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亭謳詩

旗亭謳詩

《旗亭謳詩》是元朝辛文房創作的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旗亭謳詩
  • 作者:辛文房
  • 創作年代:元朝
  • 作品出處:《唐才子傳》
  • 文學體裁:文言文
原文,注釋,原文,譯文,角色介紹,作者簡介,情節,

原文

之渙,薊門人。少有俠氣,所從游皆五陵少年,擊劍悲歌,從禽縱酒。中折節工文,十年名譽日振。恥困場屋,遂交謁名公。為詩情致雅暢,得齊、梁之風。每有作,樂工輒取以被聲律。與王昌齡、高適、暢當忘形爾汝。嘗共詣旗亭,有梨園名部繼至,昌齡等曰:“我輩善詩名,未定甲乙。可觀諸伶謳詩,以多者為優。”一伶唱昌齡二絕句,一唱適合一絕句。之渙曰:“樂人所唱皆下俚之詞。”須臾,一佳妓唱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復唱二絕,皆之渙詞。三人大笑。之渙曰:“田舍奴,吾豈妄哉!”諸伶竟不諭其故,拜月曰:“肉眼不識神仙。”三子從之酣醉終日。其狂放如此雲。有詩傳於今。

注釋

1.五陵少年:指紈絝子弟
2.從禽:指田獵
3.折節:改變平素志向。工:同“攻”,從事
4.場屋:科舉考試
5.被:加上
6.爾汝:互稱“你我”,表示不拘形跡,親密無間
7.下俚:卑下鄙俗
8.田舍奴:鄉巴佬
9.妄:隨便(說)
10.諭:知道

原文

之渙,薊門人。少有俠氣,所從游皆五陵少年,擊劍悲歌,從禽縱酒。中折節工文,十年名譽日振。恥困場屋,遂交謁名公。為詩情致雅暢,得齊、梁之風。每有作,樂工輒取以被聲律。與王昌齡、高適、暢當忘形爾汝。嘗共詣旗亭,有梨園名部繼至,昌齡等曰:“我輩善詩名,未定甲乙。可觀諸伶謳詩,以多者為優。”一伶唱昌齡二絕句,一唱適合一絕句。之渙曰:“樂人所唱皆下俚之詞。”須臾,一佳妓唱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復唱二絕,皆之渙詞。三人大笑。之渙曰:“田舍奴,吾豈妄哉!”諸伶竟不諭其故,拜月曰:“肉眼不識神仙。”三子從之酣醉終日。其狂放如此雲。有詩傳於今。

譯文

王之渙是薊門人。年少時有俠義的氣概,交往的都是紈絝子弟,擊劍悲歌,打獵縱酒。中年時改變平生志向,從事文學創作,十年後名聲一天天地響了起來。由於科舉考試不順,就拜訪各處名士。寫的詩作情致雅暢,有齊、梁之時的詩風。每次有新的作品,樂工就拿來配上樂曲。他與王昌齡高適不拘形跡,親密無間。他們有一次前往酒樓,有一批梨園的名歌妓也相繼到了酒樓,王昌齡等人說:“我們這些人擅長寫詩,但從未定出高下。今天我們可以看看這些歌妓唱詩,哪個人唱的詩最多, 他就是最優秀的詩人。”一個歌妓唱了兩首王昌齡的絕句,另一個歌妓唱了高適的一首絕句。王之渙說:“這些樂人唱的都是卑下鄙俗的詩詞”過了一會兒,一個貌美佳妓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又唱了兩首絕句,都是王之渙所做的詞。三個人大笑。王之渙說:“鄉巴佬,我哪裡是隨便說的呢!”眾歌妓不明白事情的緣由,過來拜見王之渙說:“我們俗人肉眼不識神仙在眼前。”三個人跟這些歌妓醉酒終日。他就是如此的狂放不羈。他有詩歌流傳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