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紡織娘

日本紡織娘

紡織娘(Mecopoda elongata linnaeus,1758 )俗稱:俗稱、絡絲娘,古名絡偉、莎雞,是螽斯類昆蟲中重要的鳴蟲之一目、科、屬:直翅目,紡織娘科,紡織娘屬。分布區域:中國、朝鮮、韓國、印度、印尼、泰國、緬甸、巴布亞新幾內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紡織娘
  • 俗稱:絡絲娘.古名絡偉
  • :直翅目
  •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韓國等
基本信息,體型,活動地點,種類,習性,形態特徵,捕捉與飼養,捕捉,飼養,注意要點,

基本信息

體型

在鳴蟲中屬大型種類,體大,從頭到翅端可達50~70毫米,單翅長39~44毫米。體色有綠色或枯黃色兩種。頭相對較短,頭頂甚寬,顏面垂直。前胸背板前狹後寬,背面三條橫溝明顯。前翅寬闊,形似一片扁豆莢,前翅側緣通常具數條深褐色斑紡,其長虧過腹端,甚至超過後足股節端。後腿長而大,健壯有力,其彈力很強,可將身體彈起,向遠處跳躍。
雌蟲產卵瓣長,馬刀狀,略呈弧形向上彎曲。
日本紡織娘日本紡織娘

活動地點

白天常常靜伏在瓜藤枝葉或灌叢下部,黃昏和夜晚爬行至上部枝葉活動。
鳴叫:在華東一帶,8~9月間可聽到蟲鳴。紡織娘鳴聲很有特色,每次開叫時,先有短促的前秦曲,聲如“軋織,軋織,軋織,......”,可達20~25聲,猶如織女在試紡車,其後才是“織,織,織-......”的主旋律,音高韻長,時輕時重,猶如紡車轉動。如遇雌蟲在附近,雄蟲一面鳴叫,一面轉動身子,以吸引雌蟲的注意。
食物:紡織娘以桿物的花和嫩葉為食,並嗜食南瓜及絲瓜的花瓣。
飼養紡織娘宜選用寬大的竹編籠子,懸掛於陰涼通風處。可餵南瓜或絲瓜的花,也可用嫩菜花或葉。無論花瓣還是菜葉都容易乾燥,宜常更換。紡織娘因其鳴聲十分響亮,近聞其聲會有煩躁感,,因此宜置於庭院內,遠聽其聲,則更有情趣。

種類

紡織娘屬的種類很多,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眾多島嶼上及我國華南和華東地區。分布於我國的紡織娘至少有兩個不同的種,除上述一種外,另一常見的種是前翅比較寬短的日本紡織娘Mecopoda neiponensis(De Haan,1842),主要分布於我國的華東地區,也分布於日本的九洲等地。兩種紡織娘的外形和鳴聲很近似,但日本紡織娘開叫時沒有短促的前秦曲。
作為鳴蟲玩賞的一般只有2種,即寬翅紡織娘和窄翅紡織娘。 寬翅紡織娘的特點是腹枝寬大,鳴聲抑揚頓挫,高低交錯循環,每次可連續反覆鳴叫幾是分鐘,鳴聲高亢而洪亮。因其翅較寬,故被名為“寬翅紡織娘”;又因其在日本也有分布,且被日本人最先著錄,所以學名就叫“日本紡織娘”。這種紡織娘又有綠翅和褐翅2種,都喜歡生活在陰涼的灌木叢中和林蔭下的草叢中,拉拉藤中,喜陰暗,忌強光。它行動較遲緩,但一旦受到驚動,就會立即向前或旁邊跳躍。
寬翅紡織娘因其體形比較肥大,一般很少飛翔。人們捕捉以供玩賞以及市場上出售的大多是這種紡織娘。 窄翅紡織娘的學名為“長翅紡織娘”,江、浙一帶人們又稱其為“紡娟娘”。它鳴聲較為短促,音量較低,其鳴叫聲先是“遮、遮、遮”接著又轉為“沙沙沙”,每次鳴叫5~6分鐘即停止。因其鳴聲不夠響亮,也不悅耳,所以其玩賞價值也大大低於前者。

習性

紡織娘在我國分布很廣,以東南部沿海各省如浙江、江蘇、山東、福建、廣東、廣西分布最多。
紡織娘為植食性昆蟲,喜食南瓜、絲瓜的花瓣,由於它也吃桑葉、柿樹葉、核桃樹葉、楊樹葉等,但是也吃其他昆蟲,有一定的危害性,因而它屬於害蟲之列。
此 昆蟲白天靜靜的伏在瓜藤的莖、葉之間,晚攝食、鳴叫。雌蟲將卵產在植物的嫩枝上,常造成這些嫩枝新梢枯死,它一年發生一代,以卵越冬。
紡織娘不喜歡強烈的光線,喜歡棲息在涼爽陰暗的環境中。飼養紡織娘者懂得它有這種習性,所以江南一帶的飼養者常用麥桿編織的小籠子作為飼養容器,這種籠子有避光遮陰的性能。不過,用這種容器也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只能聽見其鳴叫聲,卻不能觀賞到它的形態。因而有人將其養在鐵絲製成的籠中,這樣既可聽到其鳴叫聲,又可觀賞到它的形態。但必須用布做個罩子,白天把鐵絲籠罩住,避免強光直曬。它善於跳躍,且能跳的很遠,有時在瓜藤間縱身一躍,沒入草叢,即無蹤可尋。
這種蟲也不適應過分炎熱的環境,所以有的飼養者在天氣炎熱時要在籠子上灑些涼水,晚上則把籠子掛在通風處。

形態特徵

紡織娘又稱筒管娘、絡絲娘,古名絡偉、莎雞,是螽斯類昆蟲中重要的鳴蟲之一。它體形教大,體長50~70毫米,體色有綠色和褐色2種,其體形很象一個側扁的豆莢。頭較小,前胸背側片基部多為黑色,前翅發達,其寬度超過底部,翅長一般為腹部長度的2倍,常有縱列黑色源斑。雌蟲產卵弧形上彎,呈馬刀狀。雄蟲的翅脈近於網狀,有2片透明的發聲器,其觸鬚細長如絲狀,黃褐色,可長達80毫米,後腿長而大,健壯有力,其彈力很強,可將身體彈起,向遠處跳躍。
雄紡織娘的前肢摩擦能發出聲音,每到夏秋季的晚上,常在野外草叢中發出“沙沙”或“軋織、軋織”的聲音,很像古時候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因而被人們取名為“紡織娘”。

捕捉與飼養

捕捉

捕捉紡織娘並不困難,這是因為其鳴聲響亮,可以循聲尋找,而且它在鳴叫時復翅抖動,露出裡面白色的內翅,有些紡織娘還會一邊鳴叫一邊緩緩地動,這就很容易被捕捉者發現。還有一個容易被捉的原因是它的行動遲緩而笨拙,受到驚擾時不飛翔,往往只輕輕的跳一下,如果驚動不大,它會繼續鳴叫。
不過抓捕紡織娘時要注意:它的2條細長的後退很脆弱,如果鹵莽的用手去撲,很容易把它的長腿碰斷。因此,比較可靠的方法是用紗網痘捕,或用大口的玻璃瓶,捕捉時將瓶口對準蟲的頭部前方,另一手將其推送進瓶內。
紡織娘怎樣選擇?
紡織娘有多種體色,有紫紅、淡綠、深綠、枯黃等。紫紅的比較少見,屬珍貴品種,俗稱“紅娘”或“紅紗娘”;淡綠色的稱“翠紗娘”;深綠色的稱“綠紗娘”或“綠娘”;枯黃色的稱“黃紗婆”或“黃婆”。
在這4種體色的紡織娘中,以紫紅或淡紫綠色者最好,深綠者次之,枯黃者差些,但格調不同,各有情趣。
從體形上說,以體大者為好,因體大發育好,鳴聲也好。從身體結構上看,以頭小,翅寬、背部發音鏡寬者及復翅後半部極扁者為好,因其鳴聲洪亮有力,持續時間長。 當然應選前後6肢完整無傷殘、觸角等長無缺,各部分勻稱的個體。
紡織娘是青壯年的好還是老的好?如何加以辨別?
紡織娘是否衰老是可以辨別的,主要是從它的腹部顏色進行區別。腹部的顏色如果是綠色的、綠白色的或淡紅色,則是比較年輕的;而顏色發黃且失去光澤,則是比較老的。
此外,青壯年時期的紡織娘,翅色比較鮮明,衰老的紡織娘翅色暗淡,且復翅的邊沿常有殘缺,其爪花也磨損,握爪力已不夠強,抓不牢籠子。
挑選紡織娘時,應當選翅色鮮綠或深褐色,其肚子的顏色也應選綠色、白色或者嫩紅色的。
在體形方面,要選頭較小,胸部較寬闊、後翅扁大,6肢齊全無缺、身體各部分勻稱的個體。

飼養

飼養紡織娘,首先應準備好一個容器,可以用竹篾、麥桿、塑膠紗、尼龍紗製成。
這幾種籠子中,以紗籠為最好,用竹篾製成的鳥攏式的籠子最差,因為底部用格子篾製成的籠,蟲腳容易踏空,不容易站立,晚秋時比較衰老的蟲極易折斷長腿。
由於紡織娘的體形較大,籠子應儘可能寬大一些,使它便於在籠內活動。
也有人將它養在方形裝餅乾的鐵皮盒或圓筒豎立形的罐頭瓶內,這是為了不使鳴叫聲太響亮、太吵人。用這種籠子有它的優點:鳴蟲在鐵皮餅乾盒內鳴叫有金屬回音;鳴蟲在圓筒形罐子內鳴叫,可發出一種“嗡”聲,聽起來也別有韻味。
飼餵紡織娘用的食物以南瓜花和絲瓜花為最好,其他如西瓜、南瓜、菜葉、水果及飯粒也可餵飼。餵飼的飼料品種宜經常變換,使其所獲得的營養更全面些。

注意要點

一是,籠子應經常掛在涼爽通風的地方,特別要注意避免陽光直曬,否則很容易乾燥脫水死亡。
二是,籠子不能靠近有化學藥品或有煤煙的地方。
三是,籠子要懸空,要防止有貓、鼠或其他小動物去撲食。
四是,深秋氣溫下降幅度較大時,要及早採取保暖措施,以便延長玩賞時間,一般可養至春節。
紡織娘是否衰老是可以辨別的,主要是從它的腹部顏色進行區別。腹部的顏色如果是綠色的、綠白色的或淡紅色,則是比較年輕的;而顏色發黃且失去光澤,則是比較老的。
此外,青壯年時期的紡織娘,翅色比較鮮明,衰老的紡織娘翅色暗淡,且復翅的邊沿常有殘缺,其爪花也磨損,握爪力已不夠強,抓不牢籠子。
挑選紡織娘時,應當選翅色鮮綠或深褐色,其肚子的顏色也應選綠色、白色或者嫩紅色的。
在體形方面,要選頭較小,胸部較寬闊、後翅扁大,6肢齊全無缺、身體各部分勻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