊莖,當1~5cm的表土地溫達10℃~13℃時,葉柄發出,此時如遇地表氣溫又持續數天低於2℃以下,葉柄即在土中開始橫生,橫生一段並可長出一代珠芽.地、氣溫差持續時間越長,葉柄在土中橫生越長,地下珠芽長的越大.當氣溫升至10℃~13℃時,葉柄直立長出土外.
用塊莖繁殖,塊莖越大,不僅葉柄粗,珠芽結的大,而且珠芽在葉柄上著生的位置也越高;塊莖越小,葉柄細,珠芽也小,珠芽在葉柄上著生的位置越低.半夏當年出苗為心形的單葉,第二至第三年開花結果,有2或3裂葉生出,一年內多次出苗.出苗期:每年平均三次,第一次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珠芽期:萌生初期在4月初,萌生高峰期為4月中旬,成熟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期:5~7月.果期:6~9月.倒苗期:3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下旬共三次倒苗.生育期:出苗至倒苗的日數,春季為50~60天,夏季為50~60天,秋季為45~60天.
半夏在適宜的條件下(半陰半陽、土壤疏鬆濕潤)具有多次出苗生長、倒苗的現象.兩年以後,開花結實,種子可以進行有性繁殖.在葉柄近地面的位置或其葉上,生長有珠芽,它能再生出半夏小植株.地下莖極短,在莖上能產生1~2個塊根及大量鬚根,較大的塊根的根尖部常腐爛掉.塊根也可進行繁殖.
根據半夏一年內有多次出苗的習性,有人設計了春、秋、冬季的播種期試驗.試驗材料用直徑1.5~2cm,重3~5g的半夏作種,小區播種量為168~189g,小區面積1m×1m,拉丁方排列,重複三次.結果表明,隨半夏在地時間的增長,單位面積產量逐漸增加,冬、春季播種較秋季播種增產.旱半懸的藥用價值: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功,用於治療痰濕水飲、胸膈脹滿、噁心嘔吐、痰多咳喘等,生用外治癰腫,用量3g~9g。

分布範圍

半夏主要分布於湖北、河南、安徽、山東、四川、甘肅;浙江、湖南、湖北、江蘇、河北、江西、陝西、山西、福建、廣西、貴州、雲南亦有分布。
主產於湖北武昌、老河口、襄陽、陽新、天門;河南汝南、靈寶、盧氏、澠池、息縣、淮濱、固始、唐河;安徽懷寧、宣城寧國、阜南、潁上;山東金鄉、巨野、膠南、五蓮、萊陽;四川遂寧、安岳、萬縣、昭覺、岳池、壁山、隆昌、榮昌、忠縣、營山。

主要價值

半夏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具有降逆止嘔,溫和中胃,燥濕化痰,消痞散結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喘,風痰眩暈,痰飲眩悸,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症。並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於降逆止嘔;法半夏多用於燥濕化痰。旱半夏為常用中藥,飲片配方和中成藥生產用較大,屬較好的溫寒化痰藥,其它藥很難替代。

種植技術

生長條件

1.半夏生育過程中的溫度條件
一般旬平均氣溫在10℃左右時,各類型半夏順利萌發出苗,這一溫度為半夏的生物學起點溫度.在旬平均氣溫達15℃~27℃時,半夏生長最茂盛.在我國部分地區,7月中旬開始,隨著梅雨季節的結束,氣溫上升,最高溫度經常超過35℃,半夏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沒有遮陰條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繼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秋後,9月上旬溫度又降到27℃以下,半夏地下塊莖陸續出苗,形成秋季生長期,直到11月上中旬,氣溫經常降至10℃以下,開始倒苗越冬.由於秋季溫、光、水綜合條件,對於半夏來說,遠不如春季適宜,所以,秋季長勢弱,總苗數僅約10萬/畝,而春季達18萬/畝以上.半夏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3℃~29℃.
2.半夏生育過程中的濕度條件
半夏不耐旱,喜愛在濕度較高的土壤中生長.有人曾調查了豐縣沙河橋一塊半夏高產田,平均塊莖單產達1500千克.其品種為豐縣半夏,全年幾乎沒有明顯倒苗過程,即使在盛夏季節,生長也十分旺盛.栽培中最突出的措施之一就是針對當地氣候乾燥,土壤缺水的特點,夏季堅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溝灌1次,既保持土壤濕潤,又降低了土溫,一舉兩得.我國長江流域一般年份6月上旬至7月上旬半夏生長尤其旺盛,主要原因之一是這段時間正是梅雨季節,陰雨綿綿,不但減少了強烈光照,降低了夏季高溫影響,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土壤和空氣濕度,保證半夏生長有足夠的水分.當然,土壤濕度也並非越大越好,半夏既喜水又怕水,當土壤濕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生長不良,造成爛根、爛莖、倒苗死亡,塊莖產量下降.例如,每天澆水8kg/m 2的處理,地上部分生長過旺,氮素代謝過旺,消耗了大量碳水化合物,營養積累減少,產量降低.江蘇盛產半夏的“三泰”地區,自從實行水旱輪作制後,農田中的半夏已經絕跡,正是因為半夏怕水的緣故.
3.半夏生育過程中的光照條件
半夏是耐陰而不是喜陰植物,在適度遮光條件下,能生長繁茂.但是,若光照過強,如高達9萬1x,半夏會100%倒苗;若光照在3000 1x以下,半夏也難以生存.在半蔭環境為宜,珠芽增加數和母塊莖增重均比向陽和蔭蔽區為好,半蔭區形成的珠芽比向陽區多14.37%,比蔭蔽區多48.37%;母塊莖增重比向陽區多51.89%,比蔭蔽區多62.75%.
半夏營種子和珠芽或塊莖繁殖,故在自然種群里,既有實生苗,又有由珠芽或小塊莖發育而成的新個體.從生理年齡上來看,則是典型的“四代同堂”,其中包括由種子發育而來的實生苗,由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珠芽發育而來的植物,以及由塊莖直接生長而成的植株.
半夏的種子、珠芽和塊莖均無休眠特性,只要環境條件適宜均能萌發.一般在3月下旬至10月下旬均可見到植株,且尤以春秋兩季為多.研究表明,除生存條件急劇惡化外,半夏以無性繁殖為主.一般情況下,半夏種的繁衍和個體的更新主要靠珠芽.珠芽發生在葉柄或葉片基部,抽葉時葉柄基部稍隆起,以後即發育形成珠芽.

選地整地

一、選地
宜選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排灌良好、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或壤地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前茬選豆科作物為宜,可連作2~3年.澇窪鹽鹼地不宜種植.可於玉米地、油菜地、麥地、果木林進行套種.具體方法是在頭一年播種小麥時,將麥壟加寬至30cm,預留半夏播種行,第二年春分時節,在預留播種行中,開深8~9cm的溝(太深出苗遲,影響產量,淺則易旱死),以2~3cm的株距,撒播半夏種莖.小麥收穫後及時點玉米,同時在半夏苗壟中,撒約3~5cm厚麥糠並澆水,保濕降溫,防止半夏倒苗,秋季玉米收穫後,於白露至秋分時收穫半夏.
也可採用適宜於半夏生長的人造土,施以營養液並予光照條件,結合半夏生長習性等相應栽培措施,一次播種後每年可從每平方米人造土中收穫0.5kg.人造土原料易得,又不用占用耕地,收穫方法簡便,可以節省大量勞力,適宜於產業化生產,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其具體方法系將人造土鋪設在水泥地、三合板或農膜上,厚度控制在6~8cm,使半夏翻收後留在土中的小塊莖珠芽都易於長出土面,從而又可解決後續種源問題.
1.半夏人造土的製備 人造土可由鋸木屑、腐殖土、生活垃圾(除去塑膠、玻璃、金屬)、中藥渣、堆肥、穀殼、兔屎、草木灰、河沙等為原料,按不同比例配置.其較好的配比為:腐殖土50%,鋸木屑30%,河沙20%;腐殖土40%,草木灰5%,鋸木屑30%,河沙25%;堆肥40%,煤灰40%,穀殼10%,兔屎10%;或中藥渣50%,煤灰30%,細沙土20%等.
2.營養液的配製 營養液應含有N、P、K、Ca、Mg、S、Fe、Na、Zn、Cu、Mo、Mn、B等元素,既根施也葉面施用.
二、整地
地選好後,於10~11月間,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礫及雜草,使其風化熟化.半夏生長期短,基肥對其有著重要的作用,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廄肥或堆肥2000kg,過磷酸鈣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後整細耙平,起寬1.3m的高畦,畦溝寬40cm.或淺耕後做成0.8~1.2m寬的平畦,畦埂寬、高為30cm和15cm.畦埂要踏實整平,以便進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蓋栽培.催芽栽種並加蓋地膜不僅使半夏早出苗,增加了20余天的生育期,而且還能保持土壤整地時的疏鬆狀態,促進根系生長,使半夏的根粗長,根系擴大,增強抗旱防倒苗能力.

繁殖播種

半夏的繁殖方法以採用塊莖和珠芽繁殖為主
一、塊莖繁殖
不同半夏的種質材料、生長發育習性及性狀有差異.有人曾依葉中裂片形狀,將13種半夏種材,歸納為狹葉形、闊葉形和橢圓形,研究了不同葉形的半夏種材的產量,結果表明,狹葉形較優,闊葉形次之.其中尤以狹葉形種材長勢旺盛,葉數多,葉片大而厚,抗性強,珠芽多,塊莖多而個體大,產量高.
半夏栽培2~3年,可於每年6、8、10月倒苗後挖取地下塊莖.選橫徑粗0.5~1cm、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中、小塊莖作種用.小種莖作種優於大種莖,這是因為小種莖主要是一些珠莖和小塊莖,大多是新生組織,生命力強,出苗後,生長勢旺,其本身迅速膨大發育成塊珠,同時不斷抽出新葉形成新的珠芽,故無論在個體數量上還是在個體重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而大種莖都是大塊莖,它們均由珠芽或小塊莖發育而來,生理年齡較長,組織已趨於老化,生命力弱,抽葉率低,個體重量增長緩慢或停止,收穫時種莖大多皺縮腐爛,除少數塊莖能偶然產生小塊莖外,一般均無小塊莖產生,即塊莖繁殖並不增加新的塊莖個體,而只是通過抽葉,形成珠芽來增加其群體內的個體數量.同時中、小塊莖作種,栽種後增重比、個數比都好於大塊莖作種.
種莖選好後,將其拌以乾濕適中的細沙土,貯藏於通風陰涼處,於當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種,以春栽為好,秋冬栽種產量低.春栽,宜早不宜遲,一般早春5cm地溫穩定的6℃~8℃時,即可用溫床或火炕進行種莖催芽.催芽溫度保持在20℃左右時,15天左右芽便能萌動.2月底至3月初,雨水至驚蟄間,當5cm地溫達8℃~10℃時,催芽種莖的芽鞘發白時即可栽種(不催芽的也應該在這時栽種).適時早播,可使半夏葉柄在土中橫生並長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個大,並能很快生根發芽,形成一棵新植株,並且產量高.
在整細耙平的畦面上開橫溝條播.按行距12~15cm,株距5~10cm,開溝寬10cm,深5cm左右,在每條溝內交錯排列兩行,芽向上擺入溝內.栽後,上面施一層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廄肥加人畜肥、草土灰等混拌均勻而成).栽後立即蓋上地膜,所用地膜可以是普通農用地膜(厚0.014mm),也可以用高密度地膜(0.008mm).地膜寬度視畦的寬窄而選.蓋膜三人一組,先從畦的兩埂外側各開一條8cm左右深的溝,深淺一致,一人展膜,二人同時在兩側拉緊地膜,平整後用土將膜邊壓在溝內,均勻用力,使膜平整緊貼畦埂上,用土壓實,做到緊、平、嚴.
每畝用量2000kg左右.然後,將溝土提上覆蓋,厚約5~7cm.每畝需種栽100kg左右,適當密植半夏,苗勢生長才均勻且產量高.過密,幼苗生長纖弱,且除草困難;過稀,苗少草多,產量低.覆土也要適中,過厚,出苗困難,將來珠芽雖大,但往往在土內形成,不易採摘;過薄,種莖則容易乾縮而不能發芽.栽後遇乾旱天氣,要及時澆水,始終要保持土壤濕潤.
清明至穀雨,當氣溫穩定在15℃~18℃,出苗達50%左右時,應揭去地膜,以防膜內高溫烤傷小苗.去膜前,應先進行煉苗.方法是中午從畦兩頭揭開通風散熱,傍晚封上,連續幾天后再全部揭去.採用早春催芽和苗期地膜覆蓋的半夏,不僅比不採用本栽培措施的半夏早出苗20餘天,而且還能保持土壤整地時的疏鬆狀態,促進根系生長,同時可增產83%左右.
旱半夏播種前種莖進行消毒處理.用50%的多菌靈浸種12小時;5%的草木灰溶液浸種2小時;1份50%的多菌靈+1份40%的乙磷鋁300倍液浸種半小時;300倍食醋、50毫升/升的高錳酸鉀分別浸種,預防腐爛病並增產.

田間管理

穀雨前後氣溫達18℃~20℃,苗高2~3cm時,應及時“破膜放苗”,或苗出齊後揭去地膜,以防膜內溫度過高,烤傷小苗,以後應及時澆水,追肥培土,遮蔭保墒,防止夏季倒苗.
一、中耕除草
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長期間要經常鬆土除草,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不超過5cm,避免傷根.因半夏的根生長在塊莖周圍,其根系集中分布在12~15 cm的表土層,故中耕宜淺不宜深,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半夏早春栽種,地膜覆蓋,在其出苗的同時,狗尾草、馬唐草、牛筋草畫眉草、香附草、莧菜小旋花灰灰菜馬齒莧、車前草等十餘種雜草也隨之出土,且數量多,往往造成揭膜後出苗困難,影響半夏的產量.因此可選用乙草胺防除半夏芽前雜草.乙草胺是一種旱田作物低毒性選擇性芽前除草劑,主要用於作物出土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早春地面噴灑再蓋上地膜,對多種雜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具體用法用量按藥品說明書中規定).除此之外,在人工栽培半夏中,根據季節不同還可選用不同的除草劑,如春播半夏的除草劑宜選擇穩殺特,秋播選用穩殺特和乙草胺均可,除草劑穩殺特和乙草胺均可在播種覆土後噴藥,穩殺特還可在雜草出苗初期施藥.
二、摘花蕾
為了使養分集中於地下塊莖,促進塊莖的生長,有利增產,除留種外,應於5月抽花葶時分批摘除花蕾.此外半夏繁殖力強,往往成為後茬作物的頑強雜草,不易清除,因此必須經常摘除花蕾.
三、水肥管理
半夏喜濕怕旱,無論採用哪一種繁殖方法,在播前都應澆1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後不宜再澆,以免降低地溫.立夏前後,天氣漸熱,半夏生長加快,乾旱無雨時,可根據墒情適當澆水.澆後及時鬆土.夏至前後,氣溫逐漸升高,乾旱時可7~10天澆水一次.處暑後,氣溫漸低,應逐漸減少澆水量.經常保持栽培環境陰涼而又濕潤,可延長半夏生長期,推遲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積累乾物質.因此,加強水肥管理,是半夏增產的關鍵.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追肥4次.第一次於4月上旬齊苗後,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用人畜糞水2000kg;第三次於8月倒苗後,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糞水潑澆,每半月一次,至秋後逐漸出苗;第四次於9月上旬,半夏全苗齊苗時,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kg,過磷酸鈣20kg,尿素10kg,與溝泥混拌均勻,撒於土表,起到培土和有利灌漿的作用.經常潑澆稀薄人畜糞水,有利保持土壤濕潤,促進半夏生長,起到增產的作用.每次可施用腐熟的人畜糞水和過磷酸鈣.若遇久晴不雨,應及時灌水,若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避免因田間積水,造成塊莖腐爛.
四、培土
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發芽,在6~8月間,有成熟的珠芽和種子陸續落於地上,此時要進行培土,從畦溝取細土均勻地撒在畦面上,厚約1~2cm.追肥培土後無雨,應及時澆水.一般應在芒種至小暑時培土二次,使萌發新株.二次培土後行間即成小溝,應經常鬆土保墒.半夏生長中後期,每10天根外噴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或三十烷醇,有一定的增產效果.
五、其它
噴施亞硫酸鈉液可使半夏增產.因為半夏在夏季氣溫持續高達30℃時,由於高溫和強光照,使半夏的呼吸作用過強,過強的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質超過光合作用所積累的物質,導致細胞原生質結構的破壞而“倒苗”.“倒苗”是半夏抗禦高溫、強光照的一種適應性,對保存和延續半夏的生命起著積極作用.但就半夏生產而言,“倒苗”縮短了半夏的生長期,嚴重影響半夏的產量.因此,在生產中,採取措施延遲或減少半夏的夏季“倒苗”,是實現半夏高產優質的重要條件.在栽培中除採取適當的蔽蔭和噴灌水以降低光照強度、氣溫和地溫外,還可噴施植物呼吸抑制劑亞硫酸氫鈉(0.01%)溶液,也可噴施0.01%亞硫酸氫鈉和0.2%尿素及2%過磷酸鈣混合液,以抑制半夏的呼吸作用,減少光合產物的消耗,從而延遲和減少“倒苗”,取得明顯的增產效益.

防治病害

一、葉斑病
初夏發生.病葉上出現紫褐色斑點,輪廓不清,為不規則形,由淡綠變為黃綠,後變為淡褐色,後期病斑上生有許多小黑點,發病嚴重時,病斑布滿全葉,使葉片捲曲焦枯而死.該病常在高溫多雨季節發生.
防治方法:①發病初期噴1∶1∶12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托布津1000倍液噴灑,每7~10天一次,連續2~3次.②用大蒜1kg加水20~25kg噴灑.③拔除病株燒毀.
二、病毒病
多在夏季發生.為全株性病害,發病時,葉片上產生黃色不規則的斑,使葉片變為花葉症狀,葉片變形、皺縮、捲曲,直至枯死;植株生長不良,地下塊根畸形瘦小,質地變劣.當蚜蟲大發生時,容易發生該病.該病可使半夏在貯藏期間及運輸途中造成鮮種莖大量腐爛,受害半夏塊莖加工成商品後,往往質量差,品級低.
防治方法:①選無病植株留種,避免從發病地區引種及發病地留種,控制人為傳播,並進行輪作.②施足有機肥料,適當追施磷鉀肥,增強抗病力;及時噴藥消滅蚜蟲等傳毒昆蟲.③出苗後在苗地噴灑一次40%樂果2000倍液或80%敵敵畏1500倍液,每隔5~7天一次,連續2~3次.④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燒毀深埋,病穴用5%石灰乳澆灌,以防蔓延.⑤套用組織培養方法,培養無毒種苗.
三、腐爛病
這是半夏最常見的病害,多在高溫多濕季節發生,危害地下塊莖,造成腐爛,隨即地上部分枯黃倒苗死亡.
防治方法:①選用無病種栽,種前用5%的草木灰溶液或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雨季及大雨後及時疏溝排水.②發病初期,拔除病株後在穴處用5%石灰乳淋穴,防止蔓延.③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可減輕危害.
四、紅天蛾
夏季發生.幼蟲咬食葉片,食量很大,發生嚴重時,可將葉片食光.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灑,每5~7天一次,連續2~3次.

採收加工

一、採收
種子播種的於第3、4年,塊莖繁殖的於當年或第2年採收.一般於夏、秋季莖葉枯萎倒苗後來挖.但以夏季芒種至夏至間採收為好.因此時半夏水分少,粉性足,質堅硬,色澤潔白,藥材質量好,產量高.其方法是:從半夏地的一端起始,用爪鉤順壟挖12~20cm深的溝,逐一將半夏挖出,起挖時選晴天小心挖取,避免損傷.
二、就地加工
將鮮半夏洗淨泥沙,按大、中、小分級,分別裝入麻袋內,先在地上輕輕摔打幾下,然後倒入清水缸中,反覆揉搓,或將塊莖放入筐內,在流水中用木棒撞擊或用去皮機除去外皮.不管採用哪種方法均應將外皮去淨為止,洗淨,再取出晾曬,並不斷翻動,晚上收回,平攤於室內,不能堆放,不能遇露水.次日再取出,曬至全乾或曬至半乾,以硫黃熏之.亦可拌入石灰,促使水分外滲,再曬乾或烘乾.切忌曝曬,否則不易去皮.如遇陰雨天氣,採用炭火或爐火烘乾,但溫度不宜過高,一般應控制在35℃~60℃之間.在烘中要微火勤翻,力求乾燥均勻,以免出現僵子,造成損失.秋季採收的半夏表面凸凹不平,而且色澤發暗.
加工技術:
(1)發酵:將收穫的鮮半夏塊莖堆放室內,厚度50厘米,堆放15—20天,檢查發現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輕搓外皮易掉,既可.
(2)去皮:將發酵後的半夏塊莖用篩分出大、中、小三級.數量少的可採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將半夏塊莖分別裝入編織袋或其他容器內,水洗後,腳穿膠靴踏踩或用手來回反覆推搓10分鐘,倒在篩子裡用水漂去碎皮,未去淨皮的揀出來再搓,直至全部去淨為止.如果較大的塊莖去皮後,底部(俗稱“後腚門”)仍有一小圓塊透明的“繭子”時,量少可用手剝去,量多再裝袋搓掉,直至半夏塊莖全部呈純白色為止.面積較大的半夏基地,可採用機械脫皮.
(3)乾燥:脫皮後的半夏需要馬上晾曬,在陽光下暴曬最好,並不斷翻動,晚上收回平攤於室內晾乾,次日再取出曬至全乾,既成商品.如半夏數量較大,最好建有烘房,隨脫皮,隨烘乾,不受天氣影響,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質量較好.

與水半夏

半夏又名旱半夏,為常用中草藥,多為野生。隨著產量減少,價格上漲,某些藥廠為降低成本,以水半夏代替半夏使用,影響藥品的質量和療效。因為半夏和水半夏為兩種不同中藥,功能主治不同,我們在使用時應加以區別,切不可相互代用。 藥材性狀:塊莖呈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1cm~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中心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根痕;下端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色,粉性。無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水半夏 來源於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的乾燥塊莖,性溫、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腫、解毒之功,用於治療頭痛、胃痛、腰痛、跌打損傷、乳癰、腫毒等,用量0.3g~0.6g。 藥材性狀:呈橢圓形、圓錐形或半圓形,直徑0.5cm~1.5cm,高0.3cm~3cm。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不平滑,遍體隱約可見點狀根痕;上端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色,粉性。無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此外,半夏與水半夏區別也可根據其乙醇溶液對紫外光的吸收來區別:取二者粉末各5g,置250ml三角燒瓶中,加70%乙醇溶液50ml,超音波提取30分鐘,過濾液,取濾液置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測定其吸收度,半夏在261mm處有最大吸收,而水半夏在269mm處有最大吸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