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遺產

日本文化遺產

日本文化遺產(日語:文化財)是日本為保護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所建立的標準,其資格依日本《文化財保護法》訂立。“文化遺產”在此為對應轉譯,直譯為“文化財富”,實際上不僅涵蓋了文化、歷史、學術等人文領域,也包含動、植物、景觀等“自然遺產”。日本的文化遺產由日本《文化財保護法》進行規範,它規定了對日本文化遺產認定與管理、保護的方法。該法還對日本文化遺產進行劃分與界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文化遺產
  • 外文名:文化財(ぶんかざい)
  • 類別:標準
  • 建立國:日本
  • 目的:保護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簡介,認定件數,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認定件數,民俗文化遺產,簡介,認定件數,風景名勝,概要,認定件數,文化景觀,古建築群,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地下遺產,日本著名文化遺產,法隆寺,古京都遺址,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嚴島神殿,古奈良的歷史遺蹟,

物質文化遺產

簡介

物質文化遺產(日語:有形文化財)是建築和工藝美術品(繪畫雕刻工藝品、書跡和典籍、古代檔案、考古資料、歷史資料)等有形文化中,具有較高藝術和學術價值的部分。物質文化遺產按重要程度分為重要文物、國寶、登記文物三類。
重要文物(日語:重要文化財)是物質文化遺產中特別重要的部分。
國寶(日語:國寶)是重要文物中世界文化價值特別重要的部分。
登記文物(日語:登錄有形文化財)是尚未被日本政府認定為物質文化遺產、但亟需保存或有效利用的部分。主要是從明治時代到二戰這段時期的近現代文物。

認定件數

截止至2016年6月,重要文物和國寶認定件數如下:
重要文物和國寶認定件數
類別重要文物(含國寶)國寶
建築
2445(4775棟)
223(282棟)
美術工藝品
繪畫
2002
159
雕刻
2692
130
工藝品
2447
252
書跡和典籍
1903
224
古代檔案
759
60
考古資料
618
46
歷史資料
191
3
小計
10612
874
合計
13057
1097

非物質文化遺產

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日語:無形文化財)是戲劇音樂工藝技術等無形文化中,具有較高藝術和歷史價值的部分。
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日語:重要無形文化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特別重要的部分。認定授予保持者或保持團體,其中保持者被稱為“國寶級人物”(日語:人間國寶)。

認定件數

截止至2016年6月,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認定件數如下:
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認定件數
類別個體認定件數個體數(不重複個體數)團體認定件數團體數
藝術
37
54(54)
13
13
工藝技術
40
58(57)
14
14
合計
77
112(111)
27
27

民俗文化遺產

簡介

民俗文化遺產(日語:民俗文化財)包括風俗習慣、民俗藝術、民俗工藝和相關日常用品等,涉及服飾、飲食、住宅、職業、信仰、節慶等方面。
重要物質民俗文化遺產(日語: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財)是物質民俗文化遺產中重要的部分。
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日語: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是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中重要的部分。
登記物質民俗文化遺產(日語:登錄有形民俗文化財)是物質民俗文化遺產中尚未被日本政府認定、但亟需保存或有效利用的部分。主要是從明治維新到二戰這段時期的近現代文化遺產。於2006年3月15日最先公示登記的三件是:“若狹めのう玉磨用具”、“勝沼のぶどう栽培用具及び葡萄酒醸造用具”、“雲州そろばんの製作用具”。

認定件數

截止至2016年6月,民俗文化遺產認定件數如下:
民俗文化遺產認定件數
類別認定件數
重要物質民俗文化遺產
217
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
296
合計
513

風景名勝

概要

風景名勝(日語:記念物)是古蹟、名勝和自然景觀的總稱。
古蹟(日語:史跡)是具有較高歷史和學術價值的遺蹟,如貝冢、古墳、城市遺址、舊宅等。
特別古蹟(日語:特別史跡)是古蹟中特別重要的部分。
名勝(日語:名勝)是具有較高藝術和鑑賞價值的名勝地,如庭園、橋樑、峽谷、海濱、山嶽等。
特別名勝(日語:特別名勝)是名勝中特別重要的部分。
自然景觀(日語:天然記念物)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動植物和礦物。
特別自然景觀(日語:特別天然記念物)是自然景觀中特別重要的部分。
登記風景名勝(日語:登錄記念物)是風景名勝中尚未被日本政府認定、但亟需保存或有效利用的部分。主要是明治維新至二戰的近現代風景名勝。於2006年1月26日最先公示登記的三件是:“函館公園”(北海道函館市)、“再度公園及び再度山永久植生保存地”(神戸市)、“相楽園”(神戸市)。

認定件數

截止至2016年6月,風景名勝認定件數如下:
風景名勝認定件數
總件數(非重複總件數)特別件數(非重複特別件數)
古蹟、特別古蹟
1760
61
名勝、特別名勝
398
36
自然景觀、特別自然景觀
1021
75
合計
3179(3067)
172(162)

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日語:文化的景観),指日本各地區人們獨特的生活、生產以及一方水土氣候形成的景觀,如梯田、里山等,即日本的原始人文風貌。為了日本文化廳實施人文景觀的保護和存續的計畫,日本的“文化景觀保護、修繕相關審核委員會”(文化的景観の保存・整備に関する検討委員會)在第三次調查中圈定了一百八十個重要地區。
重要文化景觀(日語:重要文化的景観):在作為景觀地區採取保護措施的日本各級行政區中選定。選定的4件重要人文景觀是滋賀縣近江八幡市的“近江八幡の水郷”(2006年1月26日選定),岩手縣一關市的“一関本寺の農村景観”(2006年7月28日選定),北海道沙流郡平取町的“アイヌの伝統と開拓による沙流川流域の文化的景観”(2007年7月26日選定),以及愛媛縣宇和島市的“遊子水荷浦の段畑”(2007年7月26日選定)。
文化遺產:法隆寺 姬路城 嚴島神社 日光社寺 琉球王國

古建築群

古建築群(日語:伝統的建造物群),指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構成歷史風情的城鎮村落等。
重要古建築群(日語:重要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由日本政府選出的特別重要的古建築群。

文化遺產保護技術

文化遺產保護技術(日語:文化財の保存技術),指保護文化遺產過程中必需的製作、修理一類的技術。
選定保護技術(日語:選定保存技術):由日本政府選選定的保護技術。

地下遺產

地下遺產(日語:埋蔵文化財),這種文化遺產與上述各種文化遺產不同,仍處於地下埋藏狀態。

日本著名文化遺產

法隆寺

中文名稱: 法隆寺
日本文化遺產
英文名稱: Buddhist Monuments in the Horyu-ji Area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編號: 313-001
199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Ⅰ)(Ⅱ)(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奈良縣的法隆寺地區,有48座佛教建築,它們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築形式,是木質建築的傑作。其中的11座建築修建於公元8世紀之前或公元8世紀期間,它們標誌著藝術史和宗教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即再現了中國佛教建築與日本文化的融合。這些建築與佛教同期被傳入日本。
法隆寺地區擁有許多佛教廟宇,包括法隆寺,這裡一直成為佛教徒朝拜的重要中心,同時世界最古老的木質建築就在這個地區。
法隆寺全名為法隆學問寺,別名斑鳩寺,公元607年,推古天皇根據先帝用明天皇的遺命與聖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建築設計受中國南北朝建築的影響,寺內有40多座建築物,保存著數百件7~8世紀的藝術精品。
西院重建於7世紀末和8世紀初。西院的金堂佛像殿、五重塔、中門和走廊是早期佛教建築風格的重要典範,而這一建築風格在中國和朝鮮的其它地區早已蕩然無存。東院建於8世紀末,有夢殿等建築群,寺中有17座被指定為國寶的建築物西院寺中用木刻版壓成花紋的土牆大道,是法隆寺的特色。大道盡頭的中門門柱上還有外曲線形成的花紋,這又是仿希臘建築的藝術特色。建於670年的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塔。建於620年的金堂內供奉著中國北魏風格的釋加牟尼青銅佛像和藥師如來像,這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
東院後面的中宮寺珍藏著一尊木刻彌勒佛像,這是奈良雕刻的登峰造極之作。彌勒佛一腿繞在另一腿上,頭微微側向一邊,一手太至腮邊,顯出莊嚴、泰然、若有所思的神情。
西院和東院中的歷史建築建於公元8世紀到公元13世紀期間。環繞周圍的附屬廟宇則建於公元12世紀,並一直持續到公元19世紀。我們今天見到的建築則建於公元17世紀和19世紀之間。
雖然法隆寺建於公元7世紀,但現存僅有一座三層寶塔,修建於公元706年。

古京都遺址

中文名稱: 古京都遺址
日本文化遺產
英文名稱: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Kyotorea(Kyoto, Uji,and Otsu Cities
編號: 313-005
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N(Ⅱ)(Ⅳ)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古京都仿效古代中國首都形式,建於公元794年,從建立起直到19世紀中葉一直是日本的帝國首都。作為日本文化中心,它具有一千年的歷史。它跨越了日本木式建築、精緻的宗教建築和日本花園藝術的發展時期,同時還影響了世界園藝藝術的發展。
古京都遺址位於前首都平安京區域,建造於公元794年,從那時起到江戶時代(1600-1868)一直作為首都,同時在這裡也造就、培養和保留了日本許多傑出的文化。與這一地區的其它歷史建築一起,17座建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並被確認為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寶藏、作為日本典型的文化遺產而得到保護。許多已經被確認為國家歷史建築和特別保護的花園,被列入了文化保護法範疇。另外,優美的周圍環境也得到特殊的保護。
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設計是模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和洛陽,整個建築群呈長方形排列,以貫通南北的朱雀路為軸,分為東西二京,東京仿照洛陽,西京模仿長安城,中間為皇宮。宮城之外為皇城,皇城之外為都城。城內街道呈棋盤形,東西、南北縱橫有秩,布局整齊劃一,明確劃分皇宮、官府、居民區和商業區。
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都,市內歷史古蹟眾多,建築古樸典雅,庭園清新俊秀。全市有列為"國寶"的建築物38處,定為重要文物的建築物199處。由於持續不斷的大火,燒毀了首都的全部地區,今日依稀可見的京都地區的一些殘亘建築可以追溯到較遠的17世紀。然而,郊外的山麓小丘和周圍的小山有代表各個時代最早的建築和花園,例如,建造於公元952年的五層寶塔。
京都御所是日本的舊皇宮,又稱故宮。從奈良遷都到明治維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歷代天皇的住所,後又成了天皇的行宮。京都皇宮位於京都上京區。前後被焚7次,現在的皇宮為孝明天皇重建,面積11萬平方米,四周是圍牆,內有名門9個、大殿10處、堂所19處,宮院內松柏相間,梅櫻互映。
平安神宮,於1895年為桓武天皇遷都1100年而建,殿堂仿效平安朝皇宮正廳朝堂院建造。建築宏偉壯麗,為明治時代庭園建築的代表。其大殿為琉璃瓦所蓋,遠眺屋宇,金碧輝煌。神宮內的迴廊庭園,由東南西北四苑組成,中間有白虎池、棲鳳池、蒼龍池。宮內湖上的亭閣,都是仿照中國西安寺廟的結構。
二條城,初建於1603年。它的富麗堂皇與樸素的故宮恰成鮮明對比。城堡以巨石做城垣,周圍有東西長500米,南北長300米的護城河,河上有仿唐建築。初為德川家康到京都的下榻處,後因德川慶喜在此處決議奉還大政而聞名。1886年成為天皇的行宮,1939年歸屬京都府。主要建築有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等。殿內的牆壁和隔扇上有狩野派畫師所繪的名畫。
被稱為"三步一寺廟、七步一神社"的京都有佛寺1500多座,神社2000多座,這裡是日本文化藝術的搖籃,佛教的中心。
金閣寺,原為西園寺恭經的別墅,後給足利義滿。足利義滿死後,根據遺言改為禪寺,取名鹿苑寺。金閣寺為三層,第二三層的外牆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3層高的金閣寺,每層都象徵著不同時代的風格:第1層是平安時代,第2層是鎌倉時代,第3層是禪宗佛殿的風格。塔頂尾部裝飾著一隻金銅合鑄的鳳凰,堪稱一絕。銀閣寺位於京都東山麓,1482年由足利義政按金閣寺造型修建,與金閣寺齊名。銀閣寺原來也是別墅,興建時曾計畫把外壁飾以銀箔,但建造完成時未鍍上銀箔,改名叢徽寺,俗稱銀閣寺。
日本文化遺產
大德寺,建於1319年。大燈國師為開山祖師,後經戰亂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師(聰明的一休)經過幾十年的漂泊布教後,以80歲的高齡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還保存著一休大師的遺墨。
清水寺坐落在東山山麓,創建於798年,後由德川家康將軍於1633年重建。清水寺在音羽山半山腰,依山而建,正殿(本堂)建在懸崖邊。前部是懸空的"舞台",下面由139根高大圓木支撐,高15米。

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

中文名稱: 白川鄉和五屹山歷史村座
日本文化遺產
英文名稱: 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國家: 日本
199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 (V)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白川鄉和五屹山村落,地處高山地區,長期以來,與外世隔絕。這些村落,以種植桑樹、養蠶為生。當地農舍的結構在日本是獨一無二的,比一般農舍略大,為兩層結構,屋頂坡面很陡,用茅草覆蓋。儘管經歷了巨大的經濟變革,這些村落依舊是傳統生活模式同當地生活環境與社會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
1995年,位於日本主要大島本州中部偏遠的高山河谷間的三座農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村莊――荻町(Ogimachi)、相倉(Ainokura)和菅沼(Suganuma)位於歷史上稱作白川鄉和五屹山的地區,那裡山高1500米。一條名叫莊川的河流自南向北流經該地區,流入日本海,由於山坡陡峭,這裡的大多數村莊都位於沿河谷的一條狹長地帶上。
這也是一個降雪特別多的地區。冬天寒風從中國刮來,挾帶著濕氣吹過日本海。直到不久以前,同外界的接觸仍十分稀少。由於進出非常困難,這個地區曾被叫作"日本最後一塊未開發的區域"。
這些地理與氣候條件產生了獨特的建築形式。當地的農舍比一般農舍大,完全為木結構,屋頂呈三角形,三面都覆蓋著草。這種建築式樣稱作"合掌",因為屋頂陡峭的坡面使人想起佛教徒禱告時雙手合十的樣子。寬敞的閣樓往往被農民用來養蠶。一簇簇農舍由田野和樹林圍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景觀,表達出當地的文化。
無論就結構和建築方法還是內部空間的使用方式來看,這些農舍都是最高發展的日本木結構房屋的典範。到19世紀末,在白川鄉/五屹山地區的93個村莊裡還有1800座這樣的房舍。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進,山區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劇變。許多傳統的房屋消失了,許多獨特的鄉村景色也遭到破壞。在本世紀內,所有合掌式的房屋已消失了92%,而大多是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內消失的。
在荻町、相倉和菅沼,合掌式房屋還保留得相當完整。這三個村莊的村民在本世紀70年代同當地==合作,發起了一場保護運動。他們認為如果不採取行動,他們的村莊環境就會被摧毀。他們想保存整個村莊的風貌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田野、溝渠、道路和森林,以及建築,村民們成立了保護協會,每個村莊都採用了國家的合法保護制度。根據這些合法的傳統保護制度,這三個村莊都得到了很好的維護。
每個村莊都有一個稱作"kumi"的互助組織,由鄰近各戶組成,並根據在江戶時期(17-19世紀)就已建立,今天仍在發揮作用的一種合作制度進行活動。"kumi"開展季節性和日常的工作,共同或輪流進行,例如砍山路兩旁的草,清除溝渠,防火和履行宗教職能。在婚喪儀式以及蓋房或給屋頂上草時則實行另外一種傳統的互助制度,稱為"yui"或"koryaku"。
在一個生產能力受到自然條件嚴重限制的高山地區要生存下來,以互助為基礎的社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它的演變發展無疑也受到人與人之間強有力的精神紐帶的影響。
由於受到合法的傳統制度的保護,荻町、相倉和菅沼這三個村莊才得以充分地保持住它們世代相傳的精神。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中文名稱: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日本文化遺產
英文名稱: iroshima Peace Memorial (Genbaku Dome)
國家: 日本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評為世界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0屆會議報告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隨著人類所創造的毀滅性力量的釋放,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成為人類半個多世紀以來為爭取世界和平所取得成就的力量象徵。

嚴島神殿

中文名稱: 嚴島神殿
日本文化遺產
英文名稱: Itsukushima Shinto Shrine
編號: 313-008
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Ⅰ)(Ⅱ)(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嚴島位於瀨戶內海,自古以來一直是神道教的聖殿。第一座神殿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現在的神殿建於公元13世紀,協調有致的建築顯示了偉大的藝術品質和高超技術。浮現於大海和高山之間的神殿,融合了自然美和人類所創造的美,並在色彩和形象的反襯下,完美地表達了日本自然之美的理念。
嚴島神殿依據人類崇高觀念體現出來的風景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明亮的日本漆塗就的紅色神殿建築群一直延伸至大海,並以鬱鬱蔥蔥的草木群山為背景。作為文化遺產,嚴島神殿包括17座神殿建築(包括主神殿的內聖殿、中間聖殿、禮拜堂)、寶塔、多邊的印度塔、建築中的其中6座被確認為國寶,餘下的11座建築和3座外部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財產。
從古代時期起,人們就視宮島精神為神聖,敬畏之,並作為神來膜拜。主神殿根傳說是佐伯全本於公元593年建造的。因為閉塞的海灣能夠看見神殿,於是人們相信是神選中了這個地方島嶼。
日本歷史上首次記載嚴島神殿的是《日本書紀》,時間為公元881年。它記載有嚴島神殿和其它著名的神殿。在平清盛時代,它成為Heike家族禮拜的地方,約在1168年,神殿建築主體已基本形成,當平家家族的勢力擴大時,膜拜神殿的人也隨之增加了。神殿本身在皇家宮廷中也是知名的,天皇和宮廷里的人都參觀過宏偉壯麗的神殿。在平安 時期,輕鬆的文化氣氛融入其中。古代日本音樂宮廷舞蹈,也始於這一時期。甚至當平家家族衰落以後,平安時期的文化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神殿持續經歷了穩定和繁榮的年代。1207年和1223年,主神殿被大火燒毀,儘管每個殿堂都得以恢復重建,但神殿的布局和級別卻發生了變化。因此,1278-1288年神殿走向衰落。1325年颱風摧毀了神殿,而那時的神殿布局保持至今。從鎌倉時代到內戰期間,經過動盪的政治局勢,神殿的影響也逐漸下降。儘管神殿淪落到毀壞的地步,但當毛利基成1555年贏得戰爭並控制嚴島後,神殿重新得到尊敬,莊嚴的神殿再次得到恢復。此外,豐臣秀吉在征服九州後也曾參觀過神殿,並命令在此建立大型的佛祖釋迦牟尼言論的圖書館。
自古代起它被各類掌握權力的統治者所崇拜以來,神殿被許多人尊敬,並作為獨特的建築設計典範,神殿是日本文化和歷史的象徵,存活至今,它又是日本精神的典型。
平清盛是12世紀日本有影響的人物,他的最初建築為宏偉、壯麗的神殿打下了基礎,正如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嚴島神殿。這些建築典型的建築布局結合了平安時代(794-1184)Shinden-zukuri的風格。神殿建築依山傍水,視野遼闊,是平安時代最顯著的建築成就。
神殿建築在日本的發展與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有很大關係。神殿大廳描繪出一種祀奉的風格,並奉獻敬意給永恆的山神和其他的自然物。這種結構設定與環境的完美融合,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佳作,令其它神殿望其項背。作為一種美學傳統,它長期為日本服務。嚴島神殿是詮釋日本精神文化的價值標本。
嚴島神殿包含一些建於鎌倉時代的痕跡,與其它神殿相比,這個時代的建築風格廣泛多樣,儘管飽經滄桑,它仍舊保留了與平安時代建築較大反差的風格。山海之間、憑空出世。平安時代shinden-zukuri風格的再現,加深了對古代神殿大廳藝術的深刻理解。
嚴島神殿是神道教神殿,因此它是深入到日本文化根源宗教的完整部分。作為文化遺產,它具體表現了與神道教和佛教異同,並從批判的視角提供了日本宗教特殊性格的原由。
1996年12月,嚴島神殿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神殿典型的建築成就表達了日本獨特的文化。這種方式傳達了文化環境對島嶼整體水平的最高評價。
世界遺產包括嚴島神殿本身在內的方圓431.2公頃的建築,相對廣闊的地區大約占嚴島面積的14%。嚴島是以獨特的目光並通過偉大的設計理念創造出來的,在世界建築中獨樹一幟。建築群被確認為世界遺產(17座神殿建築包括嚴島神殿主殿、祈禱殿和附屬殿堂,五層寶塔等),6座建築被確認為國寶,11座和3座其它建築物被確認為重要文化財產。

古奈良的歷史遺蹟

中文名稱: 古奈良的歷史遺蹟
日本文化遺產
英文名稱: 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Nara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編號: 313-009
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Ⅱ)(Ⅲ)(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中文名稱: 日光的神殿與廟宇
日本文化遺產
英文名稱: Shrines and Temples of Nikko
國家: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