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路面電車

日本路面電車

從前,日本路面電車是很普通的交通工具。在其鼎盛時期,電車網路遍及全國的65個城市。然而,60年代開始,許多路面電車被廢止。讓轎車、公交或捷運等普遍被人們喜愛的交通方式所代替。全國只剩下17處也就是大約四分之一的城市仍然保持著路面電車服務。但是,使用路面電車的城市目前又有回升。一些城市,主要是一些偏遠地區,有些已經建成有的正計畫建設下一代電車系統。這種電車主要在市中心運行,或在城市之間提供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路面電車
  • 類型:交通工具
  • 別稱:有軌電車
  • 特點:運行時速不高
概述,詳細信息,東京——從進步的象徵到懷舊的對象,四國高知縣——鮮事一籮筐的土佐電氣鐵路,北海道函館——在冰天雪地中賓士的電車,路面電車的歷史沿革,相關信息:我國的路面電車,

概述

日本路面電車,即有軌電車。出現時間較早,運行時速不高,完全可以當成古董,但在日本依然被使用。
日本的上下班時間交通嚴重堵塞,而路面電車既有指定的專用軌道,又有特殊的“綠燈”照料,比公共汽車節省不少時間。路面電車的信號燈是被特殊指定的,被指定的軌道內禁止汽車的進入。幾乎人人遵守。

詳細信息

公營
富山輕鐵 - 萬葉線
民營
東京急行電鐵 - 豐橋鐵道 - 富山地方鐵道 - 福井鐵道 - 京阪電氣鐵道 - 京福電氣鐵道 - 阪堺電氣軌道 - 岡山電氣軌道 - 廣島電鐵 - 土佐電氣鐵道 - 伊予鐵道 - 長崎電氣軌道

東京——從進步的象徵到懷舊的對象

從明治初期到明治時代中期,東京市民(昭和18年才改為東京都)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明治2(1869)年誕生的人力車,以及明治15(1882)年登場的馬車鐵路。從東京新橋到橫濱之間的鐵路,是於明治5年開通的。但那是以長距離大運量為中心的鐵路。市民的交通工具仍停留在江戶時代。明治三十年代,在鐵軌上賓士的鐵路馬車,一小時約60~70車次。鐵路馬車的興盛,同時也帶來了交通公害——馬糞。當時的東京到處都是馬糞,於是東京市民才開始認真的考慮使用路面電車。進步都市東京,僅僅路面電車的建設比別的都市慢。原因是大企業之間互相爭奪鐵路事業的主導權,以及市政府對鐵路了解不夠。總之,明治28(1895)年最早有路面電車的都市是京都。其次是名古屋、川崎、小田原、大分等都市。首都東京要到明治36(1903)年才開始改用電車。然而其後電車的發展,就非常迅速。隨著人口的增加,路線網也不斷擴充,車輛也變成大型化。路面電車成為名副其實的東京大動脈。在文學或電影中,路面電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者可以容易的利用身邊的交通工具——電車來轉換場景,也可以在電車中演出偶然的相遇,同時車窗的景色也成為後代人考究當時街頭景象的最佳資料。特別在夏目漱石的作品裡,路面電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東京路面電車的全盛期,總共有42條路線,總長度213公里。到了昭和30(1955)年,路面電車一天平均運送175萬人次。可是昭和40年以後,由於汽車的增加,路面電車逐漸遭到廢除的命運。路面電車風光了約60年,終於被時代所淘汰。目前仍在運行的路面電車,只有早稻田到三輪橋間的荒川線一線而已。這荒川線是由明治44年開通的王子電氣軌道,於昭和17年被東京市電合併而成的。嚴格說來,由馬車鐵路演進的路面電車,目前已不復存在。這條東京唯一殘存的路面電車路線,途中經過豐島區巢鴨的曹洞宗高岩寺。所以平常以老年人的乘客居多,高岩寺附近的街道,也被稱為老年人的原宿。但是一到假日,也可以看到很多小孩子拿著照相機來拍照。東京的路面電車雖然車輛已經現代化,但是沿途那叮叮噹噹的鈴聲,不禁使人對明治時代產生懷古之追思。

四國高知縣——鮮事一籮筐的土佐電氣鐵路

土佐高知縣)路面電車是在明治37(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時開通的。高知縣以豪邁進取的風氣出名,曾經出現過幾個鼎鼎大名的人物,如革命烈士阪本龍馬、以及三菱財閥元祖岩崎彌太郎。高知縣並不能算是一個大都市,全國排行第十,但是比先進的橫濱更早開通路面電車,由此可以看出其積極進取的精神。不過豪邁與粗心大意可說是一體的兩面。在土佐電車開車第一天,就有人遺忘東西。糊塗蟲第一號是工商會議所副會長谷脅靜一,遺忘物是帽子。當時報紙報導說:「他正想上車拿帽子時,電車已經毫不留情的開走了。由於跑得太快,只聽一聲『糟了』,便摔得四腳朝天,這是電車開車第一件糗事。」開車第一年,有一個藝妓被電車撞倒,幸好無事收場。那個藝妓正好在想事情,沒聽到警笛聲。報紙引用藝妓的話說:「這是我自作自受,誰教我發獃呢?不過現在雖然是電氣化的時代,也不可這么過分,不是嗎?」「土佐電車公史」里記載著第一件逃票事件。犯人的姓名住址都詳細地記載著,不過字裡行間似乎沒有譴責犯人的意思,反而把「第一件」視為榮譽的記錄。明治41(1908)年車掌忘記剪一個美人乘客的票,大家並沒有責怪車掌的疏忽,反而開玩笑說:「電車是美人的專利」。昭和34(1959)年,服務於土佐電車的兒島明子小姐選上了環球小姐。此事立刻轟動了全高知縣。似乎更進一步證明了:「電車是美人的專利。」此外土佐電車還有幾項記錄:昭和32(1957)年引進全國最早的座位電車;昭和60(1985)年卡拉OK電車登場;進入平成時代,更從德國、挪威、葡萄牙購買電車。總之,土佐電車盡全力想辦法使乘客更愉快。

北海道函館——在冰天雪地中賓士的電車

不管是時裝,還是飲食習慣,甚至是特種營業,一切在東京誕生的流行事物,一定先傳到北海道,然後擴散到全國各地。由於充滿拓荒者精神,北海道的居民較容易吸取新的事物。也正因為如此,北海道往往被選為食品或流行物的試賣場所。路面電車也是如此。本來函館街頭是馬車鐵路的天下,但在函館市民知道本州島的大都市已開始使用路面電車時,路面電車就成為市民憧憬的對象。儘管如此,在城市的規模方面,函館與東京、大阪、京都的地理條件不同。函館市的人口稀少,路面電車的收支能否達到平衡不無問題。再加上北海道天氣嚴寒,可以說是一道難關。一般的都市遇到此情形,一定會放棄。但是函館市民生性喜歡高級品,堅持要開設鐵路。終於在大正2(1913)年開通了北海道第一條路面電車,路線是從市區連線到溫泉鄉湯川。不過路面電車的登場自然會使服務於馬車鐵路或人力車的人失業,因此產生了不少反對運動。為了安撫這些反對者,只好雇用馬車時代的車掌和御馬者充當電車的車掌與司機。當時的報紙,除了大事報導路面電車開通的訊息外,另一方面也對沿線地價的暴漲感到憂心。一提到北海道的交通,就不得不提冬天的嚴寒與大雪。函館市的電車,剛開業時,其車體是從九州島與千葉縣購買來得二手貨,但這兩種車體都是本州島車種,不適用於北海道。當時的司機由於駕駛座沒有車門,所以只好穿著雪衣來防禦刺骨的嚴寒。函館的電車可謂禍不單行,大正15(1926)年和昭和9(1934)年遇到兩次祝融肆虐,燒毀了大半的車輛。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函館市藉此機會著手設計「寒地車種」的路面電車。皇天不負苦心人,昭和11(1936)年函館自行設計的的第一號電車終於出爐了。這輛電車稱為300型。在冬天,300型負責早上第一班車的任務。因為這輛電車能夠發揮除雪車的功能,把堆積在軌道上的雪除掉,好讓後繼電車能夠安然通行。到了昭和12年,又開發了除雪專用車。但是人類發展出來的武器終究敵不過大自然的威力。昭和32(1957)年3月6日,函館市遭遇到85年來最大的暴風雪,連正在行駛中的電車都無法回到車庫,眼睜睜的看著被大雪給掩埋了。要體驗前人和大雪苦鬥的辛勞,一定要選冬天搭函館市的路面電車。現在的函館電車,除了各自塗上五顏六色的車身外,又引進冷暖氣設備、卡式回數票等最新車種。

路面電車的歷史沿革

路面電車最早出現在歐美,傳入日本的具體的時間是在1895年,並很快普及到了整個日本。
上世紀60年代後,日本國民的個人汽車所有率開始增高,政府為了環節交通樞紐,在全國開始興建捷運。路面電車也因此從全國規模被縮小到現如今的20個城市。同樣原因,韓國是在1968年將國內的路面電車全部廢除。
現代型的路面電車,外觀較長。與傳統型來比,坐起來的感覺很穩,速度較快。

相關信息:我國的路面電車

在國內至今還保留著這種路面電車的只有長春、大連、瀋陽、香港四個城市。
大連的路面電車是在偽滿洲國時出現的,現在是城市的一道特殊風景線。
(來源:天方浪子的部落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