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體小說

日記體小說

【日記體小說】是小說體裁的一種獨特形式,它是以日記形式作為小說基本結構的小說類型。這類小說在敘述方式上多採用第一人稱,以日記主人公所見、所聞、所感的方式敘述事件、展開情節、刻畫人物。如,魯迅的《狂人日記》、茅盾的《腐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記體小說
  • 性質:小說體裁的一種獨特形式
  • 敘述方式:多採用第一人稱
  • 代表作:《狂人日記》《腐蝕》
小說走紅,作品愛的教育,簡介,讀後感一,讀後感二,讀後感三,

小說走紅

近來,各地出版商紛紛推出青少年日記或以青少年日記為藍本的小說。廣西師大出版社的《十六歲到美國——一個中國女生的美國日記》、《第四節是物理課——一個中學女生的成長筆記》、作家出版社的《女生日記》、《對面的女孩》等書,成為本屆書市亮點,銷售火爆。
日記體或準日記體小說紛紛出籠,讓人想起一年前出版界喧囂已久的名人自傳出書熱,此類小說是否受了名人傳記的啟發?以自己親生女兒生活為藍本的《女生日記》的作者楊紅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這類日記體小說同名人自傳不同。它並不是站在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俯視芸芸眾生,而是作者根據自己或自己孩子、親友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記錄了一段青少年的成長曆程,“更為真誠,也許是趕潮流之作,但源於生活,絕不浮躁”。
此類小說是否以青少年的稚嫩和不成熟為賣點?楊紅櫻認為“不能簡單地這樣說”。她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些學生作者寫自己生活的文章,非常真實,純屬有感而發,在這方面,“比大人寫孩子的書更好看”。但青少年生活閱歷上還是膚淺的,文章中透露著稚嫩和不成熟。然而正是這種稚嫩和不成熟,引起了讀者共鳴,因為不論任何人,都有這段似曾相識的經歷。“文章經過作家的加工、寫作,更具思想性、審美性”。
書市現場,一位購買了《女生日記》的金陵中學柳同學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有關業內人士稱,長期充斥圖書市場一些面向青少年的文學作品,總以一種說教者的身份出現,書中所描寫的人物往往脫離現實,給人不真實的感覺,難以引起讀者共鳴。日記體小說的逐漸走紅,彌補了這一缺憾。但隨著這一寫作形式的流行,會有良莠不齊的作品出現,對於青少年讀者而言,應明辨是非,從中汲取書中有利於自己成長的營養。至於這種類型的小說能走多遠,要看市場檢驗的結果如何。

作品愛的教育

簡介

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記載了小學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裡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這裡有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友卡隆的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的助人為樂;也有華梯尼的虛榮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洛西……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愛的教育》是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的偉大小說。作者於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古利亞地區一個名叫奧奈季亞的小村鎮。他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1868年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並由此出名。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讀後感一

有愛生活就燦爛———《愛的教育》讀後感
當我剛看到《愛的教育》這本書時,心中產生了串串疑問:為什麼有愛就有教育?為什麼愛和教育是相連的?------帶著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小說中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感動了我,愛的真諦中深刻的含義把我那小小的心融化了。
像我這樣在爸媽“搖籃”里成長的孩子,只知道愛是爸爸、媽媽對我的關心和體貼,是外公、外婆對我的疼愛。從沒思考過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走進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的------他是一個跟我年鄰相近的四年級學生,但是在他的成長故事中處處充滿著愛,有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愛,有同學與同學之間的愛,有長輩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種種愛表明,每個人都不是一棵孤獨的小樹,而是受人愛的大樹。安利柯還是孤獨小孩的榜樣,因為他有一顆真摯的心,能照亮黑暗的每一處死角,讓他們抬起頭面對世界。他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人間處處都有愛”,只要留心觀察身邊的每個細節,感人的畫面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愛的教育》中每一個小故事都講述了一種不同的愛,特別是每月故事更是讓人感動,讓我覺得世間處處有真情。其中《尋母記》最使我感動:一個才十一歲的孩子就孤身一人從熱那亞出發去美洲,這需多少愛來支持他啊!然而到了那裡,母親卻又隨著房主到了其他地方。書中還提到了這樣一件感人的事情:二年級學生洛佩諦為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同學,老師,校長都紛紛稱讚他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還有一件事:一個小男孩因為受別人羞辱而氣憤地將墨水瓶丟向欺侮他的同學,不想卻丟在了剛走進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並沒有盲目地責怪他,而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並“請”肇事者起立,承認錯誤,從而培養學生有坦白過失承擔責任的勇氣。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認為我們的生活中處處經歷著愛,當一幕幕有愛的畫面擺在你眼前時,只要不將它拋棄,愛就圍繞在你身邊。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追求,是……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都是一種美麗,有愛生活就燦爛,讓我們一起在廣闊的世界裡追尋愛吧

讀後感二

《愛的教育》讀後感
我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不禁地回想起裡面一幕幕受人感動的畫面,例如,勇敢的洛貝諦看見一個低班的小學生快要被車撞的時候,英勇地跑了過去把哪個孩子拖到了一邊,自己卻被馬車的車輪給軋在腳上。一位少年為了國家中彈身亡。卡洛裴用球打傷了老人,把自己不知費了多少辛苦、寄予無限的希望、看得像生命一樣珍貴的東西送給老人,以表歉意……
從這本書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許多愛,有父母的愛、 陌生人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只要仔細,你也可以知道你身邊那細細、甜滋滋的愛。

讀後感三

讀《愛的教育》有感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看過《愛的教育》這本書嗎?我的回答是:我看過這本書,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日記是《卡隆喪母》,我對這篇的文章理解是:幸福的家庭雖然個個都相似,但是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卡隆是屬於不幸,小小年紀,就失去了這個世界上最疼他愛他的媽媽,他十分悲傷,他生活在人生的陰影之中。但卡隆又是幸運的,雖然他失去了媽媽,但他還有關心他的老師,還有關愛他體貼他的同學們,甚至還有同學安利柯的母親。大家伸出一雙雙熱情的大手、小手,去撫慰卡隆那顆受傷的幼小心靈,相信他一定會走出痛苦,陽光的生活。不知我說得對不對。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就寫出來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